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案例

儿子抑郁,2次住进ICU,一年花光30万,复学后我才醒悟:“无条件接纳”就是个天大的骗局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咨询人:孩子妈妈

孩子年龄/性别:15岁/男孩 

指导老师:王慧老师及其团队

情况介绍:

孩子抗压抗挫能力能力差,因为一点小事就哭、请假不上学。

 

确诊抑郁症后,老师赶孩子回家,孩子在家躺平。

 

连续2次自伤,住进ICU。

 

对自己的未来不抱希望,觉得生活没意义,天天打游戏,一年充值游戏花了30万,对父母有强烈的敌意。

 

经过绘画疗愈和卡牌疗愈,给孩子进行了认知纠偏。介入2个月,孩子主动返校上学,并能坚持下来。亲子关系变好,家人一起出去旅游。

 

“你天天拉着脸给谁看,我们不欠你的!”

 

我们无条件接纳抑郁的儿子一年后,老公终于爆发了。

 

一年前,儿子2次住进ICU

 

把儿子接回家后,我天天搜关于“陪伴抑郁症孩子”的文章。

 

网上都说,对待抑郁症的孩子,家长需要闭嘴,无条件接纳。

 

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,要满足一切需求,用爱疗愈滋养,等待孩子醒来。

 

我和老公听从网上的建议,处处顺着儿子、哄着儿子。

 

可哪知道,我们越无条件接纳,儿子越不把我们放在眼里。

 

一不顺着他,轻则恶语相向,重则抬手就打我们。

 

我们每天活得战战兢兢,怕他生气发脾气。

 

又怕他真放弃学业,在家摆烂。

 

更怕他一冲动结束了自己。

 

真不知道这日子何年何月才能终结,我大把大把掉头发,觉得未来一片渺茫。

 

孩子都教不好,人生还有什么意义!

 

无条件接纳是个大坑,我越接纳,孩子越过分

 

都说人到了中年,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。

 

这一点我深有体会。

 

自从儿子上了初中,就像变了个人一样。

 

每天都拉着脸,放学回到家后,一句话不说,“砰”地把房间门一关,待在房间里打游戏,晚饭也不吃。

 

有次,我想着关心他一下,轻手轻脚推开门,话还没出口,他就吼道:“谁让你进我房间的!出去!”

 

终于等到他出了房间,我就问了一句“作业写完了吗”。

 

他直接炸毛:“问什么问!没写完就不能出来吗?把我写死你才满意吗?”

 

我以为只要忍得住,儿子的叛逆期很快就会过去。

 

可没过几天,老师就反馈:儿子上课看小说、不交作业、成绩更是接连下降。

 

老公怒不可遏,和儿子大吵了一架。

 

结果儿子一赌气,当着我们的面吞下了一把安眠药,在急诊室洗了胃才捡回一条小命。

 

儿子在ICU住了一个星期,一句话没跟他爸说。

 

我带着儿子去心理科检查,结果竟然是抑郁症。

 

我开始在网上查“陪伴抑郁症孩子”的资料,看各种教育孩子的视频。

 

网上的专家都说,要无条件接纳孩子,孩子说什么,家长就顺着他做什么。

 

我严格按照网上教的,无条件顺着儿子,夸他、表扬他,无时无刻陪着他。

 

可是我越无条件接纳,儿子反而越脆弱。

 

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,哭;

 

考试没考好,哭;

 

就连体育课上摔倒,腿上蹭破了点皮他也哭个没完。

 

哭也就罢了,更气人的是,只要他在学校发生一点点小事,第二天必定请假不去上学

 

儿子班一个月换一次座位,儿子因为成绩下滑,被老师安排到了差生堆里。

 

这下儿子受不了了,在教室里当着同学的面划手腕

 

这是儿子第二次进ICU。

 

老师吓坏了,赶紧给我打电话让我把孩子接回家,还明里暗里“提醒”我,不能让孩子回学校,否则就不给儿子发初中毕业证。

 

无奈之下,我只好给儿子请了长假,让他在家休养。

自从儿子割腕后,我和老公彻底想开了。

 

对于儿子,别的我什么都不求,只要他身体健康就行。

 

