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系统
欢迎访问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一对一贴心疏导 | 半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厌学等问题解决方案

四大服务承诺

  • 全校高清监控,家校同步,家长随时查看;
  •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;
  • 全方位育人分阶段教学,十大科学系统课程;
  •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;
24小时在线一对一咨询
15610130037
我校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无节假日

儿子厌学摆烂、熬夜玩游戏,成功复学后我醒悟:牺牲感太强的父母,养不出心理健康的孩子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1062 阅读
儿子厌学摆烂、熬夜玩游戏,成功复学后我醒悟:牺牲感太强的父母,养不出心理健康的孩子

1孩子年龄/性别:15岁/男孩

2心理指导老师:陈老师

3孩子情况: 

初二开始接触手机,厌学,沉迷游戏,半夜偷偷玩手机,撒谎、骗父母钱去网吧玩游戏;

中考前擅自休学,在家躺平玩游戏,不出门不沟通,黑白颠倒,一天就吃一顿饭。

 

现在,孩子明白了父母的辛苦和付出,懂得尊重别人,认识到沉迷游戏对学业的影响,全家人一起去办理了复学手续,正在积极准备入学。

 

我记不清,这已经是多少次跟儿子因为手机闹得不可开交了。

 

我的心全凉了!

 

这就是我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,我什么都为他好,为他牺牲太多了。

 

可他呢?竟然为了个破手机,居然对我说出这么狠心的话。

 

我又气又恨又委屈:我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啊?怎么就养出这么个不懂感恩的孩子?

 

我问自己:这样的“白眼狼”我养他干啥? 

 

 

儿子沉迷游戏,变得偏激又叛逆

  

儿子15岁,上初三。

 

曾经那个听话懂事的乖孩子,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。

 

要说这罪魁祸首,我觉得就是游戏。

 

自从有了儿子,我就把所有精力都转向了家庭,就连单位升职加薪的好机会,我眼都不眨就放弃了,就想着能多腾出点时间来照顾儿子。

 

尽管他已经上了中学,我还是会担心他吃不好、穿不暖。

 

哪怕后来举家搬家,我也是义无反顾地陪着他读书、照顾他。

 

为了能让他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,我和他爸狠狠心,几乎掏空了家底,咬着牙在学校附近买了个大点的学区房,还背上了几十万的贷款。

 

那时候,儿子特别懂事,知道我们为了他不容易,学习上基本不用我们操心。

 

看着他每天努力学习的样子,我心里就觉得,只要为了孩子好,付出再多也值得。

 

可谁能想到,初二那年,我家的好日子突然被“游戏”给打乱了。

 

我第一次发现儿子玩游戏,是在初二上学期。

 

那天夜里,我半夜被冻醒了,就想着去给儿子加条被子。我迷迷瞪瞪一看时间,都凌晨3点了,他房间居然还亮着灯。

 

我轻手轻脚地走到他房门口,趴在门上一听,他居然在打游戏!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。

 

我当时脑子“嗡”的一下,猛地推开门,把他从屋里吼了出来,上来就劈头盖脸地问他:“你的手机哪来的?”

 

儿子吓得不轻,连忙指天发誓说是借同学的,是第一次玩,紧接着就跟我连连道歉:“妈,我知道错了,以后我不玩了。”

 

看他认错态度还挺端正,我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僵,就耐着性子劝他:

 

“儿子,你可得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,我们为了你,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多不容易,可别因为游戏把学习给毁了!”

 

儿子乖乖点点头。我当时还傻傻地以为,这事儿就翻篇儿了呢,现在想想,我真是太傻太天真了。

 

没过多久,儿子就开始变着法儿地跟我要钱,一会儿说要交班费,一会儿又说要买学习资料。

 

周末补完课,他总说要去同学家一起学习,可每次都深更半夜才回来。

 

我隐隐觉得不对劲,打电话向同学家长一打听,果不其然,他居然在撒谎

 

这一回,我真的是气急了,我憋着这股气没当场发作出来。等他再出门的时候,我悄悄跟在后面,结果却眼睁睁看着他钻进了网吧

 

 

那一刻,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。我火急火燎地给他爸打去了电话,一起把他从网吧揪回了家。

 

我气得肺都快炸了,对着他一顿吼:

 

“你对得起谁啊?为了让你上好学校,我们东拼西凑买学区房!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,为了那点全勤奖,连假都不敢请,图啥呀?你就这么回报我们?”

 

可这次,儿子完全变了样,不再像以前那样乖乖认错。他满脸通红,冲着我歇斯底里地喊

 

“活该,我又没逼着你们买房,这都是你自找的,整天就知道学习学习......”

 

听到儿子这话,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 

这么多年,我和老公辛辛苦苦大半辈子,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他身上了,结果却换来一句“活该”,我真是养了个“白养狼”啊!

