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系统
欢迎访问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一对一贴心疏导 | 半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厌学等问题解决方案

四大服务承诺

  • 全校高清监控,家校同步,家长随时查看;
  •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;
  • 全方位育人分阶段教学,十大科学系统课程;
  •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;
24小时在线一对一咨询
15610130037
我校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无节假日

千万别把休学当成灾难!那些躺平后成功复学的孩子,根本不是被父母“硬逼”出来的,而是做到了这6个字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864 阅读
千万别把休学当成灾难!那些躺平后成功复学的孩子,根本不是被父母“硬逼”出来的,而是做到了这6个字

这几年,我接触过太多因孩子休学而陷入苦恼的家庭。

 

每当这些父母找到我时,眼神里满是焦虑与无助:

 

“孩子休学了,是不是以后没啥希望了?”

 

“怎么偏偏我家孩子变成这样?再这样下去,他会不会真的就‘废’了?”

 

“孩子在家休学快半年了,每天躺着玩手机,作息黑白颠倒。我劝过、骂过,甚至放下身段求过,可他就是不肯回学校。”

 

我特别能理解这些父母的担心与恐慌。

 

有许多父母,甚至会把孩子休学当成是一场“灾难”。

 

于是想尽办法哄劝、强硬逼迫,四处找方法,一心想让孩子赶紧回到学校。

 

可休学,真的有这么可怕吗?

 

在这里我想提醒各位父母:

 

千万别把休学看作灾难,它更不是孩子人生的终点!

 

休学不是灾难,是孩子成长中的转机

 

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,“休学”往往被视为一种失败,甚至被贴上“问题孩子”的标签。

 

但我想说:

 

休学,并不一定是失败。

 

它可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——他需要停下来,调整自己,重新寻找方向。

 

 

长期的学习压力、生活压力,很容易让孩子出现身心疲惫的状态。

 

当孩子实在撑不下去、没有力气继续向前时,才会选择休学。

 

能做出这样的选择,恰恰说明孩子还有“自救”的勇气,这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
 

试想,如果一个孩子明明已经身心疲惫了,却始终不敢向外求救,而且挣扎着用尽最后一丝力气,会发生什么结果大家可想而知。

 

所以,只要父母不把休学当成一场“灾难”,它反而很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一次重要机会。

 

1

休学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

 

平时校园生活节奏太快,孩子根本没机会停下来思考人生目标。

 

恰恰休学给了他这样的机会,能够停下来认真反思自己:

 

“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?”

 

“我想要的未来是什么样子?”

 

“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?”

 

慢慢理清自己的想法,从而更清晰地找到人生方向。

 

这种对自我的认知,其实比埋头学习更重要。

 

2

休学给孩子喘息的空间

 

很多孩子之所以走到休学这一步,就是因为长期被压得喘不过气。

 

成绩排名、作业压力、老师的期待、父母的焦虑......

 

全都堆在他身上,早就把他耗得精疲力竭。

 

这时候硬逼着孩子坚持,不如让他休息调整。

 

就像树木冬天落叶,才能在春天重新发芽。

 

休学后,也许有的孩子会成天打游戏,那是他暂时不知道要做什么,他需要释放。

 

就像有个孩子对我说过一句话:“我不是不想学习,只是我太累了,想要休息。”

 

3

休学让孩子发现新的可能

 

以前被学业占满时间的孩子,根本没机会接触学习之外的事。

 

休学后,他们终于有时间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,比如绘画、音乐、编程、摄影......

