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系统
欢迎访问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一对一贴心疏导 | 半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厌学等问题解决方案

四大服务承诺

  • 全校高清监控,家校同步,家长随时查看;
  •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;
  • 全方位育人分阶段教学,十大科学系统课程;
  •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;
24小时在线一对一咨询
15610130037
我校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无节假日

16岁女儿厌学躺平,半年后主动复学备战中考,我顿悟:父母与其把“为你好”挂嘴边,不如懂得“期待管理”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1105 阅读

1.孩子年龄/性别:16岁女孩

2.心理指导老师:桑老师

3.情况介绍:

初三开始沉迷手机,网瘾严重,作息黑白颠倒,整天只想着玩手机;

记恨老师批评,上课不听课,玩手机“报复”;

考试不愿做题,多门课程不及格,班级排名下降20多名,拒绝回学校;

和父母关系紧张,埋怨父母偏心妹妹,在家大吵大闹。

 

现在,孩子不再沉迷手机,情绪稳定,作息规律。

和父母、妹妹关系缓解,有了学习的动力,已经顺利复学,对未来有了规划和目标。

 

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,为什么突然会变得叛逆难管?

 

这是我家大女儿休学之后,我日夜思考却解不开的结。

 

我家是二胎家庭,大女儿今年16岁,本来应该参加中考的,现在却已经在家休学摆烂一整年了。

 

这孩子不写作业不学习,铁了心不去上学,黑白颠倒,沉迷游戏,恨不得整天钻进手机屏幕里玩才过瘾。

 

而且整个人脾气也大起来,说什么都不听,一说就急,家里整天争吵不断。

 

我老公骂大女儿不求上进,还没有她妹妹懂事,把她的手机也给摔了。

 

没想到大女儿跟疯了一样,直接徒手去抢碎成玻璃渣的手机,手掌划了好多细碎的伤口,把我们吓得不轻。

 

“你们就是偏心眼!你们根本就不爱我!我烦死你们了!”

 

天地良心,对于两个女儿,我和老公最操心、付诸心力最多的就是老大。

 

可是现在她自己做错事,居然不分青红皂白,说我们对不起她!

 

我和她爸气红了脸,他指责我没用,我埋怨他不管家里的事,两人吵得不可开交。

 

真不知道我们到底哪里做错了?怎么会养出这样一个叛逆的孩子?

 

01

曾经,我也是让人羡慕的幸福妈妈。

 

两个女儿宛如两件贴心棉袄,大女儿懂事,小女儿听话,不管走到哪,我都是牵着一个抱着一个,享受了不少羡慕的眼神。

 

然而,这一切美好,在大女儿踏入初三那一刻,都戛然而止了:

 

她总是自己沉默,也不爱和同学玩了,回到家动不动就喊累,学习更是心不在焉。

 

经常是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课本,半天不动一下笔,催她她也不理会。

 

反倒是拿手机“查资料”的时候,那眼睛就有精神了!

 

资料查着查着,就变成短视频和游戏,不骂她两句抢回来手机,她能看到第二天天亮。

 

初三第一次月考,大女儿的成绩排名下降了20多个名次。

 

八九门课程,只有语数英三门主科勉强及格,物理化学的大题都是成片空白。

 

这样的成绩根本不可能考上高中!

 

我非常生气,把大女儿教训了一顿,还狠狠拍了她几下。

 

“别的孩子都在拼命复习,你怎么一点也不知道上进?考不上高中你以后能干什么?”

 

我立刻给大女儿报了数理化三科补习班,天天接送她去上学。

 

她倒好,还是一点都不着急,整天没精打采的,有一次还跟我说不想去学校,说读书没意思,让人直冒火。

 

报了辅导班不到一个星期,我又接到班主任告状的电话:

 

大女儿在课堂上玩手机,被老师抓住批评,要回家做检讨。

 

我赶紧放下工作去学校,看见大女儿一脸不服的站在那,气不打一处来,上前打了她两下,她却自己冲出办公室,拿上书包跑回家去了。

 

在家里,大女儿冲着我大喊大叫,埋怨我什么都不懂,就知道骂她,还说自己再也不去学校了。

 

小女儿想讨好姐姐,给她递了一个苹果,却被大女儿一把推开,苹果咕噜噜滚到地下,小女儿吓得哭起来。

 

我立刻把小女儿抱在怀里,狠狠斥责大女儿:

 

“谁让你对妹妹动手的?你这么暴力,一点都没个姐姐的样!”

