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错怪手机了!女儿厌学躺平,我心力交瘁,复学后才明白:真正毁掉孩子的,不是手机,而是父母的“三高”
我实在是被女儿折腾得心力交瘁,身心俱疲了!有时候真想撒手不管了,随她去吧!
女儿都上高二了,却说什么都不去上学了。
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,日夜颠倒,作息完全没了规律,饭也不好好吃,家里天天被她搅得鸡犬不宁。
除了玩手机,她还疯狂迷上了 cosplay,像着了魔一样,天天嚷着要往外跑,去参加各种漫展。
只要不同意她出门,立马就炸毛,发脾气、摔东西,冲我们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。
小儿子才 8 岁,每次看到姐姐失控,他都吓得浑身发抖,哭着喊 “姐姐姐姐,我害怕”。
我现在是一点儿办法都没了,有时候真觉得这日子没个头,不知道该咋过下去了。

女儿沉迷手机不上学
老公常年驻外工作,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,一直都是我自己带着俩孩子。
幸运的是,女儿聪明懂事,小儿子乖巧伶俐。就连邻居都说我命好,生了两个好孩子。
可是,疫情一来,一切都变了。那时,女儿刚上初二。
疫情期间,学校实行网课教学,谁能想到,这竟成了女儿堕落的开端。
在家上网课的那阵,女儿着魔一样地迷上了手机。
老师在那头讲得热火朝天,她却在电脑前心不在焉,心思早飘到了九霄云外去了。
每次我去她房间,都能看见她戴着耳机,对着手机屏幕,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噘嘴,完全沉浸其中。
只要一听到我走路的动静,她就开始手忙脚乱地把手机往书本底下藏,假装做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。
老师布置的作业,她要么敷衍了事,胡乱写几笔交差,要么干脆装没看见,一个字都不写。
我一次次被她气得火冒三丈,命令她交出手机,赶紧写作业。
那段时间,我一边要督促女儿学习,一边要照顾年幼的儿子,忙得焦头烂额,生活被搅得一团糟。
无数次,我情绪失控,对着女儿大发雷霆。
整个网课期间,我们母女俩几乎天天因为手机的事儿争吵不休。
好不容易盼到学校开学,可现实却给了我沉重一击。
女儿的成绩一落千丈,名次直接掉到了班级下游。
就连至关重要的中考,她也只考上了一所极其普通的高中。

我本想着换个新环境,她能改改,好好念书。
可没想到,到了高中,她玩手机愈发毫无节制,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。
每天晚上一回到家,她就把书包随手一扔,直接躺在床上玩手机,连饭都顾不上吃。
只要我一催她学习,她就开始各种抱怨,一会儿嫌作业太多,一会儿吐槽同学卷得厉害,说人家学习不要命。
甚至对老师也满口怨言:“老师就跟神经病似的,整天不是训这个,就是骂那个,这学上得真没意思。”
高中第一次月考,女儿成绩倒数。看着那惨不忍睹的成绩,我心里一阵绝望。
老公知道后,气得火冒三丈,他拿着成绩单,狠狠地摔在女儿面前。
怒声质问道:“你看哪个高中生和你一样,心里没点数吗?你还想不想上大学了!”
这时女儿正躺在床上玩手机,一脸无所谓的表情,撇了一眼成绩单,又继续玩手机。
女儿满不在乎的样子,一下把她爸激怒了,一气之下夺走她的手机,狠狠地摔在了地上。
女儿向来害怕她爸,突然猛地坐起来,两眼通红地对着她爸吼道:
“你凭什么砸我手机啊?谁让你管了,有病吧!”
说完,扭头摔门就跑出去了。
从第二天起,女儿就隔三岔五地请假,找各种借口逃避上学,一会儿说头痛,一会儿又说肚子痛。
我带她去医院检查,却什么问题都查不出来。
老公断定女儿是在装病,把她狠狠责骂了一顿,还劝我别再管她,任她自生自灭。
话虽如此,我哪能真不管啊,我明里暗里地劝女儿,想让她好好上学,就差跪下来求她了。
我每天绞尽脑汁想办法,可女儿却根本不听劝。
自打女儿不去上学,就彻底 “躺平” 了。
整天窝在家里,没日没夜地玩手机,生活作息完全颠倒。
后来,她在网上认识了几个玩cosplay的网友,经常穿着那些花里胡哨、不伦不类的衣服去参加漫展,全国各地到处跑。
现在社会这么复杂,她一个女孩子,我根本不放心让她自己出远门。
每次我阻拦她,她就像疯了一样,在家里又哭又闹,摔东西,把家里搅得乱七八糟,逼得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妥协。
女儿一步一步偏离正轨,我焦虑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。
我这个当妈的,能想到的法子都想了,可还是没办法改变她,我到底该怎么办啊!
女儿厌学躺平的真相是什么
一次偶然机会,我联系上了一位资深老师。
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,将女儿出现的各种问题,连同在家里发生的所有事情,毫无保留地讲给她,希望得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答案。
老师说的一句话,让我记忆犹新:
“父母的 “三高”,最容易在不经意间破坏亲子关系,甚至毁掉孩子。
所谓 “三高”,就是高焦虑、高控制和高要求。”
她还说:
“并非是因为孩子躺平摆烂,你才感到焦虑,恰恰相反,是因为你内心的焦虑,导致了孩子如今的躺平摆烂!”
听完老师的话,让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。
女儿小时候,我对她疼爱有加,生活上百依百顺地照顾。在学习上,我更是煞费苦心,事无巨细地为她安排。
那时的我,满心期待女儿能在学习上出类拔萃,将来能有一个好前程。
一旦成绩出现下滑,我就开始变得焦虑。尤其是女儿沉迷手机后,成绩一次比一次差,我的焦虑更是与日俱增。
日子久了,我对她的要求越来越严格,每天聊的话题,除了督促学习,就是批评指责,全然没有考虑过她内心的感受。

