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系统
欢迎访问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一对一贴心疏导 | 半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厌学等问题解决方案

四大服务承诺

  • 全校高清监控,家校同步,家长随时查看;
  •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;
  • 全方位育人分阶段教学,十大科学系统课程;
  •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;
24小时在线一对一咨询
15610130037
我校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无节假日

把儿子逼到厌学,我才明白:我所有的“为他好”都是在摧毁他学习的自主性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989 阅读
把儿子逼到厌学,我才明白:我所有的“为他好”都是在摧毁他学习的自主性

我儿子今年15岁,初三,曾经是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
 

小学时,他聪明伶俐,成绩就没掉出过班级前三。

 

我和他爸对他寄予了厚望,觉得他将来肯定能考上重点高中,冲刺名牌大学。

 

可这一切,在他进入初二后,彻底崩塌了。

 

有一段时间我经常看到他抱着手机,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。

 

月考的排名下降了8个名次。

 

我问他原因,他总说最近太累了。

 

我有些着急,特别怕中考的关键节点他学习不认真了。

 

于是,我开始警惕起来。

 

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他当天在校的测验和作业。

 

随着我把目光都放到他身上,我发现问题无处不在。

 

写作业时常常走神、抠手,还在草稿纸上画小人。

 

完成作业的时间也越来越晚,遇到不会的,就用手机查答案。

 

为了不在中考时掉链子,我决定对他采取严厉的措施:

 

没收手机、平板、电脑;每天回家写作业我就在旁边盯着。

 

可这一盯把我气得够呛,这简直成为我们母子俩共同的煎熬。

 

明明半个小时就可以写完的作业,他能拖两个小时。

 

好不容易坐到桌子旁边,一会儿上厕所,一会儿找橡皮擦找尺子。

 

同样的错误,纠正了好几次,还是反复出错。

 

我内心的火气根本压不住,吼他成了家常便饭。

 

这时候他要么恶狠狠地看着我,要么把笔往边上一扔不写了。

 

最后,总在我连哄带骂中,作业勉强写到深夜。

 

老公也劝我:“整栋楼都能听见你骂孩子的声音,管得太严厉。”

 

可我听不进去,我告诉老公,我都是为了孩子好。

 

我心里只有一个目标:成绩必须提上去,考上好高中!

 

可结果呢?

 

儿子的成绩不但没有起色,反而像坐滑梯一样,从年级前一百,直接跌到了四百名开外。

 

老师找我谈话,说孩子在学校要么睡觉,要么就一脸“生人勿近”的样子,完全变了个人。

 

我崩溃又委屈。我付出了这么多,为什么还来的是这种结果?

 

 

02

 

带着痛苦与疑惑,我开始疯狂地寻找答案。

 

看一些教育和心理方面的书籍、视频、直播,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,我才发现,我进入了一个教育的误区。

 

我所有的“紧盯”,本质上是一种过度控制。

 

我为了让他在中考中“不掉链子”,剥夺了他对学习的自主权和掌控感。

 

而他的厌学,正是对这种控制最直接的反抗。

 

回想我那段时间的口头禅:

 

“中考迫在眉睫,你不能浪费一分一秒。”

 

“现在不吃苦,以后有吃不完的苦。”

 

“上次月考下滑了,下次必须考好,把排名提上去。”

 

我把他当成了一个必须考高分,必须努力上进的“理想孩子的模型”,而不是一个活生生、有情感、会痛苦的孩子。

 

这样“有毒”的教育方式,一点点磨灭了他内在的学习动力。

 

让他变得被动、抵触。

 

更可怕的是,它引发了孩子的自卑、叛逆和巨大的精神内耗。

 

不仅摧毁了亲子关系,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。

 

那一刻,我才真正意识到过去的自己有多蠢。

 

我以为的“督促”,实则是在“摧毁”。

 

我不仅没有把他推向优秀,反而让他最终开始厌学,从而成绩一落千丈。

 

 

03

 

醒悟之后,我决定彻底改变。我按照以下3个步骤,艰难但成功扭转了局面。不仅让儿子重拾学习的兴趣,也修复了我们支离破碎的亲子关系。

 

1

 尊重孩子的节奏,允许他们犯错

“父母之爱子必为计深远!”当我们看到孩子成绩出现波动,容易紧张,是正常的!

