我,985学霸,中年被儿子逼疯!休学躺平2年,拿跳楼把我逼上绝路,爱竟成了夺命刀?
咨询人:孩子妈妈
孩子年龄/性别:15岁/男孩
指导老师:栾梅老师及其团队
情况介绍:
休学躺平在家2年,手机、平板、电脑换着玩;
内驱力丧失,一提学习就炸,用跳楼威胁妈妈;
不吃妈妈做的饭,每天点外卖,体重涨了20多斤。
经过调整,孩子恢复了内驱力,走出家门,复学成功,整个家庭氛围得到提升。
有句俗语说:
小鹰飞不高,是因为老鹰不忍心把它从悬崖上推下去,以至于小鹰错失了翱翔的机会。
这句话的真谛,我亲身体验过。
2年前,正在上初二的儿子忽然说要休学。
起初,我以为孩子可能是学习压力太大,想休息一段时间,便由着他。
可从那之后,儿子像变了个人,在家彻底躺平。
我天真地以为只要顺着他,给他足够时间,他自己就会好起来。
可谁知,我的退让与迁就,非但没换来他的振作,反倒成了他变本加厉“躺平报复”的底气。
只要我一提学习,他就像吃了枪药。
有一回,甚至情绪激动地威胁我,说要从窗户跳下去。
这两年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去了。
看着儿子一天天变得消沉颓废,成了亲戚邻里私下议论的“问题孩子”,我感觉自己特别失败,抑郁得不想活。
我不明白,我一心想给他最好的照顾,可为什么到头来,却把他变成了这副模样?
01
儿子休学,沉迷躺平生活
我毕业于985名校,老公学历没我高,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基本由我来管。
小学的时候,我觉得成绩好并不能代表什么。
毕竟我自己就是从初中才开始奋起直追的,所以对儿子一直实行快乐教育。
对他唯一的要求,就是把作业写完,至于考试名次之类的,我都觉得无所谓。
但孩子爸可不这么想,他觉得儿子必须事事领先。
只要儿子考试成绩掉出前三,他就会冷脸相对。
所以,儿子从小就不喜欢他爸。
虽说一直实行快乐教育,不过可能是遗传了我的基因,儿子从小成绩就很不错。
亲戚朋友每次见了,都跟我讨教育儿经。
说心里不开心,那肯定是假的。
我沉浸在被人羡慕的喜悦之中,再加上老公平时在我耳边念叨。
慢慢地,我也不自觉地对儿子有了更高的期待。
我不仅开始亲自辅导他写作业,还经常在网上打印各种练习题给他做。
以前,儿子每天晚上8点半前就能搞定的作业,现在因为我的“加餐”,要写到晚上10点。

到了初中,择校成了头等大事。
我和老公一合计,决定送儿子去上我们当地一所优质的私立初中。
这所学校一年的学费将近5万块,对我们家来说,这不是一笔小数目。
但为了儿子的教育,就算勒紧裤腰带,也得让他去上。
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,自从儿子上了这所初中,成绩就像坐滑梯一样,一路下滑。
初一的时候,成绩还能勉强维持在中上游,可到了初二,直接就快垫底了。
老公急得火冒三丈,对着儿子就是一顿数落:
“我跟你妈以前好歹也算是学霸,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个学渣!
花了这么多钱把你送进这所好学校,你就不能给我们争点光?再这样下去,干脆别念了!”
儿子听着,只是默默低下头,一声不吭。
从那之后,儿子的厌学情绪达到了顶峰。
每周一,他准喊头疼、肚子疼,一接回家,就耍赖不肯回校,一赖就是一星期。
好说歹说劝回学校没几天,又发烧生病,我只能无奈再把他接回家。
等病好了,儿子竟跟我说要休学。
那一刻,我感觉天都要塌了。

儿子跟我说:
“我不想上学了,在学校根本听不懂,我想休学一个学期,下个学期再读初二。”
“那怎么行?” 我瞪大了眼睛,着急地说道:
“休学可不是小事,这会耽误你学业的!你现在正是关键时候,怎么能说休学就休学呢?”
“那你给我报班,我自己在家学,不然就算回学校,我也学不进去!”
那天我一晚上没睡,思来想去,他生病落下不少课,跟不上也正常。
不如让他在家针对性地学习,也许成绩还能救回来。
想想之前看的教育书籍、视频,都提倡“无条件接纳孩子”,犹豫再三,我咬咬牙同意了。
可谁能想到,休学之后,儿子完全放飞自我,竟然沉迷游戏无法自拔。
他完全忘了之前答应要学习的事儿,甚至开始自暴自弃,不再有任何努力。
我一次次地告诉自己,要无条件接纳儿子,他现在这样只是暂时的。
只要我坚持接纳他、包容他,给他足够的爱,他一定会好起来的。
然而,两年过去了,儿子却没有丝毫改变!