我一直以为,这就是我给予她最好的爱,却浑然不知,我内心的焦虑和对她不切实际的高要求,早已在她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而当女儿出现问题时,老公的做法更是雪上加霜。
他只是一味凭借父母的权威去压制和控制女儿,不仅严重打击了她的自尊心,更让她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,觉得自己一无是处。
我们一心只想用强硬的手段让女儿听话,以为这样就能让女儿变好。
可当女儿情绪激动,大吼大叫时,我们又被吓得六神无主,只知道一味地忍让。
这种态度上的转变,让女儿在家里感受不到应有的力量和温暖,亲子之间的对立情绪愈发严重,关系也变得愈发紧张。
再加上高中的学业本就紧张,同学们之间相互内卷,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让女儿不堪重负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女儿不仅没有在学习上取得进步,成绩反而一次比一次差。
一次又一次的打击,让她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动力,整个人变得消极怠惰,最终彻底自暴自弃。
不做“三高”父母
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
我知道,想要彻底改变女儿,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,我和孩子她爸必须要做出实质性的改变。
可究竟该从何做起,我却又有些迷茫,只希望能找到正确的方向,让女儿重新感受到家庭的爱与温暖。
好在,老师给了我们一些宝贵建议:
①要调整自己的期待
让期待成为女儿前行的动力,而非沉重的压力。
②降低对她的要求
让女儿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。
③摒弃功利性的回报观念
更多地关注女儿的成长过程,让她真切感受到我们的爱是无私且无条件的。
只有摆脱 “三高”(高期待、高要求、高回报)的束缚,我们才能与女儿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,激发她的内驱力。
1、调整期待,决绝高焦虑
有句话说得好: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。
我见过太多父母,自己未实现的梦想,一心想让孩子去完成。
这无形中给孩子增添了巨大压力,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充满莫名的紧张感。
为人父母,对孩子有所期待本属正常。但凡事都得有个度,一旦过度,就会引发问题。
焦虑是会传染的,一个焦虑的孩子,再加上焦虑的父母,全家人都难以轻松。
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,孩子怎么会不想躲进游戏的世界呢?
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,每天面对焦虑的妈妈,这类孩子最容易选择躺平。
给高焦虑父母几条建议:
①如果知道自己容易焦虑,保持边界感,不要太靠近孩子,
②千万不要陪读,不要做孩子保姆,保姆的职责是照顾,而教育是父母的职责,
③如果你实在控制不住,可以尝试和孩子分开住,先保持物理距离,给彼此成长留空间。

2、学会放手,拒绝高控制
正如心理老师所说:“溺爱不是爱,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。”
溺爱父母倾向于控制孩子的每一个行为,从生活、学习到社交,无所不包。
父母的做法不仅限制了孩子的发展,也剥夺了他们学习独立和解决问题的机会。
等孩子到了青春期,遇到困难和问题,不能独立应对和解决,很容易逃避退缩,就表现为叛逆厌学,很容易躺平摆烂。
正如那句话所说,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放手。
很多父母一听到放手,立刻会反问:“孩子躺平摆烂难道不管吗?”“会不会让孩子更躺平?”
我想说的是,正是因为过度控制孩子,孩子才用厌学、躺平摆烂来反抗这种被控制的状态。
放下控制,或许孩子短期内会显得更 “躺平”。
但相比自己去经历、去体验、去决定自己的人生,被他人操控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呢?
3、接受孩子本性,拒绝高要求
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,或者过度苛责,孩子就会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,都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,进而放弃努力,甚至变得不思进取、自暴自弃。
父母应该尽量去了解自己的孩子,观察他们所擅长的,给予培养,使其成为特长。
同时,也要看清孩子的短板,尽量避免拿孩子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。不然,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。
为避免打击孩子自信,在孩子学习过程中,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。
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:
①要从实际出发,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,不能好高骛远;
②要按照自己预想的去做,不要被周围的人和环境所左右。
在计划实施过程中,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、朋友、同学看法的干扰,导致计划无法执行。
这时,父母要引导孩子要坚信自己,遇到不会做的题,先自己多思考,实在不会再请教老师或同学。
总之,一切以执行计划为前提,以解决问题为目的。

如今,女儿已经重新回到学校,开始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。
而我也终于明白:
真正毁掉孩子的,不是手机,而是父母的“三高”。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和天赋所在,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。
放下对孩子的要求,接受他们的本性,尊重他们的选择。
只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成长,才能让他们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,实现自我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