 

我们总怕他们年纪太小,不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重要性。

 

也怕,在人生关键节点孩子把握不好方向。

 

当孩子的学习突然下滑,或者学习态度发生变化,我们就很慌张。

 

但其实,每个孩子成长和学习的节奏存在个体差异。

 

我们如果掌握了规律与方法或许就没那么难。

 

初二课程难度加深,知识量增多,学习节奏加快。

 

孩子会为了尽快完成作业,依赖手机软件给出解题思路。

 

而且,初二的孩子处于青春期,自我意识增强,渴望独立和自主。

 

很容易对家长和老师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,通过不认真学习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寻求关注。

 

这时候,如果充分尊重孩子的节奏,先倾听孩子的困扰,表达理解。

 

告诉孩子“我知道学习变难了,你很辛苦”。

 

然后优化学习环境,为孩子创造安静、整洁的学习空间,减少干扰。

 

并帮助孩子采用高效的学习方法:

 

如:番茄工作法(25分钟专注学习+5分钟休息),提高学习专注度。

 

保证孩子充足睡眠,适当安排运动、娱乐时间,缓解压力,提高学习效率。

 

这样会让孩子觉得,家长是真的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,亲子关系也会在宽容的氛围里变得融洽。

 

2

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

 

因为我爱儿子,非常希望他能好,所以对他的控制过于用力。

 

担心他玩手机,把时间用在不必要的娱乐上,我就没收了手机和平板。

 

怕他写作业不认真,亲子盯着他写作业。

 

慢慢地儿子产生了逆反心理,对我有了怨恨和不信任。

 

其实,在当今这个社会,手机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工具。

 

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孩子与同龄人交流的工具。

 

过度限制可能让孩子感到孤立,影响孩子社交和心理需求的满足。

 

懂得了这一点儿,我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引导儿子正确使用手机。

 

不完全禁止他使用手机软件,但我明确与他做了约定。

 

软件仅用于查漏补缺、拓展思路,而非直接获取答案。

 

鼓励儿子先尝试独立思考,实在卡壳时再借助软件。

 

要求孩子记录解题思路,分析自己的薄弱环节。

 

3

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

 

之前我对儿子严加管控,是因为我觉得,他本可以更好。

 

他从小优秀,怎么可以在关键时刻掉链子。

 

在我的意识里,只有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,才能在冲刺阶段考出好成绩。

 

我的行为,虽然看似在督促他,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权。

 

儿子总觉得是在为我学习,越来越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。

 

也因为我们亲子关系的恶化,导致他厌学的情绪越来越重。

 

现在,我放下了控制,转而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了他。

 

我告诉他学习关乎自己的未来,作业和考试必须认真对待!

 

时间可以自己去支配时间,让他自己选择是先玩,还是先写作业,还是先吃好吃的!

 

儿子很激动,他说:“妈,你要是早这样就好了。”

 

然而,不出所料,他在最开始的时候常常玩手机忘记时间。

 

我经常看到他作业拖到很晚才写,第二天又昏昏沉沉地去上学了。

 

我这心里别提多着急了,但我还是忍住没骂他,而是帮他分析最近的表现和一直这样下去的后果。

 

我告诉他:“初三确实很辛苦,但也真的很重要。如果你需要任何帮助,比如想找个老师补补课,或者需要妈妈帮你整理错题,随时告诉我,我24小时为你服务。但要不要,你自己决定。”

 

奇迹,就是在这一刻发生的。

 

他主动把手机交给我保管,说“中考前你帮我拿着吧,我有点管不住。”

 

接下来我们一起制定学习计划,这个过程中主要起主导作用的是他自己。

 

我只是给意见建议,同时帮他做评估。

 

这样,我终于也不用每天和他在书桌前死磕到精疲力竭了。

 

儿子也能在宽松的环境里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 

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,儿子终于对学习重新有了兴趣,成绩也在稳步提升。

 

最关键的是,终于不再有那么强烈的厌学情绪了,也不再像从前一样上课睡觉了,老师反映他学习的劲儿又回来了。

 

看着儿子的变化过程,我打心底里觉得开心。

 

我到现在才真正明白:我们再渴望孩子变好,也要注意科学的方法。

 

我们完全可以像朋友一样,耐心倾听孩子的困扰,帮助他改进学习方法,使孩子从根源上克服困难。

 

最重要的是,把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孩子。

 

把主导权交给孩子,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,而是指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,给予他们合理的引导,最终让他们自己去掌控学习和成长的节奏。

 

爱的最高境界,不是掌控,而是赋能。

 

我们总是高举“为你好”的旗帜,却在不经意间,折断了孩子飞翔的翅膀。

 

父母最该做的,是把孩子的方向盘郑重地交还到他自己手中。

 

信任他、陪伴他、为他加油,他自有力量与智慧,去驾驭属于他自己的、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。

上一篇
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一个家庭给休学孩子最好的托举,不是溺爱和纵容,更不是为孩子铺路,而是父母坚持做这一件事
下一篇
11岁女儿从“严重叛逆”变成“懂事上进”,我用了这个策略,成功改变了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