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系统
欢迎访问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一对一贴心疏导 | 半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厌学等问题解决方案

四大服务承诺

  • 全校高清监控,家校同步,家长随时查看;
  •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;
  • 全方位育人分阶段教学,十大科学系统课程;
  •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;
24小时在线一对一咨询
15610130037
我校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无节假日

一位网瘾孩子妈妈的经验之谈:儿子厌学摆烂不想上学,根本不是懒,而是能量不足的“求救信号”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1012 阅读
一位网瘾孩子妈妈的经验之谈:儿子厌学摆烂不想上学,根本不是懒,而是能量不足的“求救信号”

人到中年,孩子是绕不开的话题。

 

上周,我跟几个从事心理行业的朋友聊天,我向她们提起了躺平在家的儿子:“我真的觉得他没救了!”

 

儿子又懒又厌学,直接摆烂躺平

 

儿子成绩一直都挺好,学习基本不用管,属于不怎么让父母操心的类型。

 

马上就到了最重要的初三关口,也不知道怎么了,他的网瘾特别大。

 

每天到家后,书包“哐当”往桌子上一甩,人径直往沙发上一瘫,一门心思地刷视频、打游戏。

 

为了催促他学习,家里每天都闹得鸡飞狗跳,非得一边吵着,一边嚷着,他才会慢悠悠地开始动笔。

 

不仅在学习上拖沓,生活里也是整天无精打采,还特别懒,跟霜打的茄子一样,除了游戏,对啥都没兴趣。

 

一到周末,他能够在家里窝上一整天,手机被他玩得直烫手,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。

 

初三上学期开始,我感觉他整天都在混日子,三天两头就请假不去上学。今天头疼,明天肚子难受,后天又说嗓子发炎了。

 

我觉得,儿子就是在逃避,想偷懒,在家窝着多舒服啊,玩手机、刷视频,还不用费脑子学习。

 

后来儿子就直接摆烂了,而且干脆就不去学校了。

 

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生活作息也变得黑白颠倒。

 

这样的日子过久了,他整个人特别颓废,一点精气神都没有。

 

孩子不是懒,而是能量太低

 

坦白讲,我觉得儿子好像突然变得“懒”了。

 

但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,朋友的分析结果却是:

 

孩子不是懒,而是能量太低了。

 

能量这东西,看不见也摸不着,但它真的很重要。

 

不是他们不想动,而是身体发出了“电量不足”的警报,连最简单的任务都要消耗巨大的能量。

 

心理学教授大卫・霍金斯提出过一种能量层级理论

 

该理论体现了人们在各种情境下,所表现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。

 

当孩子身体里“能量电池”满格的时候,大脑转得快,专注力强,学习效率高,不光情绪稳定,整个人也更加积极向上。

 

而那些低能量的孩子,就像快关机的手机:会表现出懒惰、消沉、缺乏动力等状态。

 

有很多父母和我一样,往往会把孩子“能量低”的表现误解成了“懒”。

 

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:

 

“能量低”是我想做却做不到;

 

“懒”是我压根不想做。

 

就拿学习这件事来说:

 

“能量低”的表现是:我想努力学习,认真写作业,但就是集中不了注意力;

 

 “懒”的表现是:无所谓,爱怎样就怎样,作业写不完就拉倒呗。

 

 

就像儿子这种,原本学习成绩还不错,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孩子,突然有一天摆烂了。

 

很可能就是因为精力不济,大脑为了自我保护,自动下调了自控力和执行力。

 

在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之下,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,而且休息时间还不足,就导致能量消耗得过快,补充又跟不上。

 

长期缺乏运动,身体机能也逐渐变差,能量自然就跟上不来;

 

而我却一直以为儿子是“懒”、“不想努力”,总是批评、指责儿子。

 

当他反复经历挫败时,就会进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,呈现出消极怠工的“懒”态。

 

 

如果你也有同样的困境,先来做个低能量自测,

观察一下孩子有没有以下症状:

 

1、明明睡够了8个小时,可一到起床还会像树懒附体一样;

 

2、对一切新鲜事物总说“没意思”、“无聊”、“不想试”;

 

3、一点小事就发脾气,甚至突然拒绝上学;

 

4、写作业效率低下,拖延时间,不愿意主动复习,容易在学习时分心;

 

5、不爱出门与人社交,只想一个人待着。

 

