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老师,自家儿子却躺平了2年,被气出一身病后,才醒悟:孩子躺平不是懒,而是自我效能感太低了
咨询人:孩子妈妈
孩子年龄/性别:17岁/男孩
指导老师:张明明老师及其团队
情况介绍:
介入后,亲子关系越来越好,孩子作息正常,能主动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,还会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。已成功复学。
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做过一项关于“自杀危机学生父母职业”的调查。
令人震惊的是,高居榜首的竟然是教师的孩子。

当年我看到这篇调查时,只觉得耸人听闻,我就是老师,身边同事的孩子个个都好好的,哪有这么夸张。
直到这种事发生在我家,我才觉得可怕。

上高中的儿子在家躺平2年多
“你们要是再逼我,我就从这跳下去!”
儿子猛地推开我,从卧室冲到阳台上,打开窗户,一只腿攀上了窗台。
我吓得脑子一片空白,赶紧喊老公,幸亏他眼疾手快,连拖带拽地把儿子从窗台上弄了下来。
老公上去就给了儿子一巴掌,大喊:
“你都在家躺平两年了!我和你妈还都是当老师的,你让我们的老脸往哪搁?我们还没说啥呢,你还有脸在这要死要活的?”
“我不丢你俩的脸,我光去参加期末考试,混个高中毕业证就行!”
儿子语气轻蔑,根本不为自己的将来发愁。
我气得耳朵嗡嗡响,暴脾气根本忍不住:
“你学习是给我们学的吗?高中毕业将来工作都找不到!”
可人家呢,根本不管你说了啥,头一扭就回房间了,死活不出来。
看着儿子紧闭的房门,我只感觉浑身无力,心想,我到底造了什么孽,怎么生出这么一个祖宗?

孩子情况介绍
我做梦都没想到,孩子不上学、躺平的情况竟然发生在我们家。
我和老公都是老师,孩子从小到大一直被严格要求。
房门必须24小时敞开;
假期不准出门,也不能玩,因为假期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;
考了98分,我会骂他为什么没考到100分;考到100分,我又会说100分的一抓一大把。
在我们的高标准、严要求下,儿子小学成绩很好,经常作为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。
但从初三开始,儿子就不太对劲了,期中考试发挥失常,成绩一下子掉到了年级中游。
他爸歇斯底里地冲他吼:“考这点分,你怎么不去死!”
也就是从那次被骂以后,儿子越来越不爱学习,情绪也越来越不对劲。
不爱说话,天天耷拉着脸。虽然打开了课本,但是就光看着书发呆,一写作业就总找各种理由拖延,每天都要熬到深夜。
就连他班主任也来向我告状:
“孩子最近上课心不在焉的,学习态度也特别消极,要是再这么下去,别说重点高中了,考个普通高中都费劲。”
我慌了,开始拜托同事给儿子开小灶。
就这样,儿子被我催着、推着补了一年的课,初升高时,终于擦着最低录取线进了重点高中。

自从上了高中,儿子天天抱怨科目难,课程跟不上。
我给他报了补习班,他又开始叽歪,说什么也不去上。
学习跟不上不说,还不愿意刷题,也不愿意补课,怎么提高成绩?
果然,高一第一次月考,儿子就考砸了,全级2000个人,他竟然排到了1500多名,这都倒数了!
我彻底火了:
“你要是听我的,去上那个补习班,你还能考这点分?非要自己学,学成这样真不够丢人的!”
儿子也怒了:“能不能闭嘴?用不着你瞎操心!”
怎么我的好心全都被他当成驴肝肺了?我气得脑袋直发晕。
这还不算完,那天在饭桌上,儿子冷不丁地冒出了这么一句:“妈,我不想上学了。”
我手里的筷子没拿住,掉在了地上。
“上学一点意思都没有,你看看网上的那些网红,都没上过大学,人家还能挣这么多钱。我也想试试。”
那一刻,我这个教师妈妈,感觉天都要塌了。
我试图跟他讲道理,可他根本不听。死活不去上学,白天不起,晚上不睡,一天到晚地看直播、打游戏,一躺就是两年。
两年下来,我被他气得浑身都是病。

