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眼见证女儿抑郁厌学、沉迷游戏,我濒临崩溃,终于明白:她不是不想学,而是在向父母求救...
女儿今年15岁,上初三。
两个月前,她突然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学校了,问她理由,就只是摇头,话都不多说一句。
最初,我以为女儿只是一时闹情绪,心想“休息几天就好了”。
哪成想,几天拖成了几周。
后来,女儿作息全乱了,黑白颠倒,整天闷在屋里打游戏、刷视频,饭也不好好吃。
只要我推开房门,第一眼看到的,永远是那个窗帘紧闭的屋子,桌子上堆着没吃完的泡面和一些乱七八糟的课本。
“孩子,你到底是怎么了啊?”
“你别管我。”
“咱不能整天这样,不上学以后干什么?”
“要你管,我不知道,也不想知道。”
听到女儿说出这句“我不知道”,我整个人瞬间瘫坐在门边,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。

现在,女儿把自己锁在屋里整整两天了,敲门也不回应,喊吃饭也不吭声。
好不容易顺着窗帘缝儿瞅进去。
看见的不是女儿平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天花板,就是她那张映在电脑蓝光上苍白的脸。
我想吼、想骂、想拉女儿起来,可一想起女儿那双毫无生气的眼睛,到嘴边的话又全咽了回去。
后来,我求爷爷告奶奶才把她劝出门,硬拉着去了医院。
当医生说出“中度抑郁”时,我眼前一黑,差点晕倒过去。
孩子她爸躲在角落偷偷抹泪,我蹲在诊室门口哭个不停,一遍遍地骂自己:“我到底做了什么?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?”
可女儿却出奇地平静。
安静地坐在走廊长椅上,手不停地摆弄着自己的头发,眼神空洞,好像这一切都跟她无关。
看着女儿一天天消沉下去,我急得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。
后来表姐给我推荐了一位咨询师,让我去试试。
见到咨询师时,我几乎要崩溃了:“我不是没努力啊,可她就像一堵墙,根本听不进去。”
咨询师轻轻说了一句:“孩子这样,不是不想上学,而是她正在用最后的方式,向你求救。”
女儿不是不想学,而是在向我求救
以前,我总觉得,女儿不愿上学就是偷懒、耍性子、故意跟我对着干。
可咨询师却说,我看到的“不上学”,其实是女儿能做到的、最体面的退路。
女儿宁可整天窝在黑漆漆的屋子里,连饭都懒得吃,也不肯跨出门半步。
这根本不是闹脾气,而是身体和心里都在拼命喊“我撑不住了”。
经过咨询师的几次引导,女儿才断断续续地跟我说出她的心里话:
“我在学校就像受刑!老师只看分数,考差了就骂;同学都躲着我,我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好,就是个废物。”
“我努力了,可不管怎么努力,都达不到你的要求,我不想让你失望。”
“我也想上学,但我不知道怎么做......只有玩游戏的时候,我才可以忘掉这些。”
......
听到这些话,我才懂,女儿不是没想过咬牙坚持,而是早就累得没了力气。
她也不是不想跟我说话,而是怕听到那些扎心的话:
“学习有什么累的,这点苦你都吃不了?”
“不上学你还能干什么?”
“我们为你付出那么多,你就这样回报我的?”
......

回想起女儿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,拒绝和我沟通的那段日子,才明白:
女儿不是故意跟我较劲,而是心里装的全是对我的在意。
怕我看见她不上学、没出息的样子;
怕我看见她成绩不好,背地里偷偷抹眼泪的样子;
更怕我一句话,就把她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都否定了。
其实,女儿也想跟我好好说说心里的委屈。
可每次刚一开口,就被我一连串的质问和大道理给堵了回去:
“你怎么就不能争点气呢,以后怎么办?”
“这道题,我跟你讲了多少遍了,怎么就是听不懂呢?”
......
这些话像巴掌似的打在女儿心上,后来干脆把所有的话都全都咽进肚子里。
女儿不是不想好,而是心里的苦没处诉,委屈没地方说,憋得快喘不过气了。
虽然表面上看女儿萎靡不振,整天黑白颠倒地打游戏。
其实她却一直在硬撑着,没做出伤害自己的傻事,已经是万幸了!
咨询师说,孩子现在状态很差,但这也正说明:她还没放弃。
所以,现在才是改变的开始。
女儿抑郁逐渐好转
No.1
停止追问,先给孩子“情绪空间”
在女儿刚被确诊抑郁的时候,我满心焦急,恨不得赶紧找到原因,我觉得那才是对女儿的关心。
我每天都忍不住对女儿说:
“你到底有什么事不能和父母说的啊?”
“一个学习就能把你给击垮了吗,以后步入社会怎么办?”
......
我想通过刺激的方式,想让女儿赶快好起来。
咨询师让我仔细回想,每次追问时,女儿的眼神是什么样的。
我突然意识到,女儿当时是慌张的,是往后缩的。
咨询师说:
孩子抑郁休学在家,不再每天都追问孩子“怎么了”,而是给她一些时间和空间。
比如,当孩子休学后,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不出门不交流,父母可以说:
“我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,不出门也没关系,我们一直都在,有任何需要随时都可以喊我。”
可以允许孩子什么都不说,只要让她感受到你是真实,耐心的陪伴就可以。
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,也给孩子留出表达情绪的空间,更有利于消除孩子的抑郁情绪。

