厌学案例

14岁儿子沉迷游戏躺平摆烂一年,如今复学成功,妈妈顿悟:别让“踢猫效应”亏空孩子的未来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个案介绍:

 

1

孩子年龄/性别:14岁男孩

 

2

指导老师:王老师

 

3

情况介绍:

 

初一年级,厌学、休学,沉迷电子游戏,不洗澡、不出门。

 

情绪非常不稳定,亲子关系紧张,与家人矛盾重重,遇事有消极逃避行为。

 

经过调整,孩子已成功返校复学,不再沉迷游戏,学习动力十足,性情平和,与父母关系融洽。

 

 

“家里又不欠你的,你整天甩脸子给谁看!”

 

儿子今年才14岁,刚上初一。

 

我也知道,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,但儿子的变化着实让我觉得吃不消:

 

学习成绩一直在下滑,月考排名一次比一次低,还迷上了手机游戏。

 

整个人的状态消极又倦怠,老是耷拉着脸,一副颓相,只有玩手机的时候能有精神。

 

初中只上了半年,他连学校都不去了,每天就是在房间里昼夜不分地玩手,一天只吃一顿饭。

 

我只要提到“上学”、“学习”的字眼,他就会立刻火冒三丈,恶狠狠地回嘴骂我,让我不许管他。

 

无奈下,我去跟老公诉苦,人家却是两手一摊不理会。

 

“我天天上班累得很,这点事你管不就行了吗。”

 

我生气的跟老公吵了几句,结果声音太大,把客厅里看电视的小儿子吓得大哭起来。

 

家里一时间吵闹不堪,儿子却跟没事人一样,卧室反锁着,照样玩他的手机。

 

我真是心力交瘁,自己辛苦这么多年,怎么就养出了这么个不懂事的东西?

 

 

 

01

 

 

老话说,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”。

 

我就不信,天底下还有哪个妈妈,能比我更懂得怎么对孩子好!

 

 

 

儿子出生以后,我咬牙克服身体的不适,用最快速度奔波在赚钱一线。

 

儿子上幼儿园,我拿一个月工资给他买进口奶粉;

 

转年他上小学,我给他买最贵的辅导资料,还天天买营养品;

 

好容易盼到他上初中,希望他能懂事,好好学习报答我们,也给他弟弟做个榜样。

 

 

但这孩子却丝毫不把我们的付出放在心上。

 

不仅不知道感恩,还整天做出一副不爽的样子来,好像对什么都不满意。

 

他总是因为很小的事就能和我们争吵不休,还和他弟弟打架。

 

我劝他好好学习,可他置若罔闻,再劝他就发火,张嘴就是骂人。

 

“你烦不烦啊,闭嘴别说话!我不想听!”

 

“我爱干什么管你什么事?你凭什么管我?

 

初一下学期的第一个月,他就因为偷拿手机到学校,被老师发现,要求回家反思一个星期。

 

我也被叫到学校,听他班主任教训了一个小时。

 

白天在工作客户那里赔笑脸,晚上回家还得伺候这个祖宗!

 

我气得火冒三丈,立刻没收了他的手机,还没忍住踹了他一下,骂他不知道好歹。

 

这是我第一次打他,儿子立刻反抗,动手用力推了我一把。

 

我踉跄倒在沙发上,又气又怕,眼泪都掉下来了,真没想到,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,居然会对自己动手!

 

这次冲突之后,儿子更“摆烂”了。

 

 

 

人家老师让他反思一个星期,他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饭不吃,澡不洗,每天睁眼就是打游戏、刷视频。

 

晚上,卧室的灯一亮就是一宿。

 

他在里面嗷嗷叫着玩手机,有时候还会骂几句脏话,听得我直皱眉。

 

饭也好好不吃,专门囤了两箱泡面放卧室,饿了就在房间里自己解决。

 

 

这么“反思”了一个星期,儿子玩手机彻底上了头,窝在床上,怎么也不肯再去学校。

 

催他他就急眼,瞪着打游戏熬出红血丝的眼睛,跟我吵得不可开交。

 

“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凭什么非得学习?”

 

 

儿子的班主任一次又一次问我儿子的情况,我一遍又一遍地向老师解释、道歉,头发都愁白一半。

 

又过了半个月,眼看着学校就要期中考试了,儿子还是一点学习的心都没有。

 

我急得不行,想硬拉着他去学校上课,没好气地跟他说:

 

“你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!把手机给我,不准再玩了,明天你就回学校上课!”

