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害惨我家!女儿抑郁好转,不再把我们当仇人,这位妈妈说: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,是把女儿养得太乖
咨询人:孩子妈妈
孩子年龄/性别:16岁/女孩
指导老师:少康老师及其团队
情况介绍:
孩子经常说“不想活了”“活着好痛苦”;控制不住划手、扣手;
一上学就浑身疼,检查不出问题;
休学一个月,不和父母说话,不出房间门,像疯了似的敌对爸爸。
调整后,孩子自伤行为消失,体谅父母,主动帮妈妈打扫房间,打算上本省大学,不想离开父母。作息正常,会自己安排时间学习。
“活着有什么意义?我活着好痛苦,真不想活了!”
自从上了高一,女儿像是中了邪一样,有事没事把“不想活了”挂在嘴边。
我问她原因,她也说不上来,只会哭。
去年国庆假结束,女儿表现越来越奇怪,一上学就肚子疼、拉肚子。
更离奇的是,她天天喊身体痛,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。
“妈,我还是不舒服,我想请几天假再去上学,行吗?”
女儿一边哭一边求我,我心一软,就答应了她。
哪成想,女儿在家一待就是一个月。
我隐隐觉得,女儿出问题了。
可老公不这么觉得,他一口咬定女儿是为了不上学才装病的。
他在网上看了一篇“三天一顿打,孩子进北大”的文章,跟我说:
“想让孩子有出息就得打!你看她现在那么矫情,就是咱打得太少了!”
我们小时候,要不是爸妈天天在我们身后打、骂,我们也不可能从农村考出来,在城市安家。
从那以后,女儿即便说再多的“难受”“不想活”,我都不再回应她,雷打不动地让她去上学。
老公也给女儿立了各种规矩:
不能在长辈面前甩脸子,每天必须笑容满面;
不能说“不想活了”“难受”这些话,难受就憋着;
不能随便请假,除非发烧烧到39度了,肚子疼到昏迷了,才能请假,其他时间就忍着。

没想到,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教育方式不但没起效,女儿还反而因为我们的管教进了抢救室。
那天我喊她起床上学,在门外叫了很长时间都没人应我。
我开门进去,发现她正在一下下地划起胳膊。
我赶忙跑过去夺过她手里的东西,她看都不看我一眼,只是看着染红的床单发呆,嘴唇都没了血色。
我和老公连忙抱起孩子去了医院,在抢救室救了2个小时,女儿才脱离危险。
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后,我每天过得提心吊胆。
跟女儿说话,心里得打十几遍草稿,生怕哪句话说得不对惹她不高兴,伤害自己。

妈妈很焦虑

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教育理念害惨我家
我和老公一直相信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“孩子不打不成才”。
教育孩子,尤其是教育女孩,狠心一点,才能养出一个听话、懂事、坚强的孩子。
我生老二时,女儿上四年级,老公在外地工作,我一个人实在没有精力管两个孩子,于是就把女儿送到了乡下爷爷奶奶家。
我当时心里洋洋得意,心想:女儿体格弱,把孩子放在乡下锻炼锻炼,能皮实一点。
把女儿送走后,我一直忙工作、照顾老二、评优秀教师,只有过年才会回去看看女儿。
我们每次返程时,女儿依依不舍,抱着我大哭:
“妈妈,我想跟你们一块走。”
直到老二三岁,会走路了,我才把女儿接回家里来。
女儿回家后,教体育的老公看着细胳膊细腿的女儿,满脸嫌弃:
“从今天开始,你米饭要吃两碗,粥也喝两碗,不能挑食!”
女儿不吃姜,老公就炒一盘葱姜蒜让她吃,不吃就没饭吃,然后女儿真的没吃饭。
“你还长本事了,说不吃饭就不吃,哪来的臭毛病,吃了姜能毒死你吗?不吃姜是吧?吃菜要把姜丝挑出来是吧?我倒要治一治你这个臭毛病。”
为了让女儿吃姜,老公使出浑身解数,直接把姜切碎撒在蛋花汤里,根本分不出哪是蛋花哪是姜末。
有次女儿考了全级第一,求我给她做红烧肉作为奖励。
可老公偏偏做了清炖排骨,饭桌上,女儿委屈巴巴地念叨:“妈妈答应了我做红烧肉的。”
“红烧肉红烧肉!就记着个红烧肉!排骨不比肉好吃?给你做饭你还挑!
这么难伺候,这还是我给你做饭呢,将来我老了,动不了了,要指望你给我烧饭吃,那还得了?还不扔给我一块凉馒头?!”
无缘无故被骂了一顿,女儿委屈得把头埋在饭碗里不敢抬起来,一抽一抽地哭了起来。
老公一巴掌拍在女儿后脑勺上,女儿不敢哭了,一边抽噎,一边一点点地吃排骨。
老公满意地看着彻底屈服的女儿,阴阳怪气地说:“这不是吃得挺香的吗。”
小学整整六年,只要女儿掉出年级前三,老公各种难听的话张嘴就来:
“考不到第一不够丢人的,今天晚上不许吃饭,饿饿你才长记性!”
在我们的管教下,女儿确实挺听话,不爱闹腾,说话轻声细语。
同学嘲笑她是最差劲的老师子女,她不敢还口反驳回去。
弟弟打她,她就只哭过一回,当时她爸骂了她一顿,她才不敢继续哭闹。
十五岁生日那天,弟弟打翻了她的蛋糕,她一气之下打了弟弟。奶奶拿着新买的遥控汽车哄弟弟,转头瞪她:"当姐姐的不知道让着点?”
后来,弟弟把她的作业撕了,她也不哭不闹,安安静静地重新写。
现在,女儿伤害自己,不想上学,老公还用“狼爸”这一套。
女儿不开心,老公就把她拽到客厅,像训小狗一样训女儿:
“给我笑!笑到脸僵就成了肌肉记忆了。”
女儿机械地抬起嘴角,眼里一点儿笑意都没有,全是泪。
2024年10月17日下午两点,女儿给我发了这么一条消息。