有一天,我忍无可忍,一把抢过他的手机,狠狠地砸在地上,对他大吼:
“整天就知道玩,也不学习,你看看你现在都成啥样了?年纪轻轻就这么颓废,以后出去捡垃圾吗?”
没想到,他突然站起来,走到窗户边,打开窗,伸出一只胳膊,回头看着我说:
“你信不信我现在就从这儿跳下去!”
那一刻,我的心态彻底崩了。
那个曾经让我骄傲的儿子,如今怎么变得如此陌生,甚至有些可怕。
老公听见动静赶来,不分青红皂白,对着我就是一顿数落:
“都是你给惯成这样的,天天就知道惯着他,这下好了,孩子成这个样子,你满意了吧?”
我呆呆地站在原地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。
我忍不住问自己: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?
02
我误解了无条件接纳
家里出了这档子事儿后,我心烦意乱,见着朋友就倾诉。
在朋友的推荐下,我这才知道原来还有家庭教育咨询能帮上忙。
我向咨询师大倒苦水 :
“都说孩子生病或者叛逆,是想让父母看见他。我已经对他无条件接纳了,怎么他还是这样?”
咨询师温和地看着我,问道:“先跟我说说你是怎么接纳的呢?”
我叹了口气,满脸无奈:
“他要休学,我二话不说就给他办;
他说家里饭菜不可口,我就给他钱点外卖;
他冲我发脾气,我就想着他正处在叛逆期,心里再委屈,也都默默忍下了。”
咨询师摇摇头,说道:
“你这不是无条件接纳,这是无条件顺从。
你平时应该就是包办溺爱型的教育模式。
很多家长都误以为教育就是不停地帮孩子纠错,或者过度保护孩子,不让孩子经历一点失败。
可孩子只有在失败中摸爬滚打,才能真正成长。
要是一直被过度保护,孩子将来很可能会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,遇到事情就想依靠别人,没有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。”
我:“我以为无条件接纳就是啥都依着他,看来是我理解错了。”
咨询师点头肯定道:
“真正的接纳,是要帮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人。尊重他的选择,引导他成长,而不是一味地迁就。”
我:“那他为什么会越来越厌学,还沉迷游戏,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了呢?”
咨询师耐心解释道:
“孩子在学习上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,像你们对他的期望,学校里的竞争等等。
他放弃学习、沉迷游戏,就是做给你们看的,想让你们降低对他的期望,好减轻他自己内心的压力。
而且孩子长期受爸爸打压,不够自信,导致太在意外界评价。
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,在家里也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,就只能通过游戏来逃避现实。”
听完咨询师的话,我如梦初醒,原来老公也是罪魁祸首之一。


妈妈对咨询师能力认可,帮她厘清很多问题
03
躺平两年的儿子顺利复学
咨询师说,要想把家庭系统调整好,孩子爸也必须得参与进来。
虽然我和老公还在冷战,但为了孩子,我还是硬着头皮把他拉进了咨询群。
刚进群时,老公满脸抗拒,但在看了几次咨询师给出的专业建议后,他的态度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。
在我们共同努力下,儿子已成功复学。
现在,我把咨询师给我的有效实操建议分享给大家:
1、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,排序不能错位
一个健康的家庭,一定是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。
夫妻两人要时刻把对方放在心中第一位,经营好夫妻关系,让爱成为家庭的纽带。
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在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。
那天跟咨询师聊完,我深受启发,想着得主动出击。
一时冲动之下,我给老公发了条微信:
“老公,咱俩以前为了孩子的事儿,总是吵架,忽略了咱们俩的感情。
我想明白了,以后咱俩得多关心关心彼此,一起把日子过得更温馨。”
发完之后,我心里七上八下的,当时他估计在忙,一直没回我。
可奇怪的是,从那开始,我发现他变了。
我让他帮忙去地下室提东西,他二话不说就去了,以前他可总是嫌麻烦。
我叫他跟我去公园接儿子,他也乖乖跟着,脸上还带着点笑意。
儿子要出门,他主动提出送孩子,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。
一天晚上十点,我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,老公突然打电话过来。他问我:“你在哪呢?”
我没好气地回他:“我还能在哪,当然是在家啊。”
他接着居然说:
“我想你了,就打个电话问问。要是回来发现老婆孩子都不在,就我一个人,那多冷清啊。”
听到这话,我心里那股暖流一下子涌上来了,眼眶都有点湿润。
挂了电话,我就在想,多亏听了咨询师的建议,主动跟老公沟通,这才让我们的关系有了转机。