 

“马上要考试了,你考不好我可饶不了你!”

 

没想到儿子牢牢攥着手机不给我,一边砸房间里的东西,一边发了疯似的朝我破口大骂:

 

“我说过我要去了吗!你是不是有病!现在就给我滚出去!”

 

听着儿子大声骂我,我心里难受极了,眼泪汪汪说不出来话。

 

他爸爸被儿子吵烦了,看我这个样子,怒气冲冲过来,抬手就甩了儿子一个大耳光。

 

“反了你了!怎么跟你妈说话的!”

 

啪的一声,结结实实,儿子的脸登时浮起一个红手印。

 

他自己也懵了,半晌才想起来哭,最后我也跟着哭,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,我不管你了,你爱干什么干什么去吧!

 

于是儿子干脆休学在家,黑白颠倒,整日把自己锁在卧室打游戏,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。

 

 

儿子摆烂,老公只会暴力解决问题,我焦虑不堪,却不知道应该从哪入手改变。

 

晚上躺在床上,我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
 

一时满脑子都是儿子小时候在我怀里撒娇的可爱样子,一时又是他瞪眼骂我的样子,心绪难平。

 

我决定找出儿子变化的真正原因,改变现在的生活!

 

 

 

02

 

 

在不断学习关于家庭教育和孩子叛逆的知识、还和一些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分析之后,我终于明白了:

 

儿子之所以这么暴躁、难管,全都是因为我们家的家庭氛围问题。

 

 

01

负面的家庭氛围,造成儿子的逃避心理

 

 

咨询师给我讲了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

 

 

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,带着坏情绪回到家,把孩子臭骂了一顿。

 

孩子委屈又窝火,不敢反抗父亲,就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。

 

受了惊的猫逃到马路上,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,司机赶紧避让猫,却把路边的行人撞伤了。

 

 

负情绪在强弱等级的社会链往下进行传播,犹如金字塔一样,从顶扩散到最底层,到最弱小的群体结束。

 

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,但最终的受害者只有最弱小的群体。

 

在我家,我和老公理所当然占着“食物链顶端”的位置,儿子就成了我们负情绪的最终接受者。

 

我俩在外面和客户有争执,心情就不好,两人经常拌嘴。

 

烦完职场上的勾心斗角,回到家,还要面对柴米油盐的琐碎。

 

老公爱当甩手掌柜,总自己在厕所抽烟,我却不得不照顾两个儿子的衣食住行。

 

满肚子委屈无处发泄,我不自觉就把这股气撒到了儿子身上,儿子成了被我们踢的“猫”,成为我们争吵的牺牲品。

 

 

02

 

父母的消极情绪反馈,会把孩子越推越远

 

 

每次儿子和我说学习累、和哪个小朋友争吵的时候,我往往自己也是满腹牢骚,就直接训回去:

 

“谁不累啊?我上班累得跟狗似的,还得回来管你吃喝拉撒!”

 

“你一个小孩,再累能累到哪去?天天就知道抱怨,跟你爸爸一个德行!”

 

他根本不敢跟我争论,也不知道怎么表达,只能把内心的不安埋藏在心底。

 

王老师告诉我说:

 

 

“父母的指责会让家庭氛围变得糟糕,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。

 

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环境。 

 

长期生活在相互指责、消极倦怠的环境中,孩子很难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。”

 

 

听完王老师的话,再想想这些年儿子的成长环境,我又是愧疚又是自责。

 

他在我和他爸的争吵和指责下长大,渐渐有样学样,看到我们怎么做,他就跟着怎么做。

 

所以一碰到不顺心的事儿,他就着急上火,立刻张嘴骂人挑事。

 

甚至还会找茬和他弟弟打架争吵,把他的坏情绪宣泄在他能踢的另一只“猫”身上。

 

 

03

 

儿子心里只想着“对付”我们,根本没有心思学习

 

 

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,孩子的心思都用在了如何应对我们的坏情绪上,更不能拿出精力去学习了。

 

初中课业压力大,我和他爸爸又习惯“只看结果,不看过程”。

 

我俩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,想当然的认为,十几岁孩子学的知识肯定很简单。

 

所以我们没关心过儿子的年龄、阅历能不能适应升学后的压力,只是在他拿着考砸的试卷回家后,责骂他不求上进、一事无成。

 

久而久之,儿子就开始厌恶学习,甚至丧失了学习的动力。

 

我终于明白了,儿子沉迷游戏,只是一个表面现象。

 

乍一看,儿子是沉迷游戏不爱学习;

 

但本质原因,是因为生活和学习带给他的体验都不好,他才会“逃避”在游戏中,获取短暂的快乐。

 

 

 

03

 

 

想通了儿子心里最根本的问题,我更决心要把他从厌学躺平的状态里拉出来!

