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系统
欢迎访问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一对一贴心疏导 | 半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厌学等问题解决方案

四大服务承诺

  • 全校高清监控,家校同步,家长随时查看;
  •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;
  • 全方位育人分阶段教学,十大科学系统课程;
  •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;
24小时在线一对一咨询
15610130037
我校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无节假日

从“厌学摆烂”到“彻底休学”,当我成为“不好惹”的妈妈后,躺平的儿子竟然重新支棱起来了,内驱力大爆棚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827 阅读
从“厌学摆烂”到“彻底休学”,当我成为“不好惹”的妈妈后,躺平的儿子竟然重新支棱起来了,内驱力大爆棚

“谁让你进来的,出去,我不想看到你!”

 

儿子双手紧紧抱着手机,声嘶力竭地朝我大喊。

 

早上7点,儿子又熬夜玩了一整晚的游戏。

 

我刚要推开他的房门,想要叫他出来吃口热乎饭,就被他这样劈头盖脸地一顿吼。

 

这就是我辛辛苦苦养了14年的儿子。

 

不仅厌学摆烂,还叛逆得厉害,现在更是连半点上学的想法都没有。

 

最让我寒心的是,他连对父母最基本的尊重都没了。

 

动不动就对我大呼小叫,不管我说什么、做什么,在他眼里好像全是错的,没有一件事能顺他的意。

 

我的温柔和纵容,把儿子养得叛逆又厌学

 

从小到大,我一直努力做个“温柔的妈妈”。

 

生活中,我会尽我所能满足儿子的各种要求;

 

学习上,我从来没逼过他,补习班他说不想去就不去;

 

考试考砸了,我也不会多批评,还会安慰他:“下次再努力就行。”

 

我以为,这样包容的爱,能让儿子长成上进又懂事的孩子。

 

可结果却狠狠打了我的脸。

 

 

自从上了初中,他身上的毛病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难管。

 

每天放学回家,他第一时间就找手机,一晚上抱着不撒手;

 

一玩起来就没个准点,作业经常拖到半夜才完成,第二天早上哈欠连天;

 

每次说他,他要么装没听见,要么盯着手机屏幕,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;

 

催得急了,他立马瞪起眼,冲我喊“你别管我”,每次都闹得不欢而散。

 

尤其是提到学习的时候,准吵架。

 

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摆烂,学习成绩一路掉到了倒数,我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

 

我好好跟他讲道理,说玩手机会耽误学习,以后没出路;

 

也试过发脾气,还气得把他的手机摔在地上,可一点用都没有。

 

他该躺平还是躺平,一点学习的心思都没有。

 

有一次,我气到极点,忍不住推搡了他一下。没想到他直接跑到同学家住,一连好几天都不回来。

 

这次冲突后,我们冷战了很久,一直到初二期末考试结束,关系都没缓和。

 

没了我的管束,那个暑假,儿子过得更加肆无忌惮:

 

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晚上熬夜玩手机,第二天一觉睡到大中午,饿了就点外卖;

 

头发几天不洗,澡也懒得冲,整个人乱糟糟的。

 

好几次我实在看不下去,试着跟他好好沟通,可没说两句,他又冲我嚷了起来:

 

“你能不能别再管我了?天天唠唠叨叨的,不就是玩个手机吗?你再管我,我就不上学了!”

 

听见“不上学”这三个字,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。

 

儿子长这么大,我从来没跟他发过大脾气,可这次我实在忍不住了,也提高了嗓门:

 

“你长出息了?这学是你说不上就不上的?不上学你以后怎么办?吃什么喝什么!”

 

可他一点都不在乎,撇着嘴说:

 

“我以后的事不用你管。”

 

从那以后,学校他是彻底不去了。

 

天天把自己关在卧室里,除了吃饭、上厕所,根本不出来。

 

我早上上班的时候,他还在睡;晚上我下班回来,他还在玩手机。

 

房间乱得像个垃圾场,衣服袜子扔得到处都是,外卖盒子堆了一桌上;

 

我想进去帮他收拾,结果他直接把门反锁,在里面大喊:“你别进来,我烦你。”

 

整个暑假,儿子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躺着:疯狂玩手机、作息黑白颠倒、暑假作业一字没动......