 

“你知道报辅导班花了多少钱吗!我们都是为你好,你怎么这么不懂事!”

 

大女儿一点也不羞愧,反而跟我对吼:

 

“对,我就是不知好歹!我就是暴力狂,你满意了吧!”

 

第二天一早,我去喊她起床上学,她却闭着眼睛不理我,怎么也不肯去学校。

 

逼急了,她索性起身把书包踹到一边,从里面拿出几个作业本撕得粉碎,瞪着眼睛看着我们。

 

“我老师让我在家反省的,你们凭什么让我去学校?”

 

打从这天开始,大女儿就完全是一副躺平摆烂的样子了,整天就是对着手机傻乐,直勾勾的盯着屏幕,不分白天黑夜就是玩个没完。

 

一说她,她就给我们脸色看,脾气比谁都大。

 

眼看中考越来越近,别的孩子都在拼命学习提分,我家大女儿却是书不翻、题不做,甚至连学校都不去,逼我办了休学。

 

再这样下去,中考就真的没指望了!她的人生也要没指望了!

 

她爸爸想跟她好好聊聊,平心静气讲了许多道理,可大女儿依然不为所动,甚至还说,

 

“我不喜欢听你说这些,你这么会讲道理,怎么不去说给你小女儿听?”

 

她爸爸顿时气得站起来,脸都涨红了,不由分说扇了大女儿一巴掌,又抢过她藏在枕头下的手机狠狠砸在墙上。

 

回忆起以前为她付出的心血,我只觉得胸口闷得慌,喘不上气。

 

大女儿的班主任知道了她的情况,劝我们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。

 

可孩子拒不配合,说我们是要害她,她不上当,甚至还威胁我们赶紧给她买个新手机,不然她就要绝食。

 

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!

 

手机游戏到底有什么好玩的,能让她这么着迷,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了!

 

02

无奈下,我只能四处搜集资料,寻求帮助,

 

当时我心里想,只要能让孩子恢复正常,我真是什么都愿意做。

 

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,感觉文章中的案例和女儿的状态非常相符。

 

抱着试一试的想法,我联系了案例中的心理咨询师。

 

在咨询师的交流和开导下,我才知道女儿叛逆厌学都是有原因的:

 

女儿完全不能体会到我对她的爱!

 

“父母做了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!

 

许多父母经常将“为你好”放在嘴边,其实不过是以爱之名,行虐待之实。”

 

她进幼儿园的时候,我们发现别的孩子有的会背诗有的会跳舞,就有了危机意识,要求女儿也赶紧学会。

 

女儿委屈巴巴的问为什么,我们觉得她太小,就随便解释说,

 

“你长大就明白了,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!”

 

她8岁的时候,我们家小女儿出生了,我就以姐姐的身份要求大女儿:

 

“你一定要好好读书,给妹妹做个好榜样!千万不能考砸!爸妈全指望你了!”

 

大女儿即将升初中的时候,我天天耳提面命的教训她,说着我们为她们姐妹俩做出的牺牲和付出,企图让她明白父母的不易。

 

再回头看,其实女儿内心所承受的压力,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。

 

她不仅要面对课业压力,还要承受来自我和爸爸的“偏心”,内心也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失衡状态。

 

升入初中后,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加,又有心理压力,大女儿各科成绩表现得都不太理想。

 

尤其是物理成绩,没有一次能到80分,偏偏有一次物理课上,老师还让她上台解题。

 

大女儿面红耳赤做不出来,老师就批评了几句,台下同学们也跟着哄堂大笑。

 

回家之后她就抱怨说老师如何看不起她,如何嘲讽她。

 

可那时的我一直沉浸在“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,你连学习都搞不定”的情绪里,把她训了一顿。

 

“你怎么还不如你妹妹?整天就知道抱怨,一点也不像话!”