妈妈给爸爸写了道歉信,爸爸改变
而且可能因为老公对儿子关心变多,儿子对他也没那么抵触了。
有一回儿子回来,我跟他说:“儿子,回来了啊,我刚把弟弟哄睡着,正想着要不要去接你,就听到门响了!”
儿子笑眯眯地回我:“我跟着小姨呢,她送我回来的!”
我笑着说:“是啊,知道你跟着小姨,我放心得很,就没多问。我准备睡啦,晚安。”
这时儿子突然问:“那我老爸呢?”
这可是半年来,他头一回主动关心他爸,这变化可太让我惊喜了。

孩子对爸爸关心,半年来第一次问
2、对孩子的爱要有度,可以接纳他的想法和感受,但也要做到温和有原则
自从我们家庭氛围改善,我就开始实施下一步计划:
改掉儿子沉迷游戏、总点垃圾外卖这些坏习惯。
咨询师教了我4个沟通步骤,拿儿子玩游戏这事儿来说,我是这么跟他沟通的:
①温和接纳:
“宝贝,妈妈知道游戏好玩,你爱玩很正常。妈妈以前也有特上瘾的事儿,能理解你。”
②树立规则:
“不过游戏玩太多,对眼睛不好,还耽误你出去玩的时间。
咱约定个时间,时间一到,你就得立马放下手机,能做到不?要是你能遵守,周末还能多玩会儿。”
③如果这时候孩子生气,我就这么说:
“妈妈知道你没玩够,心里不痛快。
但我们制定规则是让以后你时间能安排得更好,能玩游戏,也能去打球、找小伙伴玩。”
④鼓励支持:
“今天你按时放下手机啦,太厉害!说话算话,是个有担当的孩子。”
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沟通引导,儿子真的变了好多。
他主动提出周末和我们一起去郊外野餐,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想着窝在家里玩手机。
而且他还在网上学会了做健康轻食,甚至专门给自己制定了减肥食谱。


孩子人际交往方面提升,跟家人互动提升
3、懂得适当放手,孩子的人生,让孩子自己负责
咨询师跟我说:
“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作主,那么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。”
我和老公找了个机会,跟儿子进行了一场深度谈心。
老公率先开口:
“儿子,以前爸妈总是要求你上学、少玩手机、好好吃饭,可不管说啥,你都不乐意。
现在我们想明白了,或许不是你不想做这些事,而是反感被我们逼着做是吗?”
儿子听了,用力地点点头:“我自己知道该干啥,可你们老想安排我,我就特烦,不想配合。”
我接过话茬,语气轻柔又带着一丝坚定:
“那这么着行不行?
既然我们的安排你不认同,那你的人生和未来,以后就由你自己决定和负责。
你觉得这样可以不?”
儿子皱着眉头,沉思片刻后说:“我也不知道,一直都是你们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。”
“没事,只要开始思考就不算晚。
从今天起,你慢慢琢磨、探索,未来的路还长,机会多着呢。我们支持你去做喜欢的事!
妈妈相信,你肯定能想明白自己要啥,也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!”
谈话过后一周,儿子主动找到我们,一脸认真地说:
“我想好了,还是回去读书吧!
之前我怕回学校跟不上课程,还怕同学瞧不起我。
不过这次我打算重读初二,也不怕别人说啥,我只专注自己,总不能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吧!”
如今,儿子已经顺利返校两个月了。
我拜托老师多留意他,反馈回来的情况特别好,儿子学习状态特别棒,和同学们相处也十分融洽。
经历了这一遭,我才终于明白:
真正爱孩子,不是大包大揽,而是要把握好分寸。
该给予无条件关怀时,全心陪伴;
该放手时,也要果断松开,让孩子在摸爬滚打中学会独立自主生活。
如果健康,如果快乐,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,我们的孩子,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呢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