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系统
欢迎访问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一对一贴心疏导 | 半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厌学等问题解决方案

四大服务承诺

  • 全校高清监控,家校同步,家长随时查看;
  •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;
  • 全方位育人分阶段教学,十大科学系统课程;
  •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;
24小时在线一对一咨询
15610130037
我校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无节假日

一个休学孩子妈妈最大的悲哀,是所有人都把教育和家庭的双重责任,都压在了妈妈身上,还总是被指责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987 阅读
一个休学孩子妈妈最大的悲哀,是所有人都把教育和家庭的双重责任,都压在了妈妈身上,还总是被指责

昨天下午,一位休学孩子的妈妈跟我说起了自己的困境。

 

她的孩子已经休学快一年了,家里的日子也跟着过得一团糟。

 

为了能让孩子好起来,她尝试了很多努力:

 

想帮儿子调整作息,换来的却是孩子的蒙头大喊“你烦不烦”;

 

把电脑电源线藏起来,孩子能把家里翻个底朝天;

 

带孩子看心理科,可回家后孩子却把门锁得更紧了,一日三餐都要她端到房间门口才肯吃。

 

就是这样一个让她操碎心的孩子,这样一段让她耗尽心力的日子,在别人眼里,却成了指责她的“理由”。

 

老人的埋怨、孩子爸爸的指责,就像两块压在她心上的大石头,让她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。

 

 

升入初中没多久,孩子就突然出现了厌学情绪。

 

刚开始只是偶尔请假逃课,作业拖拉,后来干脆直接拒绝去学校了。

 

不去上学的时间,他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抱着手机、电脑沉迷游戏,作息完全颠倒。

 

为了专心陪孩子调整状态,她咬牙辞掉了高薪工作,觉得“只要能把孩子拉回来,放弃工作也值得。”

 

刚开始,孩子爸爸还能体谅她的难处。

 

每天下班回家,都会主动问起孩子的情况,偶尔也会试着和孩子聊几句,想拉近和孩子的距离。

 

可没过多久,这份“体谅”就慢慢消失了。

 

甚至还找了个“上班需要休息”的理由,直接搬去了书房睡觉。

 

随之而来,就是越来越频繁的指责:

 

“你天天在家盯着孩子,怎么一点效果都没有?”

 

“我天天在外面辛苦赚钱,你连家里这点事都搞不定?”

 

......

 

人性里逃避责任的那一面,在他身上渐渐显露了出来。

 

 

孩子休学以后,不上学、不出门、不交流,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差。

 

爷爷、奶奶每次来,一开口就是指责:

 

“你们怎么教育的孩子?好好的学不上,就知道玩游戏,怎么就让他变成这样了!”

 

一开始,这位妈妈还会自我安慰:

 

“老人也是担心孩子。”

 

她努力压下心里的委屈,依旧笑着跟公婆解释:

 

“孩子只是暂时不去学校,慢慢就会好的。”

 

可没人知道,她夜里偷偷抹了多少次眼泪。

 

为了劝孩子少玩会儿游戏,她常常熬到后半夜;

 

为了让孩子吃口热乎饭,她整天变着花样做饭,但却经常被孩子一句“别烦我”打翻在地。

 

 

有一次,孩子因为熬夜打游戏突发低血糖,直接晕倒在房间里。

 

她吓得手忙脚乱,抱着孩子就往医院跑,浑身都在发抖。

 

孩子的爷爷奶奶,不但没有一句关心她的话,反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:

 

“你们是怎么当父母的?连个孩子都看不好!幸好没出事,要是真出事,我也不活了!”

 

“让他天天玩游戏,现在把身体都搞垮了,当初就不该让你辞职在家!”

 

面对老人突如其来的指责,她忽然想起那些日日夜夜的煎熬、反复劝说的无力,以及从来没有一个人替她分担的日子。

 

 

后来,孩子的状态总算好了一些。

 

他偶尔会下楼走一走,哪怕只是去楼下买瓶水;

 

也会隔三差五走出房间,和家人一起吃顿饭;

 

以前同学来家里探望,他也不再拒人于门外。

 

她以为,生活终于要往好的方向走了,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矛盾,彻底压垮了她。

 

一天下午,孩子突然在房间里大喊“电脑死机了”,紧接着就听见了摔东西的声音。

 

她赶紧放下手上的事去安抚孩子,好不容易让孩子平静下来,却接到了孩子爸爸的电话。

 

电话里说,婆婆生病住院了,让她立刻去医院照顾。

 

“你能不能先去医院?等我把孩子安顿好就过去。”

 

“孩子休学这么久,也没见你安抚好。你在家又没什么正经工作,去照顾老人不是应该的吗?”

 

电话那头的语气带着明显的指责。

 

她看着黑屏的手机,又望向儿子紧闭的房门。

 

不由想起这一年多的日子,一股强烈的疲惫感瞬间涌上心头。

 

 

听完这位妈妈的倾诉,我突然想起之前她跟我说过的一句话:

 

“其实我不怕孩子休学,也不怕辛苦。

 

我怕的是,我一个人在前面拼命拉着孩子往前走,身后却连个愿意伸手帮我一把的人都没有,最后还要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我身上。”

 

表面上看,是孩子爸爸“看不见”她的辛苦。

 

可深层次里,从一开始,他就把“照顾休学的孩子、打理整个家”的责任,全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。

 

他忘了自己是孩子的爸爸,忘了婚姻需要两个人共同承担。

 

他只把自己当成“赚钱的旁观者”,甚至还学着老人的样子,对她的付出指手画脚。

 

养育孩子从来都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。

 

夫妻之间互相指责、爸爸在家庭里的缺席,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亏欠。

 

把所有责任都压在妈妈身上,再用指责将她困住,更是压垮一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 

 

对家有休学孩子的妈妈来说,真正的悲哀,从来不是孩子休学带来的挑战,而是身边人的冷漠和指责。

 

一个家的温度,从来不是靠妈妈一个人的付出就能撑起来的。

 

爸爸主动承担起教育的责任,家人多一些包容、少一些苛责,才能给孩子创造恢复的空间,也给妈妈留出喘息的机会。

 

如果一直让妈妈在“孤军奋战”中耗尽心力,不仅会压垮她,更会让整个家庭失去变好的可能。

 

毕竟,只有全家一条心,才能真正帮孩子走出困境,让家庭重新回到正轨。

上一篇
儿子厌学躺平,老公摆烂不管,我绝望崩溃!复学后我才懂:你吼了孩子,他敢顶嘴,说明这个家还有救......
下一篇
16岁孩子摆脱叛逆厌学、躺平摆烂后成功复学——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人深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