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悔明白太晚:想让孩子戒掉游戏、主动复学,父母要学会建立“无菌环境”,做好这3点,比打骂吼更管用
“走开!要你管,别在这碍眼!”
我站在门口,手里端着刚出锅的蛋炒饭,被儿子一嗓子吓得差点把碗摔到地上。
他已经窝在屋里玩游戏整整一天了,水米未进。
我本想哄着儿子吃口饭,结果他却突然歇斯底里地朝我大吼起来。
这就是我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儿子。
养了15年,如今却厌学躺平,天天熬夜打游戏,连看我的眼神都跟见了仇人似的。

以前,儿子不是这样的。
小学六年,儿子成绩一直拔尖,听话懂事,对我也言听计从。
升入初中后,我对儿子更是抱有特别高的期望,希望他能再加把劲,争取考上全市最好的高中。
为此,我不惜花了2个月的工资,特意给他请了一对一辅导老师,每天不停地做题、刷题......
好像也就是从那时候起,儿子变了。
开始不停地跟我闹别扭,还说我花钱请老师是白费力气。
跟我反着来,非说和同学约好了,要一起上现在学校本部的高中。
这俩学校的水平压根不是一个档次!要是真去上了,儿子就真跟“985”、“211”无缘了。
为这事儿,我俩没少吵架。
我被他气得不行,觉得儿子没出息、没志气,就是偷懒耍滑不想学习,还不听父母的安排。
打这以后,儿子就变得越来越叛逆。
从小到大,在儿子玩手机这事儿上,我管得不是太严。
只要他能保证成绩,按时完成作业,每天晚上都能允许他玩半个小时,周末也有2个小时放松时间。
当时儿子特别听话,也很配合,我俩从没因为手机的事情翻过脸。
可从初二上学期开始,儿子就变了。
一拿到手机根本就停不下来,像被手机勾走了魂一样;
写作业越来越敷衍,字儿写得跟鬼画符似的,成绩肉眼可见的下滑;
就连坚持了十几年的阅读好习惯也忘得一干二净,满脑子都是手机;
每次到了规定时间,总是找各种借口拖延,五分钟又五分钟,等打完一局,都过去一个多小时了......
好几次,我实在气不过去抢手机,结果,他不管不顾,上来就对我骂爹喊娘。
我整天被他气得头疼,真是恨铁不成钢。什么“自甘堕落”、“没出息”、“不长进”......这些难听的话我没少说。
可他就跟个滚刀肉似的,压根不在乎,说急眼了就冲我吼一句:
“我乐意,我就这样,谁让你管我了!”

初二期末考试成绩出来,儿子直接跌到了班级倒数。
班主任把我叫到学校,当着一堆老师的面训我,臊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。
我手里攥着成绩单,火急火燎地跑回家,一进门,直接甩到他脸上,劈头盖脸一顿骂:
“我看你就是烂泥扶不上墙,你这成绩怎么考高中,以后要是再玩手机,你就别认我这个妈!”
可他倒好,脖子一梗,小嘴叭叭地顶回来:
“我都说了,我要上我们学校本部的高中,你非不听,现在还怪我!”
“那些好学校谁稀罕,谁爱上谁上,反正我不去......”
从那天起,我俩彻底冷战了,谁也不搭理谁。
我本想着,把他晾在一边,没准他自己就知道错了。
哪成想,没了我的管束,他更加无法无天了。
每天放学回家,书包往沙发上一甩,手机一拿,耳机一戴,根本不记得还有作业这档子事。
就连吃饭也得喊他七八遍,催急眼了,就跟我一通嚷嚷。
别的孩子上学是真的去学习了,可他到好,每天报完道就偷偷溜到网吧玩游戏。
见儿子自甘堕落,我急得满嘴长泡,好话孬话全说尽了。可他就像块石头,又臭又硬。
再后来,我急眼了,也动过手。他爸也打过他好几次,手机也摔过好几部。
可结果却是,儿子彻底不去上学了,连看我们的眼神也越来越仇恨。
眼看中考迫在眉睫,别的孩子都在挑灯夜战,玩命冲刺,他倒好,直接躺平了。
学也不上,读也不读,就这么躺在家里玩游戏,黑白颠倒,还变得越来越叛逆。
要我说,就是手机惹的祸,把我儿子给毁了!
那段时间,只要一看见儿子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,我心里就堵得慌,但又不忍心看着他“躺平摆烂”,心里既焦虑又迷茫。
直到有一天,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和儿子情况几乎相同的案例。
文章中的那位妈妈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,成功帮孩子戒掉了手机瘾。
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一点点变好,我心里也萌生了一些希望,赶紧和老师取得了联系。

