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系统
欢迎访问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一对一贴心疏导 | 半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厌学等问题解决方案

四大服务承诺

  • 全校高清监控,家校同步,家长随时查看;
  •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;
  • 全方位育人分阶段教学,十大科学系统课程;
  •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;
24小时在线一对一咨询
15610130037
我校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无节假日

女儿为玩手机咒我出车祸!从厌学躺平到逆袭重点,我顿悟:一个家庭要是没规矩,比穷还可怕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4192 阅读
女儿为玩手机咒我出车祸!从厌学躺平到逆袭重点,我顿悟:一个家庭要是没规矩,比穷还可怕!

 

咨询人:孩子妈妈

 

孩子年龄/性别:15岁/女孩  

 

指导老师:付水老师及其团队

 

情况介绍:

孩子初三,沉迷手机后成绩下滑,上学状态断断续续,有休学的想法;

情绪自控能力差,一不高兴就用刀划手臂,写过遗书;

亲子关系差,为玩手机跟妈妈起冲突,咒妈妈出门被车撞。

 

经过调整后,孩子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,不再伤害自己;亲子关系变好,对父母的付出表示感激;不再沉迷手机,回学校后努力学习,考入重点高中。

 

女儿初三这一年,是我无比卑微的一年。

 

对她,我是说不得、更骂不得。

 

一提学习或者考试,她就翻脸,我话说重一点,她就自残,甚至写遗书;

 

因为玩手机起冲突,她不仅对我动手,还恶狠狠地咒我出门被车撞;

 

更让人崩溃的是,初三这么关键的时期,她竟然说坚持不下去,想要休学。

 

青春期孩子叛逆我理解,可她这样不学习,一不高兴就冲家长发脾气,还动不动就闹自杀,我这心里的苦,又有谁懂呢?

 

我肯定是上辈子造了太多孽,才养出这么个不省心的孩子!

 

 

01

养个女儿像是来报仇的

 

女儿15岁,上初三。我越来越觉得,这孩子就是来报仇的。

 

我和我老公都是那种事业心特别重的人,生她的时候年纪都不小了。

 

老来得女,全家人都把她当宝贝一样宠着。

 

可能是因为我们太宠她了,女儿从小就特别敏感和娇气。

 

一被批评就容易炸毛,遇到点小事就哭闹。

 

我们都不敢表现出一点不耐烦,否则她就会生气地质问我们:

 

“你那是什么表情?你什么意思?”

 

虽然女儿脾气有点大,但幸运的是她很聪明,从小学到初二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

 

所以,她那些小毛病,我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 

但上了初三后,情况就变了。

她开始沉迷手机,变得厌学、叛逆。

 

有一次她在课堂上玩手机,被老师抓了个正着,叫了家长。

 

回家后,我还没来得及责问她,她倒先发制人:

 

“那个老师就是故意针对我,别人玩手机她都不管,就盯着我,真是烦死了!”

 

接着她又抱怨:

 

“如果我们家像XX同学家那么有钱,我还需要这么努力学习吗?”

 

我听了又急又气,但还是尽量忍着火说:

 

“老师说你是为你好,你自己看看你的成绩下滑了多少?

 

以后手机我来替你保管,不准再带学校去,要玩的话也得等写完作业,而且只能玩一小时!”

 

没想到,我刚说完,女儿就抓起旁边的酒精喷雾,对着我的头发和眼睛一顿乱喷。

 

我的眼睛被辣得生疼,想发火的心情达到了极点。

 

我跑到卫生间拿了把扫帚,假装往她身上打,试图吓退她。

 

在一片混乱中,女儿一把将我推倒,并冲我大喊:

 

“我恨你!你今天出门就被车撞死!”

 

倒下的那一刻,我脑袋嗡的一下,累死累活养大的女儿居然希望我死?我的心都凉透了。

 

老公下班回家正好撞见这一幕,一句话没说就给女儿一巴掌,并警告:

 

“那是你妈,你的命都是她给你的,你再敢没大没小试试看!”