 

这些看似和“学习”无关的兴趣,说不定会成为孩子未来的职业方向或精神寄托。

 

父母可以鼓励孩子,在这段时间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。

 

通过这些经历,孩子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,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,培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。

 

这些经历,也许比书本更能塑造他们的人生底色。

 

所以,休学不是“灾难”,而是孩子调试自己的一种方式。

 

父母一定要做到这6个字

否则复学遥遥无期

 

那些最终能够成功复学的孩子,从来不是被父母“硬逼”出来的。

 

而是父母悄悄做到了6个字:闭嘴,装傻,退场。

 

 

 

1、闭嘴

 

休学在家的孩子,最怕的就是父母不停地“唠叨”。

 

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这段低谷期,别着急催他回学校,也别忙着指责他“不上进”。

 

这时候,父母先保持沉默,往往比说一堆大道理更有用。

 

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和接纳,不是教育和指导。

 

闭上嘴,不代表对孩子不管不问,而是控制住那颗急切的心,别在错误的时机说伤人的话、做添乱的事。

 

要是每天追着问“什么时候复学”,甚至步步紧逼催他改变,不仅做不了什么有效干预,反而激化了孩子的对抗情绪。

 

试着把“什么时候回学校”的追问换成:“你现在需要我帮你做些什么吗?”

 

这样一句话,能让孩子清楚感受到:

 

我们爱的不是“必须上学的你”,而是不管怎样、真实的你。

 

 

2、装傻

 

“装傻”绝不是放任不管,而是在小事上多给孩子空间,在原则性的大事上守住底线。

 

很多休学的孩子,常常会出现日夜颠倒、沉迷手机的情况,甚至不和父母说一句话。

 

父母看到孩子这样,往往会心急如焚,总想着立刻帮孩子纠正过来。

 

可实际上,越是紧盯着孩子的这些问题,越容易让情况变糟。

 

父母先放下想要控制孩子的想法,假装“看不见”他当下的狼狈样子。

 

不指责、不催促,只是默默地守在身边,给孩子一个能喘息的空间。

 

我陪伴过这样一个案例:

 

孩子休学后,每天都沉迷在网络里,不出门也不跟人社交。

 

最开始,妈妈看到孩子这样特别生气,经常忍不住训斥他。

 

结果孩子干脆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,连跟妈妈说一句话都不愿意,彻底切断了沟通。

 

后来,这位妈妈学会了“装傻”,假装没看见孩子的“堕落”。

 

到了吃饭时间,就轻描淡写喊一声:“饭好了”;

 

晚上孩子还没睡觉时,也只是温和地提醒一句:“不要睡太晚,对身体不好”;

 

出差工作时,就提前跟孩子说一句:“冰箱里有冻好的水饺,饿了可以煮着吃”。

 

就这样,没有了指责和压力,孩子心里的防备慢慢松了下来。

 

过了一段时间,他开始愿意主动走出房间,跟妈妈说说话,最后也顺利回到了学校。

 

 

3、退场

 

孩子休学后,要学着做一个“懒”父母。

 

这里说的“懒”,不是对孩子不管不顾、放任自流。

 

而是收起那颗总想控制的心,学会在该退一步的时候,体面地把空间让给孩子。

 

可现实里,有很多父母总是忍不住替孩子做决定、定计划,甚至联系老师、安排复学时间。

 

看似是在帮孩子解决问题,实际上却夺走了孩子最宝贵的自主感。

 

有一位初二的孩子,休学后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,对未来毫无规划。

 

最开始,妈妈比孩子还焦虑,偷偷打听复学政策,还自作主张报了补习班。

 

结果孩子得知后大发雷霆,更不愿意提上学的事。

 

后来她学会了“退场”,收起凡事包办的习惯,把决定权交还给了孩子。

 

没想到,半年后孩子竟主动提出想去学校看看,还跟老师说“想下学期试试复学”。

 

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:

 

“父母最大的责任,是提供一个可以自由退缩的空间。”

 

退场,不是撒手不管,而是相信孩子,给他机会重新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。

 

 

孩子休学,就像他正在穿越人生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。

 

这段路程里,最难的不是孩子的休学。

 

而是父母能不能先稳住自己的情绪,不焦虑、不急躁。

 

当父母真正做到“闭嘴、装傻、退场”这6个字,孩子心里的压力才会慢慢减轻,内心的力量才会一点点恢复。

上一篇
16岁女儿休学在家,对父母恶语相向:直到我学会接住她的“痛苦”,我才把她拉回正轨
下一篇
16岁孩子摆脱叛逆厌学、躺平摆烂后成功复学——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人深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