我和老公不敢在他跟前大声说话,一口一个“儿子”的哄着。

 

但凡儿子张口想要什么,我上刀山下火海也全都满足他。

 

手机想玩多久玩多久,我们也不敢管,生怕惹他不高兴就寻死觅活。

 

在儿子面前,我和老公简直卑微到了泥土里。

 

我们都做到如此地步了,儿子却一点变化都没有。

 

不出门,不洗澡,成天除了玩游戏就是看直播。

 

接纳了他一年,花了我们快30万,时不时地朝我们要钱充值游戏币,一充就是五六千

 

只怕再接纳下去,我们家就要倾家荡产了!

 

那天老公终于受不了了,一脚踹开儿子房门,指着儿子鼻子咆哮:

 

“你是真抑郁还是假抑郁,我们都对你这么好了,恨不得把命都给你,你为什么还抑郁,还不上学?”

“别人家的小孩都在为中考冲刺,再看看你,天天在家里躺着,你这个年纪不上学你还能干什么?我和你妈省吃俭用供你上学,你就是这么报答我们的?”

 

老公气得两眼通红,嗓子都喊哑了。

 

可儿子呢,戴着耳机,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打游戏,完全不把他爸放在眼里,任凭他爸在一旁发火。

 

老公气得呼呼喘着粗气:“累死累活十多年,最后养了个白眼狼!”

 

话还没说完,老公身子往后一挺,晕了过去。

 

被儿子气进医院后,老公一脸绝望,说话都没有力气:

 

“我放弃他了,以后我不会再管他,我不是他爹,他也不是我儿子。”

 

我要是再不管,这个家就散了!

 

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,是非常愚蠢的教育方式

 

我妹妹来医院探望,看到我们两口子垂头丧气瘫在床头的模样,满眼心疼。

 

一个星期后,她给我推荐了一个心理咨询师,说:

 

“你跟专业的人聊聊,在网上看的那些毒鸡汤,不但没用,还让你走了那么多弯路。”

 

跟咨询师加上好友后,我迫不及待地问:

 

“网上都说要无条件接纳孩子,我也按网上教的接纳了啊。

 

怎么我越接纳,孩子反而越来越摆烂,越来越自私、情绪化,不断挑战我的底线?”

 

咨询师说:“无条件接纳本身没有错。但它不是万能的,该不该接纳,这要分具体的情况来看。

 

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,是非常愚蠢的教育方式。

 

如果孩子只是对内攻击,也就是说,他只是伤害自己,不伤害其他人,那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无条件接纳。

 

因为只要确保他好好的,保住性命就可以了。

 

但是如果孩子一边吃着你的,朝你要钱,还一边对你恶语相向,非打即骂。

 

这时候,家长再谈无条件接纳、无底线包容,反倒会滋生孩子内心的“恶”。

 

孩子很有可能利用父母的接纳拿捏父母,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,成白眼狼。

 

咨询师说:

 

孩子习惯了被无条件接纳、被表扬,那他就不知道如何面对否定了

 

回到学校后,稍微一受挫就受不了了。

 

被老师批评、成绩下降、被同学说闲话……这些都足以压垮孩子

 

还有,父母对孩子从严格要求变为无条件接纳,这180度大转弯的态度会让孩子觉得:

 

爸妈是不是放弃我了,所以才不管我的。

 

于是就通过躺平、伤害自己来验证父母的爱

 

所以,想让孩子不伤害自己,不怨恨父母,需要的还是有选择的接纳——父母接纳接纳孩子的情绪,但不能接纳他错误的行为。

 

具体该怎么做呢?