 

本以为这次教训能让女儿学乖,但结果是,傍晚她趁我们不注意,留下一封遗书,偷偷跑出了家门。

 

我和老公发现时,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幸好保安帮忙,在小区角落找到了她。

 

发现女儿的时候,我看到她胳膊上有几道像是刀割的伤口。问她怎么回事,她就是不说。

 

那天晚上,我和老公都吓得不轻,一晚上都没睡踏实。

 

从那以后,这家里没人敢再惹她了。女儿更是为所欲为。

 

初三的孩子了,一回家就把书包一扔,作业也不写,拿起手机就玩。

 

上学也是看她心情,心情好就去,心情不好就不去。

 

有一次竟然跟我说,她想休学!

 

我和老公背地里不知道哭了多少次,实在不敢相信,一向优秀的女儿,难道就这么废了吗?

 

 

02

没有规矩的家庭,比贫穷更可怕

 

家里出事后,我整宿整宿睡不着,天天在网上看一些心灵鸡汤,道理听了一箩筐,可一回到现实又打回原形了。

 

朋友看不下去了,给我推荐了个线上心理咨询,没想到,这竟成了我的救命稻草。

 

连上视频后,我抓着心理咨询师就问:

 

“我们到底哪里没做好?怎么养出这么个不懂感恩的孩子?”

 

咨询师没直接回答,而是先讲了个心理学现象:

 

如果有人砸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,这扇窗户得不到及时修复的话,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砸破,甚至可能被纵火。

 

这就是“破窗效应”——小错不管,必成大祸。

 

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 

如果父母总是纵容孩子,把家里的规矩当摆设,孩子就会不断试探底线。

 

第一次打破规矩,他们就会误以为这种行为是被允许的,进而有第二次、第三次。

 

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父母一直不纠正,以后就会有无数个窟窿要填补。

 

要知道:

 

第一次犯错到形成坏习惯只需21天‌;

12岁改顶嘴习惯比8岁难6倍。

 

‌只有从小树立规则意识,才能避免孩子将来吃大亏。

 

听了咨询师的话,我开始回忆女儿从小到大性格和行为的变化,发现全都能对应上:

 

一次次顶嘴没及时纠正,逐渐演变成对长辈大吼大叫;

一次次不写作业选择纵容,最后发展成玩手机、翘课;

一次次说谎没被揭穿,变成了习惯性欺骗……

 

现在我才彻底明白:


以前总怪女儿不听话,实则是我们纵容她一次次打破了“规矩的窗户”。

 

03

女儿逆袭重点高中

 

考虑了女儿的情况,咨询师给我出了4个步骤方法。

 

1、温柔而坚定地给孩子立界限

 

对孩子的每一个要求,家长应冷静评估其合理性。

 

如果要求不合理或超出能力范围,应以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拒绝,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替代方案。

 

让孩子明白虽然这个要求无法满足,但我们依然在意他们的感受。

 

可以用“理解感受+说明原因+提供选择”来回应,比如:

 

“宝贝,妈妈知道你特别想要玩手机放松一下。

 

不过现在距离睡觉时间很近了,玩手机会让你的大脑兴奋,影响睡眠。

 

要不我们一起去小区里散散步?”

 

同时,明确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底线,不可逾越。

 

例如可以制作三色家庭公约

 

绿色:随时可以做的事(如阅读、运动)


黄色:有条件允许的事(如游戏)

 

红色:绝对禁止的事(如伤害自己)

 

我决定限制女儿每天玩手机的时间,并且明确要求她必须写完作业才能玩。

 

一开始跟她讲的时候,女儿满脸不屑,觉得我不过是随口说说,左耳进右耳出。

 

不出我所料,当她第一次因为想玩手机,作业却还没写完而被我拒绝时,立刻就哭闹起来。

 

放以前,我可能就心软妥协了,但这次我暗暗告诉自己,一定要坚持住。

 

刚开始那几天,女儿几乎每天都要上演这么一出 “哭闹大戏”,但我始终不发脾气,每次都耐心又坚定地重复我的想法。

 

慢慢地,女儿发现我这次是铁了心,以前一哭一闹就能得逞的招数彻底不管用了。

 

大概过了一周,有一天放学回家,女儿放下书包,主动就把手机递给我,说:

 

“妈妈,我先写作业,写完了你再把手机给我。”

 

2、鼓励孩子健康的情绪表达

 

首先,得让孩子明白,生气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,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起伏。

 

重要的是,要引导他们学会用平和的方式来处理愤怒,而不是要去摔东西或者大声吼叫。

 

咨询师教我这样告诉女儿:

 