……

 

 

当孩子有这些表现的时候,千万不要单纯地认为他们是在偷懒耍滑,或者叛逆期到了,切记千万不要“以暴制暴”。

 

好的父母,要学会帮孩子充电

 

当孩子表现不好,状态低迷的时候,父母千万要放下心中的杂念。

 

不要一上来就说孩子“懒”,或者逼着孩子学习。

 

父母越是指责抱怨,或是采用强制手段,孩子反而更容易陷入内耗,形成恶性循环。

 

想让孩子有更强的学习驱动力,最关键的是要帮他们科学“充电”,把能量值提上来:

 

No.1

多巴胺充电:用健康快乐激发动力

 

多巴胺被称为“欲望激素”。

 

当孩子玩游戏、刷视频、看小说的时候,大脑皮层会释放出多巴胺,这样就能很快地感受到快乐的感觉。

 

过度依赖电子产品,会让孩子陷入“垃圾快乐”的陷阱当中。

 

运动能够帮助孩子分泌出大量的“快乐因子”,也就是多巴胺、血清素以及内啡肽

 

运动也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,提高孩子的免疫力,还能让孩子释放压力,提升心情。

 

 

例如:

 

可以带孩子去公园,在那里慢慢行走;

 

也可以选择奔跑步、,尽情释放体内的活力;

 

还可以骑上自行车等,享受微风的轻抚。

 

这样一来,孩子便能够在户外活动当中得到锻炼,与此同时放松身心。 

 

√划重点:适度的运动,能够刺激多巴胺的分泌,进而让海马体实现扩容,扩容幅度达到15%。  

 

No.2

鼓励式沟通:用正向语言点燃孩子自信

 

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心理能量影响非常大。

 

很多时候,我们无意中说出的一些话,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了负面的印象,逐渐消耗他们的心理能量。

 

比如说:“你怎么这么笨?”“为什么总是做不好?”。这些话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教育,但往往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。

 

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,让孩子感受到被支持和接纳。

 

试着把“你怎么又做错了”换成“你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很特别,我们可以再调整一下......”  

 

当你试着给彼此的情绪松绑时,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才会产生,并且发挥作用。

 

 

同时,还可以运用“341赞美法则”:

 

3句具体描述(比如“你今天居然比昨天少玩了一个小时的游戏,而且还提前把作业给写完了”);

 

4个感受词(比如“你这次考试又进步了,妈妈觉得很惊喜,特别骄傲”);

 

1个未来期待(比如“我相信你肯定会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时间”)。

 

√划重点:这些看似简单的话,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正面的激励,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,进而提升他们的能量。

 

No.3

成长适度留白:给孩子多一些自由时间

与空间

 

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独立空间来休息和调整。

 

尤其是当孩子说“我太累了”的时候,其实是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。

 

表明当前孩子面临的压力,已经超过了孩子的心理阈值,引起了孩子的心理恐慌。

 

这时候,孩子就需要被了解、被支持,需要有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来修复。

 

父母不要过于逼迫孩子快速恢复,而是给他们适当的时间去放松自己,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慢慢恢复能量。

 

当孩子说“我很累”时,父母的积极回应很重要。

 

举个例子:

 

“你的感觉是......,这种感觉好像是......。”

 

周末让你在家学习,不能休息,也没有手机和电脑,你感觉到很累、很疲惫。

 

这种感觉,好像是在参加长跑比赛,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,呼吸变得困难,双腿也变得沉重,想要加速却偏偏没有力气。是这样吗? 

 

“你的期待......,你的需求是......。”

 

你希望周末能有个喘气的机会,和同学聊聊天,吐吐槽,释放一下学习压力?——期待

 

你是不是需要被理解,需要独立的时间和空间来放松一下。——需求 

 

 

总的来说,孩子躺平不是懒,而是能量不足的表现。

 

面对孩子的“懒散”,父母不要急着责备,而是应该反思:

 

我们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支持?

 

是否帮助孩子恢复了内心能量?

 

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引导和陪伴孩子,他们一定会展现出本该拥有的活力和潜力。 

上一篇
从“手机奴”到“会自控”,我发现:解决孩子游戏成瘾的最好方法,根本不是砸手机!而是学会给孩子建立“无菌环境”
下一篇
我,厌学网瘾、两次复学失败!很欣慰父母做对这件事,如今回归正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