 

那一刻,我的心就像掉进了冰窖,彻彻底底地凉了。

 

从那以后,儿子就越发管不住了,游戏瘾越来越大。

 

每天放学回到家,他看都不看我们一眼,饭也不吃,作业也不写,直接就钻进自己房间,还把房门锁得严严的,谁都没办法进。

 

不管谁在他房门外敲门,他就像疯了一样,大喊大叫:“别来烦我,都给我走开!”

 

大半夜12点多了,还能听到他房间里传来玩游戏的叫嚷声,吵得隔壁邻居都上门找了好几次。

 

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,每次考试下来,名次一次比一次差劲。

 

就连班主任都告诫我说,虽然儿子学习底子好,但就这么下去,中考肯定没指望了。

 

我简直恨透游戏了,好好的一个儿子,怎么就被游戏给霍霍成这个样子了呢?

 

我急得晚上根本睡不着觉,躺在床上翻来覆去,心里越焦虑,就越看儿子不顺眼。

 

总是忍不住想去管他、提醒他,可每次我一开口,他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,跟我大呼小叫。

 

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煎熬地过着......

 

眼看着再过两个月就要中考了,结果儿子居然自作主张去办了休学,彻底不上学了。

 

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没日没夜地玩手机,我做的饭一口不吃,就知道点外卖。

 

我俩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频繁,一点小事他就冲我大喊大叫,甚至还指着我鼻子吼:“我不想看到你!”

 

看着儿子这么决绝的样子,我的心彻底凉透了。

 

那段时间,真的是我人生中最黑暗、最痛苦的日子。

 

谁能告诉我,这游戏的 “毒”到底该怎么解啊?我那曾经的乖儿子,还有救吗?

 

儿子游戏上瘾,竟是因为我牺牲太多?

  

当儿子在成长期间,我每一天都翘首以盼,他能在老师的帮助下,尽快改变现在的状态,重新回到学校。

 

我心里一直想不明白:

 

这些年我付出这么多,牺牲这么大,不仅没能换来儿子光明的前途和翘首期盼已久的好日子,反而还造成了如今这种困局,到底为什么呢?

 

而心理老师却一语道破我心里所有的困惑:

 

儿子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,和我的牺牲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

 

父母牺牲感越强,孩子的价值感反而就越弱。

 

老师还提到了心理学上的一个“饿鼠效应”

 

 

简单来说,就是当不断给予老鼠丰富的食物奖励,让它轻易就能获得满足,久而久之,老鼠对奖励就失去了渴望,不再积极主动。

饿鼠效应

 

联想到我家,我们为儿子的付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

 

为了儿子,我放弃了升职的好机会,一家老小举家搬迁陪他读书,甚至掏空家底买学区房......

 

这样的牺牲,就像一架天平,我们付出的越多,就越希望儿子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回报,这个“砝码”也就变得越沉重。

 

所以,只要儿子学习稍微有点松懈,或者考试没考好,我就忍不住数落他:

 

“你看看一家人为了你,放弃了多少,你怎么就不能懂事点,好好学习呢?”

 

“为了让你有好的生活,爸妈吃了多少苦,你怎么就不理解呢?”

 

“你就考这么点成绩,你对得起我们吗?”

 

我本以为,我这样是在鞭策他,是在督促他前进。可在儿子眼里,这些话却完全变味了。

 

“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,你欠我的,所以你必须好好听我的话,将来报答我,否则你就是对不起我。”

 

我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自己的牺牲,却不知不觉中把儿子的价值感一点点地磨灭了。

 
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这种以“牺牲感”为要挟,让孩子妥协的方式,其实就是“情感勒索”

 

指的是:

 

有人利用情感来持续控制你,让你不得不按他的要求做,有时甚至要牺牲你的人格。

 

他们会把自己的控制和压迫包裹上一层糖衣,虽然是他的意愿和要求,但是包装成为了你好,所以让你很难察觉。

 

久而久之,学习对儿子来说,就像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。他在这个巨大的压力下,变得越来越无助,越来越迷茫。

 

他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,都没有办法达到我心目中的期望。慢慢地,他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,开始选择逃避、退缩

 

于是,他一头扎进了游戏的虚拟世界里,在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点点成就感,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,不愿出来。

  

儿子放下手机,成功复学

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

 

刚开始,儿子表现得特别逆反,他对谁都没好脸色,看谁都不顺眼,脾气大得吓人

 

对老师们的引导和关心,他不但不领情,还张嘴就骂,态度要多差有多差。

 

那些日子,我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,生怕儿子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。

 

 

可谁能想到,才短短几个月,儿子就彻头彻尾地变了一个人。

 

以前,儿子厌学不说,整天就知道抱着手机玩游戏,还对我恶语相向。

 

现在,他谦卑有礼,懂得尊重别人,精气神儿十足,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嚣张跋扈、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混小子。

 

重新复学那天,儿子一脸认真地对我说:

 

妈,我才知道,以前我有多幼稚、多不懂事,差点让游戏把自己一辈子给毁了,谢谢你们。

 

听到这话,我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。

 

他爸更是激动得不行,使劲拍了拍儿子的肩膀,一把把我拉进怀里,哽咽着说:

 

幸好你没放弃儿子,谢谢你,以后会越来越好!

