厌学案例

不想害孩子,就别对他太好!儿子休学一年后复学成功,我才明白:最愚蠢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当祖宗供着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 

咨询人:孩子妈妈

 

孩子年龄/性别:16岁/男孩

 

指导老师:陈贺祥老师及其团队

 

情况介绍:

孩子一个星期只能上两三天学,动不动就请假回家,回家后除了玩手机就是睡大觉。

休学后,彻底躺平摆烂,衣服不换,脸不洗。打不得,说不得,话说得重一些就急。

经过指导后,孩子出去打工,打过工后,知道了父母的不易,懂得感恩父母,成功复学

 

为了让儿子上学,我和老公说尽好话,整天“宝贝儿子长,宝贝儿子短”的劝他。

 

好不容易劝动了,结果上了没两天,又坚持不下去了。

 

老公抚摸着儿子头,轻声问他:“乖儿子,怎么又不去了 ?”

 

“我一上学就难受,不想去。”儿子一边跷着二郎腿,一边玩手机,一脸冷漠。

 

初中三年,儿子一直是这样,一个星期顶多只能坚持上两天学,剩余时间不是玩手机,就是睡大觉。

 

别人家的孩子一个个都考上了高中,再看看我家的这个,完成义务教育都难!

 

打也打不得,骂也骂不得。话说轻了,儿子听不进去。

 

话说重了,他脸一耷拉,瞪着眼就跟我们对着干,恨不得把我们生吃了。

 

因为儿子的情况,老公整天愁得睡不着、吃不好。

 

一个大男人竟然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地哭,甚至还跟我说:

 

“感觉自己快抑郁了,真是不想活了!”

 

要是再这么放任不管,不但儿子废了,这个家也快散了!

01

 

1

大儿子的死,让我对小儿子格外谨慎

 

我有俩儿子,是双胞胎,街坊四邻人人都很羡慕我,说我命好、有福气。

 

家里的条件虽然算不上多好,我们小日子过得却很幸福。但是好景不长。

 

2018年夏天,一场车祸夺走了我大儿子的生命,当时他才8岁!

 

那段时间,我活得人不人鬼不鬼,一直在责备自己:是不是我上点心,我儿子就不会出事了?”

 

我对大儿子的死心怀愧疚,同时,在教育小儿子的问题上,我也变得格外谨慎,时刻提醒自己:

 

“已经经历过一次失去孩子的痛苦,无论如何都要确保小儿子平安无事。”

 

儿子不能自己一个人出去玩,除非有大人跟着。

 

去游乐园绝对不能玩过山车、飞椅这些危险的项目。

 

甚至坐旋转木马,我也要观察观察木马的高度和转速,再决定让不让他玩。

 

高度超过1米的不能玩,转得太快的也不能玩。

 

他不论走到哪,我总会跟在他身后,充当他的保镖,生怕他磕着碰着,坚决不让他接触到一切有危险的东西。

 

在家,我也把儿子当“祖宗”一样供着,让他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特殊待遇。

 

他爱吃的菜全都放在他面前,我和他爸绝对不会夹。

 

他想要啥,我们就给买啥,好几千的游戏机说买就买;1000多块钱一双的球鞋不喜欢就扔掉。

 

最新款的平板电脑,只要他想要,我总是第一时间给他买,眼都不眨一下。

 

时间一长,孩子好像知道该怎样拿捏我们似的。

 

要求越来越过分,要的东西也越来越贵。

 

不是今天不想上学要请假,就是明天要钱充个游戏手机用一年就要换新款

 

只要不顺着他,他就又哭又闹、发脾气。

 

每次都是我和他爸一看孩子生气了,就连忙好声好气地哄他:

 

“不想上学就不上,游戏、球鞋都给你买,儿子别伤心了哈!”

 

就连孩子爷爷奶奶也批评我们:

 

“孩子还小,不用管他这么严。他想要啥你就给他买呗,这么计较干嘛?”

