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冤枉手机了!目睹儿子厌学、躺平后,我被北大教授一句话点醒:毁掉孩子的根本不是手机,90%家长还在犯这个错
儿子厌学躺平,都是手机惹的祸
“你能不能别管我!我说了不去上学!”
15岁的儿子隔着房门朝我怒吼。这是他休学在家的第163天。
我站在卧室门口,绝望地快要喘不过气来。
自从上了初二,儿子就像变了个人。
上课无精打采,作业能拖就拖,能抄就抄,或者干脆不做,甚至就连考试也都是胡乱应付。
想让他学习,简直比登天还难,口头禅就是:“太难了,我不会做,我也不想学!”
要说他对什么感兴趣,那肯定是手机,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。
没日没夜,不吃不喝,躺在床上,经常玩到凌晨三四点钟。
学校老师不止一次找我,我急得天天在家咆哮:
“你就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吗?一天到晚就知道摆弄你那破手机,再玩信不信我给你扔了!”
可儿子要么拿眼睛瞪我,要么扯着嗓子喊“要你管!”“烦死了!”
要是我再多说几句,他便阴沉着脸,“砰”地一声摔上房门,直接就把我挡在了门外。
他爸气得更是没了脾气,开始用强硬的手段对付他,摔手机、拔网线、动手打......就因为手机,爷俩儿没少干架。
打得狠了,他不是跟你冷战,就是把自己锁在房间不出门。
接下来就用更加极端的方式报复我们——玩游戏玩得更凶,或者干脆不去上学了。
那段时间,我们夫妻俩和儿子之间,谁看谁也不顺眼,他对我们充满了戒备、厌烦和仇恨。
我看见他那副烂泥扶不上墙的德行,就气不打一处来,心里窝着一股火,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顿才能出气。

说实话,我心里冒出过一百个想要放弃的念头。
但又不甘心,不相信自己教育孩子会这么失败。
儿子才15岁,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,难不成真因为手机把这一辈子都毁了。
朋友见我实在没办法了,给我推荐了几个关于青春期孩子手机成瘾的视频。
直到我看到北大心理学教授的观点:毁掉孩子的根本不是手机。我的观念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孩子厌学、不爱学习,究根结底还真不是手机。手机只是这个根源的具体表象而已。
千万不要等到亲手“养废”孩子之后,才猛然惊醒。
今天,我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,告诉你一个不知道的教育真相,90%的家长还在犯这个错。
手机是“问题出口”,不是“问题根源”
心理学家萨提亚在“冰山模型”中提到:
“一个人的行为只是冰山一角,真正的动因隐藏在水面之下,是情绪、渴望、自我认知和家庭互动模式。”
当孩子对现实生活感到无力、焦虑、被否定时,他们就会寻求一个可替代的空间。
同样,那些沉迷手机的孩子,他们也不是有多喜欢玩手机,而是没有了更好的选择。
如果孩子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爱,就会在其他地方疯狂找补,手机就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。
就像儿子,小学成绩不错,自从上了初中成绩才出现下滑,变得不爱学习。
我和他爸只要看到儿子打游戏、刷短视频,就气不打一处来,还把手机沉收了好几次。
我们一直以为是手机把儿子变成了这样,觉得只要没了手机儿子就能恢复如初,好好去上学。
结果,儿子沉迷手机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,甚至到了休学的地步。
直到我了解到儿子厌学、沉迷手机的真实原因:
“我觉得自己很失败,做什么都不行,爸妈也不喜欢我,他们眼里只有学习......”
我这才懂,他沉迷手机是假,心里缺爱才是真。
以前,我们和儿子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学习,开口闭口都是成绩、成绩。
一看到他表现不好、学习不上进时,就会忍不住对他进行批评、指责,甚至口不择言地骂他笨,不用心。
长期这样下去,儿子就会觉得,他在这个家里,永远是被否定的,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,他就是个失败者。
他心里会想:反正我努力了也学不好,还要被父母骂,那我还不如不学了,玩个痛快,至少能让我暂时忘掉痛苦。
所以,为了保护自己那点可怜的自尊心,儿子就会选择厌学、摆烂、沉迷手机的方式来“自救”。
填补内心空缺,帮孩子戒掉手机瘾
想要帮孩子戒掉手机瘾,关键在于给他打造一个更丰富、更有温度的内心世界。
只有让爱住进孩子的心里,他才会从虚拟的世界中走出来。