经过老师的一番分析,我才明白:
儿子不是沉迷游戏,是在用躺平和沉迷游戏,来对抗我的控制。
老师让我回想儿子变叛逆的节点,仔细想来,他沉迷手机的时间,正好是我们关系变僵持的时候。
我给他请一对一老师,他整天敷衍了事,还把老师关在门外;
我想让他努力学习,争取冲击好高中,他却一门心思想上本部高中;
我摔了他三部手机,他却躲进网吧,用更叛逆的方式反抗;
我觉得我是在为他未来的人生铺路,可他却觉得我处处为他安排......
只要他不顺着我的意思来,我就给他扣上“没出息”、“不上进”的帽子。
偏执地认为他不同意我的安排,就是因为懒,不想学习。
可我压根没考虑他的感受,整天给他灌输大道理,变着法儿地给他的学习加码。
沟通无果的儿子,内心愤怒、无力,最后只能用对抗来挣脱我对他的控制。
为了摆脱我,他开始沉迷手机,想用这种方式告诉我,他是一个独立的人,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人。
老师给我挖出的层层道理,让我惊出了一身冷汗。
我一直以为,我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他好,可没想到,却差点害了他。
老师还告诉我,在对儿子的教育过程中,我无形中扮演了“病菌”的角色。
我一直在用自己的一套理论,给儿子灌输焦虑、恐惧和迷茫,最后硬生生地把他推到了厌学躺平的路上。
而真正优秀的父母,一定是孩子优秀的队友,要给孩子创造一个“无菌环境”——平静、自主、享受。
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在更加松弛,更有底气的家庭中向上奋进。
为了儿子,我必须立马调整方向,不仅要给儿子建立一个“无菌环境”,也为曾经的错误进行补救。
老师教给了我2个方法,说是对这类孩子有很大的改善作用。
1、错了就认,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,换孩子一个平静的心态。
那天晚上,儿子打游戏打到快11点。
眼看都12点了,他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,换以前我早就跳起来骂了。
可这次我愣是憋住了火,试探性地问:
“儿子,饿不饿?妈妈给你点个外卖吧?吃汉堡薯条,还是炸鸡?吃完再玩吧?”
儿子手里的鼠标稍微停顿了一下,斜着眼睛看着我。
估计是没想到我没发火,愣了一会儿,他才糊里糊涂地冲我点点头。

在儿子吃外卖的功夫,我试着搬着凳子坐在他旁边,轻声地说:
“儿子,妈妈今天得跟你认个错。以前是我不对,一直想让你考好高中,你说你想读本校,我还骂你没出息......是妈没尊重你想法,我知道错了。”
我以为儿子会和往常一样,说我碍事,耽误他玩游戏。结果,儿子一声没吭,还把椅子往旁边挪了挪。
我说了一大堆,儿子一句没回应,可鼻子却“呼哧呼哧”的。
我默默地递过纸巾,结果儿子突然吧嗒吧嗒掉起了眼泪,冲着我把憋了几年的委屈全倒了出来。
从初二被我逼着补课,到我和他爸摔他手机,再到骂他“烂泥扶不上墙”......
刚开始他还很激动,到后面反而释然了,整个人像被卸下了厚厚的壳,一下子变得清爽了。
我现在明白了:
解决问题首先要先解决情绪,倾听孩子的想法,了解孩子的痛点。
只有孩子的愤怒、委屈和不满全都消失了,才有进一步沟通的契机。
2、适当交回自主权,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。
谁都不爱被人指手画脚,就算知道对方说得对,也不想被人当作没主见的提线木偶。
孩子更是如此,要是整天在他耳边唠叨“该这样该那样”,他保准跟你对着干。
有一天早上,儿子破天荒地早起了,还陪我吃了个早饭。
虽然全程一句话没说,但我却特别高兴,因为这是儿子一个月以来第一次走出房间吃饭。
吃完饭,我见他心情不错,就试着跟他说:
“儿子,妈不逼你上学了,什么时候想去,你自己说了算,以后考哪也都依着你。”
儿子眼睛瞪得老大,质疑地看着我:
“我要一直不上学呢?你不骂我没上进心啦?”
我摆摆手:
“你又不傻,做啥决定肯定心里有数,无论你做什么决定,爸妈都会支持你!”
儿子挠了挠后脑勺,冲我撇了撇嘴,虽然笑得很勉强,但我的心却是暖的。
这是儿子叛逆以来,第一次没拿白眼瞪我。
结果,第二天儿子就干了一件让我跌破眼镜的事。
一早起床,我见儿子房间的灯亮着,我以为他玩游戏一晚没睡,我推门一看,他正翻箱倒柜地找以前的课堂笔记。
他见我站在门口,手忙脚乱地把笔记本往身后藏......

我突然想起老师说的:
孩子也会审时度势,他的决定不会一成不变,有实力时谁都想往上走,但前提一定是自愿自发。
我才明白:
以前不是儿子不爱学,是我把路堵死了,现在让他自己选航道,他才能划出十八弯的精彩。
3、把管理换成享受。
对玩手机的问题,因为长期形成了习惯,很不好改。
之前儿子每次抱怨成绩下降时,我肯定会趁机批评:“活该,谁叫你不听我的,整天就知道玩手机!”
我现在知道了,这种讽刺加批评是非常糟糕的教育方式。
糟糕的结果本身就会让孩子明白“我不该这么做”。
老师说过,想要帮助孩子,就要先共情再引导孩子想办法。
“儿子,你别说,我们大人刷起手机来就没有节制,更何况是小孩子了,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?”
我把儿子放在高位,他就会更想表现自己,于是,儿子果然给了一个思路:
“我给你问问AI,看它怎么说?”
他查了半天,然后扔给了我一张表格:
“我觉得它说的‘肯定一个小目标’就不错,你可以把周目标调成每天,慢慢就能做到了。”
我郑重地给儿子点了个赞。
让我意外的是,儿子竟主动提出要跟我一起挑战,还要彼此监督。
慢慢地,儿子实现了从“通宵玩手机”——“玩到凌晨11点睡觉”——“每天只玩2个小时”——“偶尔翻翻学习资料”——“想要复学”的改变。
我用老师教的方法,不仅解决了儿子对手机的依赖,还让他感受到了自我管控的成就感。
短短几个月,儿子的手机瘾就完全被控制住了。
虽然儿子现在还没正式回到学校,但在学习上,他每天充满干劲,动力十足。
他说,虽然要在本部上高中,但还是要努力把成绩搞上去,等回到学校,才不会拖班级后腿,说不定还能考上我们期望中的高中。

经此一事,我明白了:
教育应该是父母在前,用榜样去引领孩子进步,用共情去和孩子协商。
而不是用绳子捆绑,牵着孩子按自己制定的路线无脑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