 

我以为,儿子在爱里长大,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。

 

可现实是,儿子快把我气个半死。

 

别的不提,光拿上学这件事来说。

 

小学时期三天两头请假也就算了,上了初中还老请假。

 

我“宝贝儿子长”“宝贝儿子短”地劝他,还提出了各种奖励诱惑他:

 

“只要你去上学,手机你想玩多久玩多久。”

 

“只要你去上学,手机、平板我全都给你换成最新款的。”

 

“只要你去上学,我可以答应你任何要求。”

 

……

 

为了能让他上学,我使出浑身解数。

 

结果呢,好不容易把他劝到学校,可他坚持了还没两天就又回家躺平了:

 

“学习根本没啥用,上完高中考上大学一样要出来找工作,还不如早早退学出来打工挣钱呢!”

 

孩子奶奶听了,一边笑一边抚摸儿子头,语气里甚至带有一丝欣慰:

 

“我大孙子真懂事,知道挣钱了,奶奶可舍不得你去打工,我养你,咱家虽然不富裕,但也不能委屈了我宝贝孙子去受打工的苦!”

 

我气得两眼直冒金星!

 

我实在劝不动了,只好叫来儿子班主任,请她把孩子劝回学校。

 

果然,儿子还是害怕老师的,第二天就乖乖上学去了。

 

一个星期,两个星期,半个月过去了,儿子竟然没请过一次假!

 

孩子反反复复请假不去上学,爸爸焦虑

 

正当我以为一切都慢慢迈入正轨,儿子又一次出问题了。

 

儿子坚持上学的第3个星期,我接到了儿子班主任的电话:

 

“快来学校一趟,孩子上着上着课二话不说就用头撞桌子,可吓人了,快带孩子去看看吧!”

 

我赶忙带儿子去检查,结果从上到下,从里到外,儿子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
 

我气得对他大吼:

 

“为了不上学装病!小小年纪心眼怎么这么坏?”

 

这是我第一次冲他发脾气。

 

被我一吼,儿子瞬间就崩溃了,又在医院里猛拿头撞墙。

 

我忙抱住他,一边哭一边向他道歉:

 

“对不起,妈妈错了,我不该骂你。”

 

我和老公被儿子折磨得筋疲力尽,三天两头请假不上学,到最后只怕是连义务教育都完成不了。

 

我心想,既然不愿意去学校上学就不去上了,找老师来家里补课也一样。

 

于是,我给儿子休了学,让他在家休养一年再回去上学。

 

谁知道,不休学不要紧,这一休学儿子彻底躺平摆烂了。

 

补习班不去上,书也不看,成天手机不离手,甚至还说“这学不上了,反正我也学不会”

 

除了玩手机就是睡大觉,整天脸不洗、牙不刷,身上那套睡衣穿了从休学到现在就没换过。

 

给他请的一对一补习,老师都来到家里了,他对人家又摔又砸的,把老师给吓走了

 

我和老公轮番上阵,对儿子各种威逼利诱。

 

人家呢,根本不听,耳机一戴,被子一蒙,把你当空气。

 

 

儿子躺平后,老公情绪越来越差,整天愁得唉声叹气,晚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,饭也吃不下。

 

短短一个月,整个人瘦了十好几斤,脸颊都瘦出俩坑来。

 

再这么耗下去,我真怕不但儿子上不了学,我们两口子也该抑郁了!

02

 

1

孩子伤我这么深,都是因为我太在乎他

 

老公出现了情绪问题,已经没有精力再去管孩子,我把学到的技巧用到儿子身上,他还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。

 

朋友劝我: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你改变不了你儿子,干脆找专业的人来帮你。”

 

我一听有道理,强撑起精神,找心理咨询师来改变我家。

 

我也把老公拉进咨询群,让咨询师也为我老公做做疗愈,把他从抑郁情绪中拉出来。

 

老公不信心理咨询,非说是骗人的,把群退了出来。

 

我拧不过他,只好自己先跟咨询师沟通。

 

咨询师了解了我家的情况后,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:

 

“惯子如杀子,孩子伤你这么深,就是因为你太在意他了。”

 

我有点生气,反驳咨询师:

 

“我这明明是爱啊,怎么说的好像是我害了他似的。”

 

咨询师继续说:

 

“很多家长都会陷入这么一个误区,觉得自己替孩子安排好一切,什么都顺着孩子,会让孩子感觉到爱。

 