正确的接纳,是有选择的接纳

 

01

咨询师用“五感接地技术”改变儿子的

暴脾气

 

咨询师说:

 

 

青春期阶段的孩子,前额叶皮层还没发育成熟,所以他情绪调节能力较弱

 

杏仁核又异常活跃,所以孩子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,动不动就发火

 

孩子人格还没定型,咨询师为儿子定制了专属的干预方案:先改变孩子的认知,再重塑孩子的人格

 

咨询师加上儿子好友后,用绘画疗愈卡牌疗愈,修复儿子内心的伤痛,纠正他错误的认知。

 

光帮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认知还不够,儿子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动不动就伤害自己。

 

咨询师用“54321五感接地技术”消除儿子的焦虑,减少他伤害自己的次数。

 

她告诉儿子:“当你有划手的念头时,按照我说的这几个步骤,放松内心。”

 

首先是准备工作,先闭上眼睛,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,感受气息在鼻子里吸进、呼出。

 

5丨说出5种你可以看到的东西

 

可以是任何东西,比如角落里的植物、墙上的画、瓷砖上的裂缝、窗外的鸟或插座上的充电器。

 

你可以随意大声说出来或在脑海中低声说出来。

 

4丨说出4种你能感知到的感觉

 

说出你能感知到的四种感觉,可能是微风、温暖的阳光,也可以是柔软的衣服面料。

 

3丨说出3种你能听到的声音

 

继续闭上眼睛,注意各种声音以及它们的音量、音色等。

 

可以是窗外响起的喇叭声、空调呼呼的风声或另一个房间播放的电视声。

 

2丨说出2种你能闻到的气味

 

闭上眼睛,仔细闻你周边环境的味道。

 

它可以是汽车的尾气、房间里的空气清新剂,或者从附近的餐馆飘来食物香气。

 

如果你闻不到任何气味,也可以翻开书闻一闻油墨香,也可以闻桌子的木头香气。

 

1丨说出1种你能品尝的味道

 

最后,将注意力放在你的味蕾上。

 

当你有划手的念头时,先含一颗薄荷糖,感受清凉从舌尖扩散的感觉。

经过调整后,孩子能听得进父母的话,主动和父母打羽毛球

 

咨询师告诉儿子,五感接地技术可以让人在情绪焦虑的时候,迅速心态平静

 

接下来的两周,儿子每天都会练习五感接地技术。

 

我能明显地感受到,儿子变了。最直观的就是他发飙的次数少了

 

02

理解正确的“无条件接纳”,孩子抑郁

才会恢复得快一些

 

咨询师:

 

接纳被家长误解为放任自由、无所作为时,接纳可能会成为躺平孩子复学路上的绊脚石。

 

咨询师24小时陪伴着我,手把手教我怎样跟孩子相处、沟通,教我正确的“无条件接纳”是什么。

 

第一,接纳不等于对孩子的行为照单全收

 

而是要让孩子清楚家有家规,为人处事有底线

 

触犯原则,该批评就批评。

 

另外,哭不是罪,哭是在发泄情绪,这是好事。

 

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,未被发泄的情绪,会在某一天以更丑恶的方式表现出来。

 

所以,孩子要哭,就酣畅淋漓地哭。

 

为了止哭,转移孩子注意力,孩子会失去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,心理韧性变差。

 

第二,接纳不等于放任自流

 

对于孩子的偏差行为,家长应有明确的界限。

 

当孩子伤害自己、打骂父母时,我们家长要坚定地告诉孩子:

 

“你的一些行为,作为你的父母,看到你这样,我们真的很伤心。

 

我能理解你的痛苦,但不支持你这么做。”

 

第三,接纳需要行动的支持

 

接纳确实是不逼迫孩子,也确实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走。

 

但作为父母,我们不能忽略了行动的重要性。

 

比如鼓励和创造条件,让孩子参加一些对恢复有益的活动,如散步、阅读、听音乐、练习瑜伽等,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。

 

咨询师还建议我,给孩子补充富含欧米伽3和维生素B族的食物,我把这些食物整理了一个表格,大家可以参考。

 

第四,不要因为接纳,忽视了孩子面临的问题

 

孩子因为抑郁而失去学习和社交的能力,也可能因为焦虑产生了严重的睡眠障碍。

 

这时,父母不能只是简单的接纳孩子的状态,更需要正视他的问题。

 

帮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建立新的社交圈子

 

第五,接纳需要耐心和坚持

 

对已经抑郁、焦虑、休学的孩子,复学是一个艰难、反复的过程。

 

孩子复学后,环境从放松到紧张,可能还会不定期出现躯体化、胃肠炎反应、睡眠障碍

 