 

暑假开学那天,别人家的孩子都背着书包准时返校了,可儿子却赖在家里,一点上学的打算都没有。

 

我心里又心疼又无助,天天晚上睡不着觉,头发一把一把地掉。

 

看着镜子里眼神涣散、没一点精气神的自己,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岁。

 

再想想卧室里那个对我冷冰冰的儿子,我第一次觉得,这14年的心血,好像全都白费了。 

 

“温柔”和“尊重”,实则是没有底线的妥协

 

我实在想不明白:

 

我掏心掏肺给儿子最好的爱,一门心思为他好,也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,怎么就把他养成了现在这副样子?

 

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遇到了一位从事心理行业的老师,把儿子的问题一股脑全都倾诉给她。

 

 

听完我的讲述,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:

 

我对孩子太好了,我把对孩子的“温柔”和“尊重”,都变成了没有底线的妥协。

 

在孩子眼里,我这种无原则的退让,根本不是爱,而是在传递“妈妈可以被随意对待”的信号。

 

父母的责任,不是无底线满足孩子,而是在该立规矩的时候守住边界,在该管的时候做好“管束”。

 

尤其是妈妈,作为家庭氛围的核心,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和威严。

 

而我,恰恰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低了,凡事都以孩子的意愿为先,看似给了他自由,实则是放弃了引导他的权利。

 

久而久之,我在孩子心中就失去了权威,因为他知道,就算再任性、再摆烂,我也不会真的“怎么样”,所以他才敢更加肆无忌惮。

 
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“边界感”

 

没有边界的爱,其实是溺爱,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的尊重,也失去对别人的尊重。

 

只有当父母明确底线、坚守原则时,孩子才能意识到‘我的行为需要承担后果’,也才能真正感受到被重视。

 

我才意识到,以前那些我以为的“温柔”,其实都是对儿子的无底线纵容:

 

儿子不想写作业,我不忍心说他,就陪着他一起熬夜赶工;

 

儿子嫌我做的饭不好吃,我立马下楼买他最爱吃的糖酥排骨;

 

儿子发脾气摔东西,我也不敢说他,只会小心翼翼地捡起来哄着。

 

也正因为这样,儿子才会把我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,变得越来越叛逆、越来越没规矩,到最后连学都不想上了。

 

那一刻,我如遭雷击:

 

我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温柔和包容,竟然差点毁掉了儿子的未来。

 

我终于明白,想要改变儿子,必须先从改变我自己开始。

 

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底线妥协,得收起过度的温柔,做一个“不好惹”的妈妈。

 

用明确的边界和坚定的原则,重新帮助他建立对责任、对成长的认知,让他知道什么能做、什么不能做,什么是该承担的责任。 

 

立规矩、守底线,做一个“不好惹”的妈妈

 

1、别对孩子过度温柔,要学会立规矩

 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儿子习惯了凡事以自己的感受为先,完全不在乎家人的想法。

 

我说的话他要么嗤之以鼻,要么当作耳旁风,连对父母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。

 

我明白了,想要孩子尊敬你、真正把你的话当回事,首先得拿起父母该有的“管束权”,学会给孩子立明确的规矩。

 

 

于是,我给儿子制定了清晰的规则,并且下定决心要坚决执行:

 

平时每天只能玩2小时手机,剩下的时间手机由我保管;

 

晚上10点必须把手机放回客厅,家里也会准时关掉网络;

 

早上8点前跟全家人一起吃早饭,要是起晚了,就没有早饭吃;

 

周末可以适当放宽游戏时间,前提是必须完成一件家务劳动,或者打扫自己房间。

 

一听见这些规则,儿子瞬间炸了毛儿,冲我大喊:

 

“你凭什么管我这么严?以前你都没管过!”

 

我没有像过去那样妥协,平静地看着他说:

 

“妈妈以前对你太纵容了,从今天开始,咱们就按制定好的规则来,没有例外。”

 

接下来的两天,儿子用冷战、摔东西、故意拖延等方式抗议,但我始终没有退让。

 

该收手机时绝不手软;没完成任务就坚决取消娱乐时间;不起床,我就真的不给他留早饭,饿了也只能自己想办法。

 

就这样僵持了 2 天,儿子见抗议没用,只好不情愿地开始遵守规则。

 

虽然过程不是很愉快,但好在儿子从前那些散漫的坏习惯正一点点有了改善。

 

2、从“事事代劳”到“学会放手”,让孩子扛起自己的责任

 

以前,家里的生活琐事基本都是我包了,洗衣、做饭、收拾屋子这些小事,从来没让儿子沾过手。

 

老师说,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好了,就会在不经意间干扰孩子的自主性和内驱力。

 