但是很多人不知道,孩子的很多坏毛病都是惯出来的。

 

明明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,但是为了给孩子优越的生活,父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。

 

父母拼命的给,孩子永远不知足

 

咨询师又为我深度分析了儿子的情况:

 

 

 

 

一、孩子在家里都是VIP待遇,饭有人端,书包有人背,连吃饭都要点菜定制,不做到心里去就不吃。

 

这样养孩子,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小皇帝,对父母的付出视而不见,觉得别人宠着他、照顾他都是理所应当的。

 

但是出了家门,到了学校和社会上,没人惯着、宠着,结果孩子就受不了了,因为老师或领导的一句批评就要死要活

 

 

 

二、如果不顺着孩子心意,他就撒泼发火,为了让他安静下来,父母干脆迁就他,立马妥协,满足他的要求。

 

父母如果这么容易妥协的话,会让孩子觉得撒泼有效,父母说的话就变得没有了分量,孩子越来越任性,要求也越来越多。

 

等到有一天爸妈满足不了他了,孩子根本不会在乎爸妈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,而是做出一些更过分的事来威胁爸妈

 

 

 

三、总跟孩子讲条件,你吃饭我就给你看电视,你写作业我就给你吃零食,你去上学我就让你玩手机……

 

虽然孩子暂时是听话了,那后面孩子也绝对会凡事都跟你讲条件,不答应我就不做。

 

 

 

四、过度焦虑,太担心孩子的安全,这不让摸,那不让碰,孩子一旦受到一点点的小伤,父母紧张得不得了。

 

被过度关心的孩子,敏感、胆小,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。

 

我把咨询师分析出的这些原因全都说给了老公,老公很惊讶地问我:“你怎么知道这些的?”

 

我说:“这些都不是我分析出来的,是咨询师分析出来的。”

 

老公这才对心理咨询有了改观,主动进了群。

 

咨询师给我和老公开了一场家庭会议,老公听了咨询师的深度剖析之后,叹了口气:

 

“是我们害了孩子。”

 

咨询师开导老公:

 

“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,所以,从今天起改变,都不算晚。”

 

为了孩子的将来,我们决定按照咨询师的方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,改变孩子。

03

 

1

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“狠”

 

1、别把儿子看成你儿子,也别把自己看成是他的母亲

 

咨询师建议我:

 

从今天起,你别把孩子看成是你的儿子,也别把自己看成是他的母亲,就把他当做你好朋友寄养在你家里的孩子

 

你就管好三件事:

 

第一,别让他饿着了;第二,别让他冻着了;第三,晚上让他睡安稳了。

 

就这三件事,其他什么都别管。

 

我还是放不下心来,问咨询师:“要是我不管孩子,孩子照顾不好自己怎么办?”

 

咨询师没有说别的,只是问了我一句:“你的人生已经被孩子占据了大半了,你不觉得很可惜吗?”

 

瞬间我像被击中了一样,这十六七年来,我是妻子、妈妈、儿媳妇,唯独不是自己。

 

我把所有精力全都放在家庭上,却忘了好好爱自己,没有工作,没有收入,处处看人眼色,被家庭折磨得崩溃。

 

我开始试着不管孩子,在网上学做手工然后出去摆摊。

 

虽然挣得不多,但感觉整个人变得充实又有力量,心情竟然也越来越好。

 

在我的影响下,老公的状态也好了不少。

 

见我不整天围着他转了,儿子还有点纳闷,以为我中什么邪。

 

竟然主动从房间里走出来,问我:“你怎么不管我了?”

 

我一心做手工,头也不抬:

 

“我也有我的梦想和追求,也有自己的日子要过。

 

你已经长大了,应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了。我不会再管着你。”

 

儿子愣了一下,默默站了一会儿,然后转身回了房间。

 

2、豁出去,跟孩子亮明态度:我们虽然爱你,但绝不会任由你胡来

 

只要父母豁得出去,生活就绑架不了你,你的孩子就拿捏不住你。

 

如果没有这个心态,学再多家庭教育知识也没用。

 

孩子能拿捏住父母,不就是知道父母心疼他、在乎他吗,难道就因为父母爱孩子,就可以允许孩子在你面前毫无底线地撒野吗?