我是老师为什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?
我带出过不少考上重点高中、重点大学的学生,桃李满天下,怎么偏偏自家结苦瓜呢?
儿子从小到大,我事事都替他想好,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他进好学校。
可到头来呢,他不但分不清好赖,还和我对着干,不上学,不走正道。
这到底是为什么啊?
我找到心理咨询师,想让她帮我到儿子不去上学的根本原因。
咨询师没有着急回答我,只是给我举了两个例子:
“北大教授的女儿,教育资源、学习氛围哪样都不缺,可成绩却在班里排名倒数;
父母都是没上过学的残疾人,出身寒门的庞众望却成了状元,考上了清华。
您看,有几个天才是老师教出来的呢?
老师只不过参与了天才的成长,但他们的成绩更多靠的还是他自身的努力。”
听了咨询师的话,我恍然大悟:
我见过太多特别优秀的孩子,优秀孩子见多了,总想让儿子变得和我班里优秀的学生一样优秀,总是不自觉地把他和我的学生比一比。
看他做错总想纠正,每天总想修修他这棵不直溜的“小树”,不断对儿子提出要求,不断让他做到最好。
但是,儿子不是天才,只是普通人,可我就是接受不了他的普通。

心理咨询师接着说:
孩子成绩好了,全家人开心,孩子也被老师寄予厚望,时间一长,孩子就会有一种“我不能出一点错”心理,造成巨大的压力。
如果成绩不好,孩子又会遭到同学的冷嘲热讽,“才考这点儿分,亏他还是老师的孩子呢!真丢人!”
老师之间也免不了相互打听,“那谁谁的孩子,这次数学考了第几啊?”“真的假的啊?他不是教数学的吗?”
这种压力最后一定会传递给孩子,无论成绩好还是不好,都要承担压力。
原来,儿子压力那么大,顿时我就觉得,当教师的孩子真不容易!
儿子躺平的这2年,我看了不少教育孩子的书,理论掌握了不少,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。
只要我一跟他说话他就急,根本听不进去。
幸运的是,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,儿子渐渐有了自信,慢慢从躺平中走出来。
我也开始学着放下焦虑和期待,承认自己的孩子就是个普通人。
没想到,短短两个月,我竟然一点点地打开了儿子心扉,让他愿意跟我说话。

孩子躺平不是懒,是自我效能感太低
1、只有当孩子的心理韧性高了,才不会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
儿子从小性格敏感,遇到一点批评就会哭个不停。
我也劝过、安慰过,但一点效果都没有,他还是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崩溃。
心理咨询师告诉我,孩子这不是笨,也不是懒,而是因为孩子自我效能感太低了。
自我效能感是什么?
自我效能感就是一个人相不相信自己能成功。如果相信自己能成功,他会努力去做,但如果不相信,孩子就很容易放弃。
自我效能感低的孩子,一上学就焦虑和抗拒,因为他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会被老师、爸妈批评,所以总想逃避上课,到了教室也不愿意进去。
心理咨询师为儿子设计了一套心理韧性训练方案,提高儿子的抗挫能力和自我效能感,让他不再因为一点小事就崩溃放弃。
她还给儿子制定了一些小任务、小目标,儿子完成任务后,她甚至会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,温柔地夸奖我儿子。
慢慢地,儿子竟然主动跟咨询师谈起学习,咨询师抓住机会,和儿子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。


