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系统
欢迎访问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一对一贴心疏导 | 半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厌学等问题解决方案

四大服务承诺

  • 全校高清监控,家校同步,家长随时查看;
  •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;
  • 全方位育人分阶段教学,十大科学系统课程;
  •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;
24小时在线一对一咨询
15610130037
我校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无节假日

当孩子为了手机,威胁你不上学时,不要上当,不要服软,狠心做这3件事,他就会束手就擒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972 阅读
当孩子为了手机,威胁你不上学时,不要上当,不要服软,狠心做这3件事,他就会束手就擒

昨天,朋友一见面就跟我吐槽家里的孩子:

 

自从上了初中,孩子的手机瘾就越来越厉害。

 

每次一提到要没收手机,孩子就开始威胁:

 

“不给手机,我就不学了!”

 

那理直气壮的样子,让她又气又无奈。

 

朋友总是心软,想着孩子学习重要,心一软就妥协了,每天都顺着孩子的心意。

 

结果,孩子越来越得寸进尺。

 

玩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,对待学习也越来越敷衍,现在动不动就拿“不上学”来威胁她。

 

这样的场景,你是不是也觉得很熟悉?

 

一提到上学就浑身难受,一拿起手机立马生龙活虎;

 

一旦没收手机,就哭天喊地闹个不停,把家里搅得鸡犬不宁;

 

说什么都不肯回学校,你好言相劝没用,甚至还拿休学来威胁你。

 

看着孩子这样,你会生气、会焦虑、会忍不住有怨气,这些都是很正常的。

 

 

但你知道吗?孩子敢这样威胁,其实是在试探你的底线。

 

他们很聪明,父母最在意的就是学习,肯定会有足够的耐心哄自己。

 

也正是因为抓住了你的“软肋”,孩子才敢拿“不上学”“休学”当筹码来威胁你。

 

可是,一旦你上当了、服软了,他们就知道这招管用,下一次会更加变本加厉。

 

结果就是,亲子之间陷入了无休止的拉锯战:

 

上学成了讨价还价的筹码,孩子越来越任性,父母却越来越无力。

 

 

所以,想要打破这个死循环,把孩子拉回正轨,父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:

 

孩子这种“威胁”的思维,而不是手机本身。

 

父母“狠心”做好下面3件事,就能把手机跟学习的联系分开,彻底断掉孩子威胁你的资本。

 

1

第一件事:建立新规则,允许表达情绪,但绝不接受威胁。

 

首先要跟孩子明确:有情绪可以直接说。

 

比如“妈妈收我手机,我心里有点不舒服”,这很正常,我们可以坐下来一起聊。

 

但像“不给手机就休学”“不买平板就不写作业”,这不是在说情绪,而是在威胁,家里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。

 

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“情绪沟通规则”。

 

比如设立一个“冷静角”,孩子要是激动了,可以去那里待5分钟,等情绪平复了再跟你交流;

 

约定“好好说话的奖励”,如果一周内没有用威胁方法提要求,就可以允许半小时游戏时间。

 

规则定好后,一定要坚定执行,千万不要因为孩子“放狠话”而妥协。

 

比如孩子再喊“不给手机就不学了”,你不用生气也不用劝,只需平静地说:

 

“妈妈知道你想玩手机,但用休学威胁不对,等你愿意好好说,咱们再聊。”

 

不被他的情绪带着走,也不被威胁绑架。

 

孩子慢慢就会明白:“威胁没用,好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。”

 

2

第二件事:坚决不妥协,手机可以玩,但与学习、成绩没有任何关系。

 

很多父母容易陷入一个误区:

 

“只要你好好上学,我就给你手机”;

 

“这次考到90分,就奖励你玩2小时”;

 

......

 

不知不觉中,把“手机”和“学习”绑在了一起。

 

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觉得“上学是为了换手机,学习是为了换奖励”,完全扭曲了学习的本质。

 

 

从现在起,一定要把这两者彻底分开。

 

要明确告诉孩子:

 

“手机是用来休闲放松的工具,学习是你必须承担的责任。

 

这两件事没有任何交换关系。”

 

具体可以这样和孩子约定:

 

每天写完作业后,能玩30分钟手机,但前提是作业要认真完成,不能敷衍了事,更不能抄袭;

 

周末可以玩1小时游戏,但不管考试成绩是好是坏,这个游玩时间都不会变。

 

要让孩子清楚知道:

 

“学习是我自己的事,不是为了换手机才去做;

 

手机能玩,但要守规矩,和成绩好不好没关系。”

 

要是孩子再拿休学威胁你,你要做到态度坚定但语气平和地回应:

 

“上学是你这个年纪必须做的事,就像爸爸妈妈要上班一样,不能因为想玩手机就放弃。”

 

“手机该给你的时间一定会给,但绝不会允许你用不上学来威胁。”

 

不妥协、不跟孩子讨价还价,彻底断掉孩子“用学习换手机”的念想。

 

这样一来,孩子才会明白:“威胁根本没用,学习和手机各是各的事,都得按规矩来。”

 

3

第三件事:用关爱代替对抗,陪孩子一起面对挑战,承担后果。

 

孩子之所以会用手机逃避学习,用威胁的方式对抗父母,背后往往藏着一份“无力感”:

 

可能是课堂进度跟不上,觉得上学没意思;

 

可能是不知道怎么跟同学相处,宁愿躲在手机里找安慰;

 

也可能是觉得父母只关心成绩,只有手机能给他带来安全感。

 

所以,父母除了立规则,更要走进孩子的心里。

 

比如孩子说“上学没意思”,别着急批评他“你怎么这么不懂事”;

 

可以试着问:

 

“是上课听不懂,还是和同学玩得不开心呀?咱们一起想想怎么解决。”

 

如果孩子跟不上课,就陪他一起整理错题,每天花10分钟补一补薄弱的知识点;

 

如果孩子觉得孤单,就多带他参加户外活动,帮他认识新的朋友。

 

同时,也要让孩子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。

 

比如孩子故意拖延作业,导致没时间玩手机,你不用替他着急,只需要说:

 

“作业是你自己的事,没写完所以玩不了手机,这是你自己选的,下次要记得安排好时间。”

 

不指责、不包办,陪他面对困难,也让他承担后果。

 

孩子慢慢就会明白:“逃避没用,爸妈会陪着我,但我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”

 

 

如果你家孩子也在用不上学来威胁你,别上当,别心软。

 

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坚强,也更聪明。

 

只要你坚持原则,用爱心陪伴,他们一定能学会自我管理。

 

记住:

 

父母的坚定不是“狠心”,而是帮孩子树立规则意识;

 

父母的关爱不是“妥协”,而是帮孩子找回面对生活的勇气。

上一篇
惯子如杀子!把儿子“养废”后才懂:想要休学躺平的孩子快点好,最忌讳的就是把他“当祖宗供着”
下一篇
16岁孩子摆脱叛逆厌学、躺平摆烂后成功复学——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人深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