孩子给妈妈发的消息
“妈妈对不起,你花这么多钱送我上学我现在天天摆烂。”
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,不想上课,原本很好的心情会一瞬间难过,控制不住去想一些事,我很烦。”
“控制不住想割手,对不起……”
看到这条消息后,我耳朵嗡嗡响,脑袋一阵发晕。
我把这条消息给老公看,老公也吓坏了。
我们每天睡不着,吃不下,也无心工作,无时无刻陪在女儿身边,在她房间里安了监控,生怕她出啥事。
可即便是这样,女儿一看到她爸爸,就像疯了似的大喊大叫。
同事看不下去我整日颓废的样子,推给了我一位心理咨询师,让我跟专业的人聊聊。

为什么我女儿成了这个样子?
父母在打骂中长大,认为打骂就是表达爱
“为什么我女儿成了这个样子?”我问咨询师。
咨询师没有着急分析孩子的问题,他告诉我,我和老公的教育方式是孩子问题的“根”。
咨询师先从我和老公开始,对我们展开疗愈,修复内心的伤痛。
我娘家重男轻女,小时候我和弟弟犯了一样的错,家里不打弟弟,却把我绑在树上打。
我下定决心,一定要考出去,不能再在这个家里受罪。
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我,我才能考上大学,从原生家庭中解脱出来。
老公考体校时,跑步一偷懒,就被他爸用皮带抽。
我们的父母就是“虎妈狼爸”,我们虽然在打骂中出人头地,但是心里的伤痛却磨灭不掉。我和老公这么大年纪了,心里还是怨恨父母。
“虎妈狼爸”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教育方式伤害了我们,却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。
我们已经把这种教育方式溶到了血液当中。
有了孩子之后,把这种教育方式也用到了孩子身上,认为打是亲,骂是爱,结果让女儿饱受痛苦。

孩子说自己爹不疼娘不爱
越乖巧懂事的孩子,心理问题越多
咨询师接着说:
“其实,小时候越乖巧懂事的孩子,长大后的心理问题可能越多。
遇到事情,从来都是自己扛,习惯性地拒绝别人的帮助,不喜欢麻烦别人,也不喜欢别人麻烦自己。
一个人在外一直不联系家人,哪怕遇到委屈,也不愿意和父母倾诉。
看到父母的来电显示就焦虑,抗拒和父母待在一起。
这些行为背后可能不是独立,而是失望。
这种情况,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失望性情感隔离。”
失望性隔离
指的就是因为失望太多,渐渐隔离自己的情感,不主动依赖别人。
大部分原因是小时候父母的情感漠视。
比如在小时候遇到困难,需要帮助,得到的并不是安慰与支持,而是忽视、指责、打压。
比如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时,父母会说,为什么他欺负你不欺负别人呢?
长此以往,孩子的潜意识会认为:
遇到困难寻求任何帮助都是靠不住的。
所以才会将自己的情感隔离起来,自己扛所有问题。
慢慢地,这种独立变成了一种“自我保护”,只要我不对别人抱有期望,我就不会失望。
这样,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,与外界隔离,把自己封闭起来。
咨询师分析完之后,我和老公抱头痛哭。
原来,是我们要求的乖巧、懂事害了女儿!我们从小就是这么被对待,不能再这么传承下去了!

