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系统
欢迎访问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一对一贴心疏导 | 半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厌学等问题解决方案

四大服务承诺

  • 全校高清监控,家校同步,家长随时查看;
  •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;
  • 全方位育人分阶段教学,十大科学系统课程;
  •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;
24小时在线一对一咨询
15610130037
我校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无节假日

孩子休学久了,都会出现一个可怕的状态,想让孩子尽快好起来,父母必须要够狠,否则孩子将一直躺平下去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872 阅读
孩子休学久了,都会出现一个可怕的状态,想让孩子尽快好起来,父母必须要够狠,否则孩子将一直躺平下去

很多孩子休学久了就会呈现出一个可怕的状态:停滞。

 

我女儿休学在家后,就是这样的状态,几乎与这个社会脱节。

 

不愿起床、不愿社交、不注重个人卫生、整天沉迷手机。

 

长期的生活节奏混乱,失去和外界的联系,导致她彻底与外界隔绝,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。

 

时间久了,哪怕你试图将她拉出来,她也会抗拒、抵触,甚至以为我在害她

 

 

由于孩子的抵触情绪,我像很多父母一样,逐渐心软、妥协

 

“孩子已经休学了,没必要逼她了......”

 

“她只是暂时状态不好,或许时间久了就缓过来了......”

 

“孩子还小,等长大了就听话了......”

 

但是随着女儿休学的时间不断延长,女儿的状态却越来越糟。

 

我这才意识到:孩子不是“需要休息”,而是陷入了“逃避现实”的恶性循环。

 

更可怕的是,父母的过度包容,正在成为孩子堕落的帮凶。

 

为什么孩子躺平后“停滞”了?

 

 

许多躺平的孩子并非懒惰,而是找不到奋斗的意义。

 

就拿我的女儿举例,在我用尽办法求着女儿、哄着女儿复学的时候,她却反问我这么一句话:

 

 

“妈妈,为什么要上学呢?我找不到上学的意义!”

 

当时我就愣在原地。

 

我想,怎么会找不到上学的意义呢?如果不好好读书,怎么会考上好大学,以后怎么能找到好工作啊!

 

但女儿却告诉我:

 

 

“妈妈,我好像一台学习机器,每天除了被你设定学习的程序外,我没有其他的生活。”

 

我看到女儿稚嫩的脸上写满的是迷茫,她愣愣地看着我,两眼却无神。

 

 

女儿从来不是特别聪明的孩子,甚至可以说非常不擅长学习。

 

从小的时候,在别的孩子都能飞快的计算数学题时,她还停留着掰手指头算的阶段

 

每次考试成绩都惨不忍睹,但是那能怎么办!总不能不学了。

 

于是我和老公想着,既然靠女儿自己不行,那就不如“笨鸟先飞”,上补习班吧

 

在各种补习班的加持下,女儿终于能把成绩维持在班级排名中间了。

 

我认为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,但女儿却告诉我:

 

 

“妈妈,我真的很痛苦,别的同学都在玩,而我还在学,可是我付出这么多努力,成绩还是这么低,我不知道我在努力什么。”

 

当努力看不到回报,躺平就成了女儿最理性的选择。

 

于是,我开始帮女儿寻找学习的意义,让女儿打起精神来,重新复学。

 

为此,我用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女儿的内驱力:但无论是新的电子产品、旅游、买新的衣服,都不能激起女儿的动力。

 

我尝试通过管控女儿使用手机的时间,来让女儿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,同样也不行,女儿只会大吵大闹,问我是不是不爱她!

 

我只好一味地妥协,结果女儿越来越把家当做“避风港”,躲在舒适区。

 

可问题是越逃避,越没有勇气面对现实。

 

人是社会性动物,需要与人互动、承担责任、面对挑战。

 

女儿长期封闭在家,不学习、不社交、不运动,大脑会变得迟钝,情绪会越来越低落,甚至出现社交恐惧。

 

她刚开始只是“不想上学”,后来变成“不敢出门”,最后连吃饭、洗澡都要我们催。

 

孩子“复苏”,父母要狠!

 

 

女儿复学后,经常有很多孩子家长问我:“孩子休学半年了,整天玩游戏,就是不肯复学,怎么办?”