咨询师手把手教父母,点击图片查看大图
咨询师告诉儿子,实现自己的目标没那么难:
可以在考试之前,想象一下,考试考出满意的成绩后,你的心情还有你周围人的目光。
然后再在心里告诉自己:
“为了验证我的能力,我要认真复习,如果考试考得好,并不是因为我运气好,而是因为我的努力。”
儿子竟然真调动出了一些积极性,开始瞒着我偷偷做起题来。
说起来惭愧,儿子心里还是对我有怨恨,每做完一套卷子,他都会跟咨询师分享自己的感受,但从来不愿意跟我说话。
我该怎样才能让儿子不那么抗拒我呢?
2、麦拉宾沟通法则,让儿子不再抗拒我
心理学家麦拉宾曾经做过一个长达10年的研究,他发现,有效的沟通技巧应该包含三大要素:
55%的肢体语言、38%的声调和7%的说话内容。
也就是说,和孩子沟通时,孩子更容易记住的是父母的表情和语气。
想想自己,一直以来,总是把教师身份带到家里来。
在孩子面前,我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,天天板着脸,把家搞得和学校一样。
家就没有家的感觉,孩子也没有一个放松的地方,神经一直保持紧张。
想清楚这一点,我和老公决心改变。
3、解压谈话,打开孩子心扉,拉近和孩子的距离,让孩子愿意沟通
咨询师开始手把手教我们跟儿子进行“解压谈话”。
1
第一步,学会倾听,倾听比发言更重要
听孩子讲话时,放下手头工作,眼睛注视着孩子,身体微微前倾。
多对孩子说“你继续说,我听着呢”“然后呢”这样的短句。让孩子感觉你在乎他。
2
第二步,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孩子
比如,当孩子说感觉压力好大时,可以这么问孩子:“是什么让你感到压力大呢?”
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可以鼓励孩子多跟我们说点话。
3
第三步,表达共鸣
儿子向我们抱怨学习难时,咨询师教我这么说:
“我能理解你的感受,妈妈小时候数学怎么也学不会,甚至连老师都劝我别上学了,但我不服气啊,拼命做题,下了课就赖在办公室不走,缠着老师给我讲题。本来当时的成绩考高中都难,结果我不但考上了高中,还考上了师范大学。想想那段日子确实不容易。”
主动暴露自己缺点,会拉近和孩子的距离。
4
第四步,提供支持
孩子遇到困难后先询问再提供帮助:“你需要爸爸妈妈帮你做点什么呢?”
让孩子知道他不是孤单一人。
其实刚开始的时候,我做的很失败。
我问他,今天有没有什么开心的或者是不开心的事儿啊?今天想吃什么啊?
可不论我怎么问,人家就不说。
我实在受不了了,向咨询师埋怨:“人家根本不理你,我干嘛还得热脸贴冷屁股!”
说完,我突然意识到,我以前也是这样的。
儿子不开心向我抱怨,我总是不耐烦地批评他,骂他太脆弱、太敏感。
儿子跟我分享开心事时,我又骂他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。
儿子频繁被我泼凉水,时间一长,他有啥事也不愿意跟我说了。
而现在,我算是真正体会到了儿子当时的痛苦!
那天我在饭桌上,跟他道了个歉:
“妈妈很抱歉,一直以来把你给忽视了,从来不多听听你的想法,我知道你心里很难受,爸爸妈妈跟你说声对不起。”
儿子没说话,只是把头埋到碗里,低头扒拉着饭,过了好一会儿,他才轻轻应了一声“嗯”,鼻音很重。

孩子愿意和父母在一个桌上吃饭
咨询师介入我家两个月后,我终于看见曙光。
儿子跟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,天天喋喋不休地跟我们讲他今天做了多少题,对了多少,错了多少,还会跟我们分析出错的原因。
2024年9月1号,儿子成功复学,进校门前他又折返跑到我身边,说了一句“妈,谢谢你没放弃我。”
我眼泪哗哗地掉。17年来,我第一次听他对我说谢谢。
儿子躺平的这2年,是我最痛苦,也是我收获最多的2年,我想把《人民日报》里的一段话送给大家:
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父母,没有什么资源,没有太多文化,也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那么就请你多鼓励他,多认可他,多表扬他,多理解他,还有多支持他。
孩子若是平凡之辈,那就承欢膝下,若是出类拔萃,那就让其展翅高飞。能够接受孩子的平庸,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多好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