1、不评判,不惩罚,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帮助和支持,争当孩子的“战友”。
父母的否定、斥责、打击,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。
而理解、陪伴和爱,才是孩子对抗全世界的底气。
我按照指导老师教的方法,放软了态度,换了一种方法和儿子相处——不再动辄指责、批评儿子,让他觉得我是他的“战友”。
我郑重地跟儿子道了歉:
“妈妈以前错了,对你要求太严格了,还总是批评你,不理解你,妈妈知道错了。”
“虽然你现在休学了,但我知道你心里肯定也不好受,是妈妈没有帮到你。”
“妈妈不会逼你,以后遇到什么困难,你都可以跟我说,把我当成你的战友可以吗?”
儿子听后愣了老半天,虽然一句话没说,但眼里的戒备和敌意却少了很多。
从那以后,虽然看到儿子玩游戏还是会生气,但我会努力克制自己想去指责他的冲动。
我会耐心地等他玩完,或是平静地提醒他时间,有时候还会在他玩得入迷时,凑到跟前问他:
“儿子,看你玩得这么带劲,这个游戏一定很好玩吧?我都想玩了!”
儿子冲我撇了撇嘴:
“就你这水平,得了吧!”
虽然嘴上嫌弃,但却不像以前似的,一看到我进他房间,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浑身炸毛。
2、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,从“抱怨”变“求助”,重建亲子联结。
想让儿子戒掉手机瘾,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,父亲的角色也很重要。
以前,老公是家里的甩手掌柜,基本不太管孩子。
就算儿子休学之后,他也只是会吼上那么两句,或者用强硬的手段断网、断电。
老师说,学会求助他人,也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。
于是我不再抱怨老公不管孩子,而是学会向他示弱:
“老公,儿子现在这样也不是办法,有些话你说可能会更有力度,有空多跟他聊聊,儿子现在真的很需要你。”
没想到,这一招还真管用!
有次我半夜起来喝水,看见儿子房间还亮着灯,以为他又在彻夜玩游戏。
结果,我趴在门缝上一看,老公和儿子正聊得热火朝天,完全没有往日水火不容的模样。
有次我问儿子:
“儿子,刚才你和爸爸聊的啥啊,神神秘秘的?”
儿子冲我笑了笑,扭头回了房间:
“你别打听了,我们男人之间的秘密,怎么能告诉你呢!”
聊了几次后,我发现,儿子对手机的依赖性没那么强了,父子俩待在一起的时间反而越来越长,偶尔还会约着一起去楼下遛遛狗、散散步。
这要搁以前,我简直不敢想象!
3、不催不逼,让孩子亲身体验“我能行”的成就感,逐渐找回学习自驱力。
想要真正点燃孩子学习内驱力,就必须让他亲身体验到“我能行”、“我做得到”,这种货真价实的成就感。
这种“我能行”的感受,在心理学上被称作“自我效能感”。
它是兴趣的源泉,而且是自信的基石,同样构成了孩子面对挑战的勇气。
自从我们和儿子的关系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善后,我才开始尝试和他提起学习的事情。
儿子已经休学半年多了,想要一下子让他回归学校,肯定是不可能的,毕竟之前落下的功课实在太多了。
我没逼他立马去上学,而是从他喜欢且擅长的数学入手:
“儿子,你之前数学成绩那么好,稍微学一学肯定能把他们落下一大截,我相信你肯定能行。你什么时候开始学都可以,全当是玩游戏打怪升级了。”
很意外,儿子这次没有抵触,也没有像之前那样,一听到学习俩字就炸毛儿。
我遵守承诺,不催他不逼他,他愿意看就看,哪怕看五分钟、十分钟,我也会及时给他鼓励。
一个多月后,儿子居然把初一下学期的数学内容全看了一遍,还得意洋洋的说:
“这些题目太简单了!”
让我惊喜的是,有一天,儿子居然用手机在网上搜索初一的期末复习卷,还向原来的同学打听学校的近况!
有一次,我试探着对儿子:
“妈妈观察你很久了,我发现你现在变了许多,你是个聪明的孩子,如果想去学校了,可以随时和我说!”
儿子犹豫了一下。我知道,他还没做好准备。
在征得他的同意后,我把他送到了指导老师身边接受更加系统的调整。
上个月,儿子圆满结业,我去接他回家时,他望着车窗外突然对我说:
“妈,等开学了,我想回去上学。”
当时我偷偷抹了把眼泪,轻轻应了声:
“好,不急,我们慢慢来。”
那一刻,我能感觉到,儿子的自信已经一点点被点燃,终于可以自我驱动地往前走了!

如今,半年过去了。
在学习之余,儿子偶尔还会玩手机,但却越来越自觉,学习也在一点点进步。
最重要的是,他的状态越来越好,对人生也充满了信心。
所以,如果你家也有个厌学躺平、沉迷手机的孩子,希望你能从我的经历中明白:真正毁掉孩子的根本不是手机。
想要解决孩子手机成瘾的问题,不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围追堵截,而是需要付出重建生命绿洲的智慧和耐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