 

和咨询师商量了几次后,我把儿子送到了基地,让他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。

 

 

刚去基地的时候,儿子在家一个星期没出卧室门,整个人苍白又瘦弱。

 

基地老师没有急着给他安排课程,而是通过心理沙盘和一些心理绘画来了解儿子的内心情感。

 

之后儿子的身体状态稳定了一些,基地老师还不断地鼓励儿子,和他谈心、沟通。

 

他开始主动参加基地的活动、游戏,与基地的同学们关系越来越好,交了好几个朋友。

 

 

 基地的王老师每隔几天都会给我进行一次电话沟通,我们一起交流和探讨儿子的问题和成长。

 

她告诉我,儿子在人际交流中获得了认可,逐渐有了“被需要”的感觉,整个人的情绪都积极起来了。

 

后来儿子还特意给我和他爸爸写信道歉,说自己之前是太任性了,很对不起我们。

 

 

“想做什么就做,不想做什么就不做,一点也没考虑过后果,这都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”。

 

儿子说,他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之后一定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,不会再让我们失望。

 

这封信让我和老公都感到很欣慰。

 

在儿子不断变好的同时,我们夫妻两个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,不断调整自己。

 

以前我们每天只顾着忙工作,又都不懂退让包容,往往两句话就能吵起来。

 

但在认识到问题之后,我们每天都会挤出时间聊聊家常,还会回忆我们热恋新婚的甜蜜美好。

 

慢慢地,我们之间关系比以前更加亲密了。

 

从基地结业回来之后,儿子的脾气明显平和许多,不再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喊大叫。

 

对我和他爸爸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尊重,也不再和弟弟打架了,两个孩子天天一起玩。

 

有一次晚上吃完饭,我挽着老公,儿子牵着弟弟,一家人有说有笑出门逛超市。

 

儿子突然冒出一句,

 

“我好喜欢现在的样子啊,我喜欢咱们一家人在一起。”

 

我顿时喜极而泣,我知道,这份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。

 

在这之后,他和我们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次数越来越多,还主动提出自己想回初一复读,把当时落下的知识都补回来。

 

儿子说,

 

“其实那些东西都不难,只不过当时我满脑子都想着怎么和你们吵架,没认真学而已。”

 

我简直哭笑不得,心里庆幸自己发现问题及时,没耽误孩子的学业大事。

 

休学一年后,儿子重新回到了初一的教室,开始恶补落下的学习内容,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。

 

现在的他对学习充满了热情,还主动让我帮他报个数学辅导班。

 

最近一次的摸底考试,儿子的成绩有了特别大的提升。

 

虽然还没一下子考进前几名,但我能感受得到,儿子每天都非常努力,我特别地知足。

 

从基地结业后的这半年,儿子的种种变化让我既欣慰又惊喜。

 

 

现在,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希望和力量,而回忆起这段难熬的旅程,我也是万分感慨:

 

每一个孩子的本质都是一张白纸,上面展现出的都是家长对孩子的直接影响。

 

父母的认知和教育方式,对孩子来说真的特别重要。

 

叛逆、厌学的孩子不是真的“无药可救”,只是他们的内心暂时对外封闭起来。

 

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从源头找原因,千万不要非打即骂粗暴解决。

 

只要我们有耐心、有方法,就一定能够帮助孩子打开心扉、解决问题,让他们走出困境。

上一篇
14岁儿子沉迷游戏、躺平摆烂一年,如今复学成功,妈妈顿悟:别让“踢猫效应”亏空孩子的未来
下一篇
16岁孩子摆脱叛逆厌学、躺平摆烂后成功复学——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人深思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logo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教育局监管 | 一对一心理疏导 | 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网瘾等问题解决方案

24小时专家咨询热线:156101300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