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三儿子拒绝中考,坚持打工才懂:解决叛逆的上上策,是“顺势而为”
“妈,我不参加中考了,我要去打工!”
当15岁的儿子斩钉截铁地说出这句话时,我第一反应是——完了,这孩子以后怎么办。
和所有家长一样,我焦虑失眠、四处求教,甚至偷偷哭过好几次。
为了让儿子复学,我们吵了又吵,闹了又闹。
结果呢,我和儿子本就脆弱的母子关系变得更加僵硬,甚至比我和他爸这对中年夫妻的关系还冷淡。
直到一位心理老师告诉我:
“叛逆期的孩子就像洪水,堵不如疏。有时候,顺势而为才是最快的解决之道。”
#1
自从上初中后,儿子的心就没静下来过,他班里好几个同学不读了,说去打工。
每次儿子考完试,成绩不理想,他就会说:“考成这样,还不如去打工呢。”
我听完很生气,我认为不管学习好坏,这个年纪的孩子都应该接受教育、好好学习,而不是去思考打工的事情。
更何况,他的成绩还是能上高中的,更不应该放弃!
于是我训斥儿子:“考得不好一定是你没努力,能不能上点心!”

或许是因为中考的压力,也或许是接连几次考试成绩越来越差,亦或许是我对他的期望太高,儿子越来越沉默,提起想去打工的次数也越来越多。
老师也反映,儿子上课总是走神。
看着儿子的样子,我是真心累,恨不得把知识一口气塞进他脑子里,别整天胡思乱想,把心用在学习上!
但他却好像有自己的想法,和我掰扯:
“妈,我觉得我不适合学习,我可以去送外卖,现在外卖员一个月都上万!”
这话一说,气得我不行,从小到大为了培养他,花了多少钱,结果他和我说这个!
我忍不住斥责他:“我供你上学,就是为了让你去送外卖的?你说这话对得起我和你爸吗?”
他还生气了起来:“现在大学生还送外卖呢!再说了,我又没求着你们生我!”
我认为儿子不成熟,太幼稚,没经历社会的毒打,但儿子却认为我是“老古董”、“固执己见”。
为此,我们吵架过很多次,但儿子却总认为我们在控制他,说“我的人生我做主”。
或许为了反抗我们,也可能是为了逃避学业的压力。
他开始沉迷于玩手机,装病请假不去上学;
在该去辅导班的时间跑出去上网;
和休学打工的孩子混在一起;
到最后直接不肯再去学校,满心眼里想着打工,我们不同意,就在家躺着玩手机摆烂。
为了让他好好学习,我们真是什么法子都用了,但他什么都听不进去,天天冲我们发脾气,甚至和他爸差点打起来。
气得他爸血压飙升,躺在沙发上直喘粗气,儿子却跟没事人一样,抱着手机玩个不停。
#2
儿子休学的事情,把我搞得心力憔悴,更何况他还每天嚷着要去打工,更让我觉得复学无望!
我有时候都在想,到底是我哪里做错,才让孩子变成今天的样子!
心理老师告诉我:“孩子的叛逆,是在用极端方式宣告'我长大了'。你越镇压,他越要证明给你看。”
因此,想要儿子打消“打工”的念头,主动复学,与其不断对抗,不如“顺水推舟”。
老师告诉我:让孩子体验真实世界的规则,比你说一万句都管用。

因此,我和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,并约定:休学期间可以不去学习,也可以去打工,但是家长不提供生活费。
儿子当时听完就很兴奋,止不住的笑,还一脸自信的告诉我:“老妈,这将是你做的最正确的决定,你就等着我赚大钱吧!”
这是儿子休学以来,我们家第一次气氛如此融洽。
我也没泼儿子冷水,而是选择了给儿子加油打气。
儿子信心满满的出发了,但第一步就倒在做骑手的审核上,因为他还没满18岁。
无奈之下,儿子又去了楼下的奶茶店,他认为这工作不错,因为他觉得“可以免费喝奶茶”,但老板再次因为年龄太小,“不雇佣童工”拒绝了他。
不信邪的儿子,又去找了几天,但大部分工作,如服务员、收银员、网管等都因为年龄婉拒了他。
接连受挫,儿子在家里崩溃的哀嚎:“为什么打工还要卡年龄!妈妈,你为什么不早生我两年。”
听着儿子的话,我感觉到好笑,但我还是安慰他:“条条大路通罗马,咱们再换一个工作。”

最后,儿子终于找到了一个快递分拣的工作,他特别激动的和我说:“妈妈,你等着瞧吧!”
上班第一天,儿子斗志昂扬。
上班一个星期,儿子脸天天耷拉着,回到家只想上床躺着。
我有点心疼,询问儿子:“干活是不是很累。”
儿子却很嘴硬:“一点不累,这活太轻松了!”
干了半个月后,儿子终于忍不住吐槽“太累了”“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”。
自从儿子开始打工后,我和儿子的关系缓和了很多。
他开始和我抱怨工作的不容易,分享生活中遇到的趣事,吐槽一整天的不如意。
我也不再像之前一样教育他,批评他,因为我知道,儿子现在需要的,是倾听!
我们从对抗、争吵,变得无话不谈。
儿子终于拿到一个月的工资后,去掉交通费、餐费、工作迟到、失误扣钱等,只有1300。
他看着工资,感慨:“赚钱真难啊。”
而后,儿子用赚的钱,请我和他爸出去吃了顿大餐,说要把剩下的钱存起来,因为赚钱太辛苦了。
我问儿子下个月还去工作吗,他惊恐的摇摇头,和我摆手:“妈,我觉得你之前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,学习很重要!”
儿子和我回忆起工作的工友,很多都是没读完书出来工作的,他们和儿子一开始一样,都抱着“自己能赚大钱的想法”。
但没有学历、没有技术,让他们只能频繁的辗转于各个地方打工。
现实的残酷撕碎了儿子对打工的美好憧憬,儿子从他们身上,仿佛看到了自己毫无希望的未来。
因此,儿子不再提起打工的事情,反而央求我给他报辅导班,他要把落下的课程补回来。
听到儿子的话,我很高兴,但是另一方面,我又担心他后面反悔,问他:“你真的想好了吗?”
儿子认真的看着我,说:“妈妈,我向你保证,这次我真的会认真学习,你就看我的行动吧!”
#3
现在,儿子早已考入高中,尽管平时成绩算不上名列前茅,但儿子学习的劲头很足。
用他的话来说:“多学一点是一点,只要尽全力肯定能进步。”

我曾问过儿子:“如果重来一次,你还会坚持去打工吗?”
他想了想,说:
“会。因为不去试试,我永远会觉得‘打工更自由’。
但现在我知道了——读书不是束缚,而是让我以后有更多选择的权利。”
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:
孩子的叛逆,从来不是教育的失败,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
我们总希望他们少走弯路,可有些路,必须亲自走过才懂得。
有时候,让孩子自己摔一跤,比永远扶着走更有效。
给所有焦虑父母的最后一句话:
真正的教育,不是让孩子永远听话,而是让他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