当感到生气时,先做几次深呼吸,让自己平静下来,然后把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清楚地说出来。

 

鼓励她以“我”作为开头表达,像“我特别生气,是因为……”这种句式,既能避免伤害他人,又能精准传达自己的情绪。

 

接着,我瞅准时机,让咨询师介入进来。

 

咨询师先和女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一对一交流,全面了解她内心深处的情绪困扰和思维方式。

 

之后,咨询师教给她一些更具针对性的情绪调节技巧,比如情绪ABC理论

 

这一理论让女儿明白,情绪不是由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,而是由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所决定。

 

当情绪不好的时候,她可以审视自己对事情的看法,从而调整情绪。

 

自从学会了这些方法,女儿不再出现自伤行为,控制情绪的能力也越来越强。

 

3、让孩子承担适当的责任

 

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责任感,关键在于让他们承担适当责任。

 

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,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分配任务,像整理房间、洗碗筷,或是照顾宠物。

 

孩子完成任务时,及时肯定鼓励,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。

 

要是完成得不好,别急着批评,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,耐心引导找改进方法。

 

比如孩子忘了倒垃圾,家长可以说:

 

“宝贝,我知道你可能太忙给忘了,以后我们可以设置个提醒,下次就不会忘记啦。”

 

在家庭决策中,也可以让孩子适当参与。

 

比如选周末出游地点,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重要一员,对家庭事务有发言权和责任。

 

我跟女儿约定好,只要她能坚持一周每天饭后收拾碗筷,我就给她买心心念念的泡泡玛特盲盒。

 

这一周,女儿都跟打了鸡血。

 

桌子擦得干净,碗也刷得锃亮,还顺带把餐桌那块地也扫了。

 

她做完我就夸:“平时看不出来啊,原来我姑娘这么能干!”

 

到了周末我赶紧兑现承诺。

 

第二天晚饭后,她突然又凑过来:“妈妈,要是我再洗一周碗……”

 

我就笑着跟她讨价还价,“那你想要啥,先说好,太贵的可不行哈。”

 

慢慢地,女儿要奖励的话越来越少。

 

有天,我正收拾着碗呢,突然被女儿抢走抹布:“您放着我来!”

 

我故意逗她:“这回想要啥奖励?乐高还是JK裙?”

 

人家白眼翻上天:“俗气!在你眼里我就是这样的人吗?”

 

说完,我们母女俩一对眼,噗嗤一声笑了出来。

 

4、家长以身作则

 

规矩不是只约束孩子,家里的大人同样要遵守,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。

 

我和我老公在自律这块儿,确实做得不咋地。

 

我一闲下来,就忍不住刷刷短视频。

 

我老公呢,下班一回家,就像被沙发粘住了一样,游戏、新闻、短视频一个接一个,家里的家务活儿全不管,孩子也顾不上。

 

有一次,女儿突然对我们抱怨:“为什么你们能一直玩手机,我就不能?”

 

当时我心里一惊,别提多尴尬了。

 

从那以后,我决定要改变。

 

每天晚上,我把手机扔一边,拉着女儿去小区楼下跳绳、跑步。

 

我还把我老公拉进了咨询群里,咨询师会定期分享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。

 

我老公看了这些内容后,也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问题,主动跟我反思,说以后要和我一起放下手机,多花时间陪女儿。

 

慢慢地,女儿也看到了我们的改变,主动跟我说晚上要把手机放我屋里充电,还说要自己管理好时间,专心学习。

 

就这样按照这4个步骤坚持实施了一段时间后,女儿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,在学习上也更有动力,更自律。

 

每天一到家,二话不说就先坐下来写作业。

 

该交手机的时候,绝不拖拖拉拉。

 

她的成绩进步简直能用突飞猛进来形容,老师也专门在班里特别表扬了她。

 

现在女儿已经顺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。

 

这一路走来,我深刻地体会到:

 

不是孩子天生叛逆,而是家长没能有效地立规矩。

 

教育如同培育幼苗,小小的歪斜若不及时扶正,终会导致枝干扭曲,难以成材。

上一篇
目睹儿子从“抑郁躺平玩游戏”变得“积极主动复学”!我顿悟:真正厉害的父母,早就戒掉了“焦虑与内耗”,对待孩子就6个字
下一篇
11岁女儿从“严重叛逆”变成“懂事上进”,我用了这个策略,成功改变了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