 

那之后第二节物理课,大女儿就开始玩手机不听课,被老师抓个正着。

 

我们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、粗暴打骂的处理方式,都让她对学习,甚至对这个家庭都产生了反感。

 

我和她爸爸生活在“我都是为你好”的自我感动中,一味地按照我们的想法要求她。

 

希望她能按照我们的期望成长,成为得体懂事的姐姐,成为听话出色的“老大”。

 

一旦大女儿不顺从这个成长目标,我便会对她进行反复的说教、指责,她爸爸甚至会动手打骂她。

 

但我们却从未关心过大女儿真实的感受和需要。

 

大女儿不被理解,长期压抑,再加上学习压力的逐渐增大,负面情绪越积越多。

 

最后的结果,就是我们和她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。

 

以至于她连中考都不愿参加了,只能在游戏中寻找内心缺失的价值感。

 

03

在心理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我逐渐意识到:

 

父母真正的“为子好”,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“为你好”,而是应该体现在理解、支持与鼓励的实际行动中。

 

01

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,认识孩子的能力和潜力

 

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有着不同的性格、兴趣和学习方式。

 

父母要花时间观察孩子,了解他们的优点和不足。

 

比如像我家这个,物理学的一直比较吃力,我们就不应该催她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进步,而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支持,带着她从基础补起,逐步提高自学能力。

 

另外,父母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期望时,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,避免命令式的口吻。

 

比如她爸爸新学的这句:

 

“我们希望你能好好学习,是因为知识可以让你有更多的选择,未来的生活可以更加美好。”

 

02

适当的奖励和鼓励,给予孩子情绪价值

父母不要只关注孩子的结果,而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努力和进步。

 

当孩子付出努力时,即使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,也要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。

 

比如,孩子在一次考试中虽然成绩不理想,但是比上次有了进步,我们可以说:

 

“我们看到了你这段时间的努力,进步很明显,继续加油!”

 

当孩子达到目标时,咱们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,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快乐,又能增进亲子关系。

 

03

无需将孩子与他人过多比较,更不要把她架在一个“制高点”上。

 

别人家的孩子再好,说不定也有我们不知道的缺点;

 

再淘气不像话,可能也有外人看不见的闪光点。

 

所以咱们不需要老是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比。

 

好好和自己的孩子多沟通交流,营造一个自在的家庭氛围,比一味羡慕别人重要多了。

 

而且我们家大女儿在成为“老大”、“姐姐”之前,她本身还是我和她爸爸的掌上明珠。

 

所以我们也不用让孩子觉得,只有她达到了“榜样”多年标准,爸妈才会爱自己。

 

不管老大老二、姐姐妹妹,都是我们的心头肉,我们对她的爱是不容置疑的。

 

我和她爸爸在家不断反思,我们家大女儿在基地的半年多时间里,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成长与蜕变。

 

04

在基地心理咨询师一对一的咨询中,大女儿长期积压的情绪得以排解,不再是张嘴就怨天怨地的状态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心理老师通过一系列心理疗愈方法,对女儿的情绪释放以及认知重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干预。

 

通过这些方法,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
 

曾经沉迷游戏等一些不良行为已经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自律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大女儿对学习又重新燃起了热情。

 

从基地结业回来之后,她就开始有计划地自主复习,还有了复读初三的想法。

 

我知道这个决定对她来说并不容易,我也相信,她已经做好了准备,愿意重新面对生活。

 

 经历了这次风波之后,我深刻地体会到:

 

当我们把一个孩子预设在满分的位置上,即便孩子做到99分,也还是差一点。

 

《亲密关系》一书的作者克里斯多福·孟说过:

 

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。

 

所以,与其不断地对孩子提要求,不如自己做好“期待管理”,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机会。

 

现在,看着大女儿每天坚持学习、认真努力的样子,我终于明白:

 

“为你好”这三个字,看似一切为了孩子,实质不过是想让孩子活成了我们期望的样子。

 

对于家长来说,容易产生的教育误区,就是以“为你好”的名义,控制孩子的生活。

 

真正的“为你好”,不是让孩子替我们圆梦,而是让她勇敢地做自己。

 

希望每位父母,不是仅仅为了字面上“都是为你好”这五个字,而是能够停下来、思考一下这样几个问题:

 

什么是孩子想要的好?怎么做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?孩子真的变“好”了么?

 

也真心祝愿我们每一个家庭,都挺好。

上一篇
14岁儿子沉迷游戏、躺平摆烂一年,如今复学成功,妈妈顿悟:别让“踢猫效应”亏空孩子的未来
下一篇
16岁孩子摆脱叛逆厌学、躺平摆烂后成功复学——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人深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