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系统
欢迎访问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一对一贴心疏导 | 半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厌学等问题解决方案

四大服务承诺

  • 全校高清监控,家校同步,家长随时查看;
  •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;
  • 全方位育人分阶段教学,十大科学系统课程;
  •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;
24小时在线一对一咨询
15610130037
我校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无节假日

别再和休学的孩子共生了!一个妈妈的肺腑之言:当我停止无条件爱孩子,女儿竟主动复学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971 阅读
别再和休学的孩子共生了!一个妈妈的肺腑之言:当我停止无条件爱孩子,女儿竟主动复学!

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躺平的时候,不知不觉陷入了一种“病态共生”的关系:

 

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,全家人的生活都围着孩子转;

 

父母把自己的价值感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;

 

双方都困在这个扭曲的关系里,谁也走不出来。

 

我和女儿之前,也是处于这样病态的共生关系中。

 

这种共生关系看似是爱,实则是害。

 

就像蝴蝶破茧时,如果有人好心帮它剪开茧,它的翅膀永远无法强壮到能够飞翔。

 

01

 

最初,我也和所有的母亲一样,把孩子看做自己的全部,认为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满足就是对孩子好。

 

因此女儿休学在家后,我全心全意的照顾孩子,试图通过我的努力让孩子重回校园;

 

孩子熬夜玩手机,我也陪着孩子到深夜,频繁催促她:“别玩了,早点睡吧.....”

 

女儿昼夜颠倒,往往半夜才睡,下午2点才慢悠悠的起床,为了不让孩子饿着,我一边催促女儿“下次一定得按时吃饭”,一边给孩子准备饭菜......

 

原以为我的付出,会让女儿重新复学。

 

但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女儿的不领情,她对我大吼大叫,让我别管她,还让我“就当没这个女儿”。

 

除此之外,女儿的状态更糟了,刚休学在家时,女儿还时不时的出门走走,散散步;

 

后来她将自己困在卧室里,不换衣服不洗澡,卧室里垃圾也不收拾,彻底摆烂了。

 

看到女儿的情况,我愁的整宿整宿睡不着觉,天天以泪洗面,怕出门别人问我女儿的现状,更怕每天睡醒面对女儿休学的现实。

 

02

 

让我彻底决定开始改变的原因,是在一个普通的周三早晨。

 

我照例轻手轻脚地把早餐放在女儿房门口,突然听见她跟朋友打电话说:

 

“我妈时时刻刻看着我,盯着我,我真的受不了,真的让我压力很大,让我充满罪恶感。”

 

 

听到女儿的话,我忽然意识到,我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大的问题。

 

我开始反思女儿休学后的点点滴滴:

 

为了让女儿复学,我无条件接纳和包容,放弃自己的生活。

 

我事无巨细的照顾,剥夺了她成长的机会。

 

过度的保护和在意,让她失去了面对现实的能力,彻底躺平......

 

我才意识到,原来不知不觉中,我已经把自己的存在价值完全绑定在了女儿身上。

 

她开心,我就开心;她消极,我也跟着消极。

 

这种扭曲的依恋关系,让我们都失去了独立的生命力。

 

我以为这是爱,却不知不觉陷入了病态共生——她的情绪成了我的情绪,她的摆烂成了我的焦虑。

 

共生关系中的我和女儿失去了健康的心理边界,形成一种相互依赖、相互控制的扭曲联结。

 

直到心理老师一句话点醒我:

 

“你越接纳,她越逃避。这不是爱,是互相折磨。”

 

我终于意识到,想要女儿成长起来,快速复学,首先我们就要切断共生关系!

 

03

 

承认“这是她的人生”,放下拯救者心态

 

之前的我,总想着“如果我不逼她,她这辈子就完了!”

 

但实际上,我是她的妈妈,我生了她并不意味着我要控制她。

 

而是要明白“这是她的选择,她需要自己承担后果”。

 

 

于是,我不再反复的唠叨,不再把自己当做“救世主”,也不再无休止的讲道理。

 

我可以提供支持,但不能替她活。

 

设立清晰的边界,停止过度介入

 

之前看到女儿不修边幅、生活节奏混乱等,我都忍不住插嘴呵斥“你看看你,像什么样子”,然后忍不住替她整理、安排、收拾等。

 

现在我意识到,我需要和女儿划定清晰的边界。

 

因此,特意在家里召开了家庭会议,和女儿明确:哪些是父母的事,哪些是她的事

 

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(如食宿),但不替她解决所有问题。

 

女儿惊讶地看着我,问:“今天怎么不催我复学了?”

 

我平静地告诉她:

 

“这是你的决定,但你需要考虑未来如何养活自己,我们不会一直养着你。”

 

体验“自然后果”,而非父母的惩罚

 

我太爱女儿,将自己放在“保护者”的角色,恨不得替女儿挡下所有的风雨。

 

但家长的角色不是保护孩子免受后果,而是允许她体验。

 

如女儿长期不注重个人卫生,我不再反复替她收拾以及催促她改变,而是让她自己承受。

 

当女儿自己忍受不了房间的杂乱以及身上的邋遢时,自然而言就会改变!

 

通过让女儿体验“自然后果”,我发现确实比单靠说教效果好得多。

 

女儿刚开始会愤怒:“你不管我了?”

 

第三天她饿到中午,自己翻冰箱找吃的;

 

一周后,她开始偶尔自己洗衣服、按时起床吃饭。

 

重建自己的生活重心

 

 

共生关系的根源往往是父母过度依赖孩子来填补自己的空虚。

 

自从女儿休学后,我把女儿当做自己生活的重心,只想着要是女儿马上复学就好了。

 

因此,我基本断绝了自己的兴趣爱好、社交以及事业。

 

我原以为的牺牲,其实无形之中却在给女儿带来压力。

 

心理老师告诉我:你们现在的关系像两个溺水的人抱在一起,越挣扎沉得越快。想要救孩子,你得先自己上岸。

 

我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,正常和朋友社交、和女儿分享我的生活日常。

 

当我活得充实时,女儿反而可能被我的状态影响,自觉地恢复生活节奏。

 

 

 

现在回想,那段日子就像拔河——当我终于松开绳子,女儿反而站直了身子。

 

有时候,爱不是紧紧拥抱,而是放手让彼此呼吸。

 

女儿已经重新回到校园。现在的她独立自主,日常自律,不再依靠我们的催促才开始行动。

 

看到女儿现在的转变,我越发庆幸当时的做法。

 

切断共生关系不是放弃孩子,而是用更健康的方式爱她。

 

想要孩子变好,父母首先要活出自己的样子!

上一篇
孩子休学久了,都会出现一个可怕的状态,想让孩子尽快好起来,父母必须要够狠,否则孩子将一直躺平下去
下一篇
16岁孩子摆脱叛逆厌学、躺平摆烂后成功复学——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人深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