那天回家,我没像往常一样再去逼她、催她,或者硬推开她的房门,而是把热好的牛奶搁在门口。
轻轻敲了敲门,说了句:
“宝贝,冰箱第二层放了你爱吃的草莓酸奶,还买了新鲜的菠萝。”
过了会儿,女儿屋里传来轻轻挪动椅子的声音,我鼻子一酸——原来她一直知道我在。
No.2
把“上不上学”从亲子关系中剥离出来
咨询师让我在纸上写下“女儿”两个字,问我:“你能想起什么?”
我盯着字愣了好一会儿。
突然想起女儿小时候,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喜欢蜷在我的怀里听故事,笑得特别开心。
咨询师说:
“再和女儿聊天时,可以试着先把‘学习’‘上学’‘学校’这些词放一放,”
“问问她,游戏里新皮肤好不好看,聊聊她追的博主又更新了什么新鲜事,哪怕只是说‘今儿风特别大,听着跟吹口哨似的’。”
上周六晚上,我站在门外,攥着直冒冷汗的手敲开了女儿的房门:
“宝贝,咱家楼下新开了一家奶茶店,听说卖的杨枝甘露特别好喝,我们要不要......”
话没说完,我就赶紧补了句:
“如果你不想出门,也没关系,我可以帮你买回家,你想喝什么?”
没想到,女儿“嗖”地一下站起来,把耳机往兜里一塞,说了句“走吧”。
虽然只有简短的两个字,但我却能感觉到一股暖流遍布全身。
一路上,我和女儿并排走在路灯下,谁都没提学习和上学的事儿。
女儿踢着路上的小石子,嘴里不时地哼着她喜欢的歌曲。
突然让我想起她初一那年参加合唱团拿奖那天,好像也是这么开心。
No.3
给孩子一个“重新开始”的出口
咨询师说:
“有人爱走热闹的大道,有人喜欢钻弯弯绕绕的小巷子。其实,孩子的路也一样。”
我这才想到,这些年我心里早已经把“考上重点高中”当成了女儿未来的路。
那天晚上,我翻箱倒柜地找出女儿小时候的画册。
抽出最里面的画纸,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“我长大以后要开家蛋糕店”,旁边还画着一个戴着皇冠的小蛋糕。
吃饭的时候,我假装不经意地说:
“我今天刷视频,看到有一些年轻人把自己画的画发到了网上,画的真不错,你不是也喜欢画画吗?”
女儿拿筷子的手顿了顿,小声说:
“其实……我想学跳舞。”
我差点脱口而出:
“跳舞有什么好,耽误时间”。
话刚到嘴边,我又咽了回去。
接着说:
“你要学什么舞,可以跟妈妈说说,我给你参谋参谋,咱俩一块儿研究研究可以吗?”
女儿眼睛突然一亮。
那感觉,就像旱了好久的地,终于等来一场及时雨。

现在,我手机的备忘录里,记的全是女儿不经意间的小事:
今天她主动关了客厅的灯,和我说了晚安;
今天她喝完了一整碗粥,还主动帮我刷了碗;
今天她跟我对视超过了五秒钟,还冲我笑了;
......
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,都是女儿在慢慢变好的迹象。
昨天晚上,我路过女儿的房间,听见里面传来“哒哒”的键盘声。
透过门缝一看,她正盯着屏幕看网上的跳舞教程,专注的模样让我眼眶瞬间一热。
这半年来,女儿的改变我都看在眼里。
从最初的沉默寡言,到后来愿意走出房门,主动和我们沟通,再到现在能和我们聊起她的心事,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的努力。
原来重新开始,不是硬拽着女儿走老路,而是蹲下来,陪她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。

最后,我想送给每一位濒临崩溃的家长:
你不是失败的父母,你只是太在乎了,反而不知道怎么爱孩子。
你们之间缺的,不是爱,而是新的连接方式。
请相信,孩子愿意待在家里、还有情绪反应,就说明她还想被爱。
慢慢来,只要你愿意耐心等耐,总有一天,她会主动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,牵住你的手。
愿我们都能在这个阶段,看见孩子沉默背后的呼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