养孩子不能太乖
咨询师帮女儿纠正思维模式,女儿不再敏感
咨询中心跟我们家不在一个城市,没有条件做线下咨询。
咨询师就加上女儿好友,每天都会给女儿打电话,做线上咨询。

咨询师介入到孩子
女儿一开始还很抵触,但是咨询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等着她、开导她,直到她愿意开口说话:
“我哪哪都不如别人,从小到大,爸爸不疼我,妈妈的爱还要分一半给弟弟,爷爷奶奶不喜欢我,初中班主任又爱阴阳怪气。
在学校没交到好朋友,学习成绩也是普普通通,还被同学嘲笑我是废柴。”
咨询师告诉我,女儿有四种错误的思维模式。
①对自己有绝对化的要求:"我必须完美才配被爱"
②灾难化思维:"考不到前三就是垃圾"
③读心术谬误:"同学笑就是在嘲笑我"
④情感隔离:"我的痛苦没人理解"
为了改变女儿自我贬低的状态,咨询师手把手教女儿制作“事件-自动思维-身体反应”三栏记录表,然后引导她为每个自动思维寻找证据。

咨询师告诉女儿:
“其实,很多时候人们笑是因为他们开心,或者是在分享一个笑话,并不一定是针对你。
下次当你有这样的想法时,不妨试着直接问他们:‘你们笑什么呢?我也想听听。’
说不定你会发现,原来大家的笑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呢。”
她谈到没人爱自己的时候,咨询师问她:
“爸爸有没有给你买过蛋糕”
“买过,以前我睡觉之前,他都会给我热一杯牛奶。”
“是的,爸爸不是不爱你,只是他是被打着长大的,他觉得打、骂就是表达爱的方式。”
咨询师疗愈了女儿之后,女儿对我们的态度有所松动。
她不再把自己关在房间,我们两口子在客厅看电视的时候,女儿有时候也会坐在沙发一角看一会儿。
虽然和我们隔的很远,话也不说,但我知道,一切都在慢慢变好。
咨询师重构我们的家庭关系,手把手教我们沟通技巧
好不容易有点好转,结果,老公那天又没控制住他的暴脾气,看见女儿玩手机没心思吃饭,他又是一顿骂:
"就知道玩手机!饭都凉了!"
"你除了骂人还会什么!" 女儿吼了回去,砰地关上了房间门。
咨询师问老公:“你说的那句‘就知道玩手机’实际在说什么?”
老公眼眶突然红了:"怕她近视加深,想让她好好吃饭……"
咨询师:"那就换成:你盯了这么久的屏幕,爸爸心疼你眼睛,我们边吃边聊?”
咨询师开始修复我们的家庭关系,他建议老公,把攻击性的语言转化为表达情感:
"你整天要死要活" ➔ "爸爸很害怕失去你"
"就知道玩手机" ➔ "我想和你好好说说话"
第二天早上,老公给女儿写了一张纸条塞进了她房间:"宝贝,锅里有你爱的溏心蛋,爸爸跟你说声对不起。"
过了一会儿,女儿竟然神奇地出了房间门吃早饭。
养孩子不能太乖,孩子有狠劲才不会受欺负
咨询师说:“养孩子不能太乖,孩子身上得有些匪气,有些狠劲儿,这孩子以后在社会上才不会被人欺负。”
他教女儿:
1、说话时正视对方的眼睛,不躲闪。当你觉得自己被冒犯时,要反抗,坚定地告诉对方你的边界感。
2、不要害怕失去朋友而刻意讨好。
3、说话声音要洪亮,坚定且自信。
4、不要随便和别人诉苦,说你的缺点。
咨询师还建议我们常对女儿说这5句话:
1、不用怕被批评,有想法可以告诉我,说出来就很勇敢了。
2、坚持了这么久,你已经是最棒的了。特别难受的话,你可以抱着我哭一哭。
3、不要期待所有人都喜欢你,先要学会欣赏自己。
4、不要因为任何事,让你自己感到不快乐。没有什么事情,比你的生命更重要。
5、不要害怕,任何时候爸爸妈妈都是你坚强的后盾。
经过三个月的系统干预,女儿手臂上的伤痕开始结痂脱落,也再没出现过新伤痕。
一个周日的早晨,我起床发现家里被莫名整理得很干净。
我还在纳闷的时候,女儿在我身后抱住我:
“妈,昨天看你下班太累了,我就和弟弟一起帮你打扫了家务,怎么样,干净吧?”
女儿声音竟然带着一丝俏皮,这才是一个16岁的少女该有的样子!




咨询师手把手教妈妈跟孩子沟通,孩子状态变好(点击查看大图)
走过这一遭,我终于醒悟:
一个孩子过于善良老实,是会被吞噬的。
如果你有一个女孩,请允许她放肆,允许她自私,允许她和你争辩,允许她有自己的想法,允许她的一切。
相信我,你会收获一个活力满满的孩子,一位披荆斩棘的斗士,一位生活的勇者、智者、强者,她一定会活出自己的风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