 

我的回答是:“你够狠,孩子才能好。”

 

很多父母不敢“狠心”,是因为:

 

怕孩子情绪崩溃、怕亲子关系破裂、怕孩子做出极端行为等。

 

但我想说:你的犹豫,正在让孩子越陷越深。

 

父母的软弱,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!

 

还是拿我和女儿相处来给大家举例。

 

1

停止过度照顾,让孩子承担后果

回顾女儿成长过程,女儿过得太顺风顺水了,除了学习外,基本没有遇到过大的挫折。

 

无论休学前还是休学后,都是饭来张口、衣来伸手,甚至连袜子都是我洗的。

 

她的一切都是由我们安排好,因此女儿根本不用操心接下来该做什么。

 

因此,我越伺候的好,她越觉得“这样挺好,干嘛要改变?”

 

所以,改变女儿的第一步就是:停止无微不至的照顾

 

不早起?那就饿着,别指望妈妈单独给你热饭。

 

不洗澡?那就臭着,别指望有人给你洗衣服。

 

熬夜玩手机?第二天照样按时叫醒,不会让你睡到中午。

 

让孩子体验“自然结果”,她才会意识到:“这样下去,我受不了。”

 

 

2

设定底线:每天必须做一件事

 

休学的孩子往往整天无所事事,时间越长,越觉得生活无意义。

 

长期的散漫生活,往往会消磨孩子的斗志,让孩子越来越失去动力。

 

于是为了让女儿重新找到生活节奏,和她约定:“你可以暂时不上学,但每天必须完成一件事,不能每天都在无所事事。”

 

比如:

 

每天出门散步30分钟,

 

每天做一件家务(洗碗、拖地),

 

每天读10页书,

 

每天写几句话的日记......

 

目的不是让孩子学习,而是让她保持基本的生活节奏,找回生活的动力,避免彻底“废掉”。

 

3

逐步增加挑战,重建自信心

 

孩子不愿意上学,往往是因为“害怕失败”——“我回去也跟不上,同学会笑话我。”

 

除此之外,女儿的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,没有成就感

 

所以,我要帮孩子从小目标开始,积累成功体验。

 

比如:

 

先让孩子每天学习10分钟,慢慢增加到30分钟;

 

鼓励孩子和以前的同学线上聊聊天、邀请到家里来聚会;

 

带孩子去图书馆、咖啡馆,适应公共场所......

 

每完成一个小目标,就给予积极地肯定,不要吝啬夸奖的话语,让孩子感受到“我能行”,逐步增加孩子复学的信心!

 

4

最关键的一步:切断“退路”

 

很多孩子之所以能一直拖,是因为父母给了她“无限期休学”的幻想。

 

大家回忆一下,是不是孩子休学在家后,因为孩子叛逆、抗拒,所以我们不得不纵容、接纳。

 

就像我女儿,她能够在家安心躺平的主要原因,就在于我们给她提供了太多的后路。

 

不上学就在家躺平,但吃喝不愁、还有零花钱,父母也都不逼她。

 

因此她躺得心安理得、躺得舒心,没有一点急迫感。

 

所以,我们必须明确告诉孩子:

 

“你可以调整,但不能永远逃避。”

 

“下个月必须回学校,哪怕先去半天。”

 

“如果你不去,我们会取消你的零花钱、手机、网络。”

 

“如果不愿意,那你就去打工,我不能养你一辈子!”

 

没有退路,孩子才会真正面对问题。

 

 

 

真正爱孩子,不是让她永远舒服,而是帮她长出面对困难的勇气。

 

爱孩子,就要让她学会“吃苦”!

 

如果您的孩子正在休学,请记住:

 

不要让孩子“无底线”休息,设定明确的回归计划。

 

停止过度照顾,让孩子体验“自然结果”。

 

从小目标开始,帮孩子重建信心。

 

最后通牒必须有,让孩子知道逃避不是选项。

 

有时候,“狠心”才是最深情的爱。

 

您的孩子终会明白:当年父母的坚持,不是冷漠,而是救赎。

上一篇
给所有休学父母提个醒:让休学孩子过得太舒服,只会彻底躺平!想要孩子快速复学,一定让他吃这4种“苦”
下一篇
16岁孩子摆脱叛逆厌学、躺平摆烂后成功复学——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人深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