 

在咨询师的帮助下,我跟儿子亮明态度:

 

 

 

 

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,为家人做点事

为了能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,我们会牺牲自己,为你做很多事情,我们愿意这么做,是因为我们真的爱你。

 

所以,我也希望你牺牲牺牲自己,为我们也做一些事情,为全家人做些事情。

 

你可以帮我把门外的快递拿进家,也可以给我们烧好洗澡水。

 

你能照顾好自己那也很好,这会给我们省下很多工作量。”

 

 

 

让孩子有同理心,别对父母乱发脾气

“我们很尊重你的想法和需求,也知道哪些事哪些话会伤害你,所以会尽量不去做会伤到你的事。

 

我们也希望你对我们,对别人也能这样做,不要对着最爱你的人发脾气。”

 

看到我态度这么坚决,儿子愣了好一会儿,才缓缓地点了一下头。

 

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继续投入到我的摆摊生意当中,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儿子。

 

他也开始逐渐适应这种新的相处模式。

 

最出乎我意料的是,他竟然主动帮我做一些家务,甚至还会关心关心我忙不忙,心情怎么样

 

3、不能让孩子在家里光享受好处,而他自己却什么都不做

 

《人民日报》曾发文呼吁: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,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,非常重要,也有必要。”

 

所以,舍得让孩子吃必要的苦,孩子将来才能少吃苦。 

 

我跟儿子说:

 

休学一年是我给你的机会,这一年里你可以学习,可以出去打工,但不能躺在家里。

 

学习坚持不下来就去打工,要是打工还坚持不下来,就老老实实去上学。”

 

儿子迫不及待地说:“我不要这个机会,我就要出去打工,打工还能挣钱。”

 

既然儿子现在不想吃读书的苦,那就吃劳动的苦。

 

咨询师建议父母,让孩子吃点苦

 

我拜托开超市的朋友,雇儿子去她那儿当收银员,就这样,儿子开启了打工之路。

 

早上六点到岗位,晚上十二点下班,一站站一天。

 

刚开始的那几天,儿子还雄心壮志,干劲满满,一点也不怕累。

 

干了一个月,发下了工资,他拿着可怜的2500块钱,一脸沮丧:

 

“累死累活干了一个月才挣了3000块钱,算错账还扣了500。

 

妈,你说的那个机会还有吗?我想去上学了,低学历只能干低工资的工作,我要好好上学,将来挣大钱。”

 

我听了儿子的话,笑出声来。立马给他报了补习班,办好复学手续,坐等开学。

 

自从体验过打工的不易后,儿子脱胎换骨像是变了个人,学起习来不再喊苦喊累了,补习班一天不落地去上。

 

9月1号,休学一年的儿子成功复学,我们家终于迎来希望。

 

出去打过工后,孩子越来越懂事

 

回首这一路,我真的感觉儿子像是上天赐给我的一个老师,是自己的一个教练,通过儿子的经历,我终于明白:

 

爱孩子,首先要分清楚什么是爱,什么是溺爱。

 

真正懂爱的父母,不会溺爱孩子。

 

因为溺爱不是爱,是父母以爱之名设下的温柔陷阱。

 

被娇惯着长大的孩子,虽有年岁的增长,却没有心理的成长,外表是大人,内心却是孩子。

 

二十多岁的年纪,不会挂号看病,处理不了复杂的事务,不能独立生活,自己过得辛苦,也让身边的亲人痛苦。

 

放手让孩子去试错,在关键时刻给他恰如其分的指导。

 

不求孩子大富大贵,只要他有一技之长,能独立生活,能照顾好自己,那就可以了。

上一篇
14岁儿子沉迷游戏、躺平摆烂一年,如今复学成功,妈妈顿悟:别让“踢猫效应”亏空孩子的未来
下一篇
16岁孩子摆脱叛逆厌学、躺平摆烂后成功复学——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人深思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logo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教育局监管 | 一对一心理疏导 | 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网瘾等问题解决方案

24小时专家咨询热线:156101300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