 

我知道,我的乖儿子真的回来了,而且比以前更成熟、更懂事,往后的日子,肯定会越过越好。

 

爱孩子不要爱得太满

有界限的爱更利于亲子关系

 

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: 

 

一切都为了孩子,为了他牺牲一切,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,让他背负这一切,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。

 

爱孩子,父母的付出本是自然而然的事,但关键在于要把握好其中的界限,那该如何做到呢?

 

1

别让牺牲式爱,让孩子和父母都负重前行

 

有句话,很扎心:

 

最让人窒息的,不是父母的压制,而是他们压制你的同时,又让你感到他们内心对你的爱。那种感觉,就像一件湿透了的棉袄,穿上冷,脱下来也冷。

 

牺牲式的父母,不仅自己过得苦,孩子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
 

就像我之前,有了儿子后,生活的一大部分都围绕着孩子,出门也不精心打扮了,闺蜜聚会也没有了,不知不觉中丢掉了自己。

 

直到现在我才明白:

 

给孩子最好的礼物,其实就是那个积极向上、快乐自在的自己。

 

因为,只有当我们自己内心充满阳光和力量,才能将这份爱与能量传递给孩子。

 

我要学会好好爱自己,试着从孩子的圈层中脱离出来,看看喜欢的书,和朋友一起品品茶、逛逛街,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。

 

我相信,当我努力经营爱好,追求理想,儿子也会有样学样,也会找到他的志向所在;

 

当我努力向上,自律自爱,儿子也会明白,爱自己才是一种珍贵的能力。

 

所以,父母千万不要把牺牲当成爱,真正的爱,一定是经由我们自己流向孩子。

 

那些“付出感”和“牺牲感”的爱,除了让亲子双方心里倍感沉重之外,其实毫无意义。

 

如果父母每天把“为了你”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上,那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让父母受委屈的原罪,不知不觉间对自己的存在感产生内疚,甚至怀疑

 

孩子一旦觉得自己是父母生活中的负累,他会用萎靡或厌世来反馈这个世界,对生活没有丝毫热情,也就更谈不上内驱力了。

 

 

2

放弃高付出、高回报的错误想法

 

父母对孩子有期待当然是可以理解的,但过度的期待却并不一定能有好的结果。

 

正如一句话所说:

 

父母越是关心孩子,对孩子的期望就越高,父母的关心就像雪一样不断落在孩子身上,最终把孩子压垮。

 

养孩子不是投资,你付出了多少就要求必须回报多少。

 

就像以前的我,为了儿子掏空家底,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。

 

我以为我付出了这么多,他就理所当然地应该好好学习来回报我,可我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的感受。

 

结果,儿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,而我满心委屈。原本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,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种对立。

 

当父母总是期盼孩子的回报,甚至把养育之恩挂在嘴边时,孩子反而会更加反感。

 

在他们看来,孝顺是应该的,但绝不是父母用来要挟的筹码。

 

被人掌控的感觉,只会让人想要逃离。

 

真正的亲情,从来不是一场交易,而是无条件的付出与感恩。

 

当我们放下对孩子的过度期待,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尊重时,他们会感受到这种纯粹的爱,从而更容易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爱

 

3

学会“课题分离”,孩子才能自律自觉

 

发展心理学上认为:

 

孩子从2-3岁就有了早期自我意识,到了青春期,自我意识达到巅峰。他们只是年龄小,但对生活的把控,却和成年人一样渴望。

 

以前,我总是处处插手孩子的事情,总是怕他出错,怕他走弯路,结果不仅累坏了自己,还让孩子难以独立。

 

现在我懂了,聪明的父母,都要学会“课题分离”

 

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,你只需要为自己的课题负责,而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。

 

我需要做的,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家,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,这才是父母的必修课题。

 

孩子学不学,怎么学,学得如何,这是他自己的课题。

 

打个比方:

 

孩子写作业粗心又拖延,父母提醒以后还是不改,那就不要再花时间监督了,转身转身去做自己的事,让孩子决定他该怎么做。

 

结果无非就是两种:

 

认真完成,他将收获老师的肯定;

 

贪玩偷懒,他也会被批评。

 

要明白,课题分离,并不是撒手不管,而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、自我激励、自我负责。

 

树立边界,这点对亲子关系,非常重要。

 

 

最后,我想告诉所有父母:

 

父母爱孩子,千万不要爱得太满!

 

给孩子有界限的爱,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爱自己、尊重自己。

 

让我们摒弃过度的牺牲感,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。

 

在给予孩子足够关爱和支持的同时,也为他们留下自由成长的空间。

 

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,一定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未来。

上一篇
一个奇怪的现象:孩子休学在家,父母对孩子越好,他越躺平,反之父母越“懒”、越不管,孩子才会更有出息
下一篇
16岁孩子摆脱叛逆厌学、躺平摆烂后成功复学——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人深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