现在,我决定不再事事替他扛,而是慢慢放手,把本该属于他的责任一点点还给他:

 

我不再像以前那样,看到他房间乱了就立马收拾,看到他脏衣服、臭袜子堆着就顺手洗掉。

 

而是平静地跟他说:

 

“衣服是你自己穿的,洗不洗、穿不穿,最后要承担后果的是你自己。”

 

生活上也是如此,过去我总怕他饿肚子,哪怕他熬夜到中午才起,我也会把早饭热了一遍又一遍,等着他出来吃。

 

现在我把三餐时间固定下来:早餐7点半、午餐12点、晚餐7点半,到点就收桌,再也不会额外给他单独留饭。

 

 

有天,他熬夜玩手机到凌晨,第二天上午11点才醒,出来发现早饭没有,他一下子就急了,冲我发脾气:

 

“饭呢?你怎么没给我留?”

 

我没跟他吵,只是平静地说:

 

“吃饭时间早就过了,要想吃到热乎饭,要么准时起床,要么自己定个闹钟记着时间,不能总指望别人等着。”

 

就这样坚持了一周,儿子发现我是真的不再像以前那样“伺候”他了,反而慢慢变得主动起来。

 

他会主动把脏衣服拿去洗,虽然洗得不算特别干净,但至少肯动手了;

 

房间虽然算不上一尘不染,但也不会再堆得像垃圾场;

 

他还会定好闹钟早起,偶尔看到我在摆碗筷,还会过来搭把手。

 

这时候我才真正明白,父母学会“放手”有多重要。

 

把做事的权利还给孩子,他才能在一次次尝试里,慢慢长出管理自己的能力。

 

3、不要失去自我,努力让自己的磁场变强

 

自从有了孩子,我几乎把自己活成了一个陀螺,什么都要操心。

 

事无巨细地照顾儿子,他嫌我麻烦;事事关心丈夫,他嫌我啰嗦。

 

我掏心掏肺做了这么多,结果却是费力不讨好。

 

现在,我开始学着为自己松绑。

 

不再每天围着菜市场、超市转,也不再包揽家里洗碗、拖地这些琐碎家务;

 

干脆给自己报了个心理学速成班,每天跟着线上老师听课、做笔记。

 

我郑重其事地跟丈夫和儿子讲:家是所有人的,不是我一个人的,每个人都有义务为这个家分担。

 

慢慢地,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又有趣,不再总把精力盯在儿子身上,也不会动不动就对他抱怨连连。

 

儿子看到了我的变化,也深受感染。

 

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我满是抵触,重新找回了对父母该有的敬畏,对自己也有了要求。

 

在儿子眼里,现在的我虽然变得“不好惹”,但我知道,我有自己的原则和坚守的底线。

 

他生病时,我依然会细心照顾他;他取得一点小进步时,我也会真心地夸奖他“做得好”。

 

区别在于,我不再为了让他开心而放弃自己的原则,也不会因为心疼,就替他扛下本该他自己承担的责任。

 

我要用自己的改变告诉儿子:妈妈爱你,但这份爱有边界。

 

而这,恰恰是让他从“躺平”中站起来,真正找回内驱力的关键。

 

 

现在,儿子的变化让我特别欣慰:

 

不再像以前一样整日沉迷网络,开始主动规划学习任务;

 

学会了尊重我和他爸爸,再也不会动不动就大吼大叫;

 

更让我惊喜的是,一周前,他竟然主动跟我说:

 

“妈,我想回学校看看。以前的同学都在进步,我也不想再落后了。”

 

我知道,那个曾经把“不上学”挂在嘴边、用叛逆对抗父母的儿子,终于主动迈出了回归校园的一步。

 

最后,我想对家里有厌学孩子的妈妈们说:

 

真正的爱,不是放任自流,而是帮孩子长出飞翔的翅膀。

 

做一个“不好惹”的妈妈,不是要让孩子害怕,而是要做他成长路上的引领者。

 

希望我们都能成为“不好惹”的妈妈,既能活出最舒展的模样,也能给孩子有边界的爱。

 

只有这样,他才能真正长出对抗风雨的力量,成为一个独立、自信、有担当的人。

上一篇
千万别无底线纵容孩子!儿子休学躺平大半年,终于回学校了!我发现:想要孩子走出躺平,一定要狠下心,逼他吃这“3种苦”
下一篇
16岁孩子摆脱叛逆厌学、躺平摆烂后成功复学——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人深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