又比如,孩子跟不上学习节奏,心里产生落差感,又想请假。

 

这些都是正常现象。

 

有了想上学的这个念头,就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了。 

 

这个时候,父母的态度尤为关键。

 

 

孩子复学后,父母一定要跟随孩子的状态,孩子想请假的时候,轻松地答应孩子。

 

父母状态越松弛,孩子也会越松弛,上学这件事才能慢慢变得容易。 

 

而且父母一定要记得,复学第一个学期,不要期待孩子一复学就能拿好成绩。 

 

孩子的情绪慢慢稳定,上学压力没那么大了,他自己就会开始关注学习情况,学习力才能慢慢出来

 

第六,接纳需要正确的引导

 

有时候,孩子可能会因为认知不足,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和行为。

 

比如他会认为自己再也好不起来了,从而放弃治疗。

 

认为自己的人生再没有希望了,从而开始摆烂。

 

认为自己一旦配合治疗,父母就会再次对他们提出学业上的高要求。

 

这时,父母就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,建立正确的认知。

 

我们可以和孩子说一些成功的案例,让他明白眼下只是成长路上的小插曲,人生的容错性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大。

 

同时,父母不应再以学习作为评价孩子的单一标准,而是更多的去引导孩子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和多元性。

 

03

家长也有自己的日子要过,不能因为

孩子,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感

 

咨询师说:

 

家长也是人,不是没有情绪的机器,在接纳孩子的过程中,家长不应该唯唯诺诺、小心翼翼。

 

孩子有孩子的生活,家长也有自己的日子要过,不能因为孩子,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感。

 

听完咨询师的这番话,我差点哭出来。

 

儿子抑郁休学后,我无时无刻不在焦虑、担心。

 

害怕儿子在家待舒服了,复不了学,从此躺平啃老。

 

又害怕把儿子惹急了,他糟蹋自己的小命。

 

为了让儿子感受到“被接纳”,减轻抑郁,我在他面前,不敢怒、不敢言,压抑自己,结果家里变得死气沉沉。

 

在咨询师的帮助下,我渐渐转变了生活的重心,从关注儿子转向关注自己,从压抑自己到勇敢表达自己的情绪。

我开始早起、骑行、做瑜伽,周末约着老公去看电影、逛街,每一天都充满活力。

 

以前,儿子不吃饭,我还会端到他嘴边喂他吃。

 

但现在,他不吃饭,我也不强求,爱吃吃不吃拉倒,我只管给他准备好就行了

 

出门前,我会给儿子留好饭菜,并写张纸条提醒他:

 

儿子,冰箱里有饭菜,你饿了就放微波炉热一下,我和你爸出去玩了。

 

有一次,我故意没给儿子留饭,儿子终于按捺不住了,发消息问我饭在哪,我忍住不回。

 

不一会儿,他就打来电话:“你们最近忙啥呢?不回消息,也不见人影。”

 

我声音里带笑,说:“我和你爸在外面玩呢,玩得太高兴了,忘了看手机。”

 

儿子:“今天没留饭,我吃啥?”

 

我:“我给你转20块钱,自己点外卖吧!”

 

我们回到家后,儿子竟然主动走出了房间,在沙发上看电视。

 

一边看还一边小声埋怨:“你们出去玩都不带我。”

 

我笑道:“我们出去的时候,你不是正在玩着游戏呢吗?怕打扰你就没叫你。”

 

儿子嘴一撇:“那我也得吃饭啊,给你发消息也不回。”

 

我顺着他的话,引导他:“是啊,但如果出去的话老盯着手机看,也玩得不尽兴,这可怎么办呢?”

 

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那就不带了呗!”

 

就这样,我们母子俩达成了共识:每次出门,都不带手机,放松全身心,把重点都放在享受美好生活上。

 

 

儿子的话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黏我,他学习的时候,必须要我在旁边一边看书一边陪着他。

 

我曾经问过他,为什么一定要我陪着他。

 

他说:

 

“我第一次打开课本想学习的时候,心脏砰砰直跳,紧张得喘不上气来。

 

那时候你刚好推门进来,说'要不要妈妈给你泡蜂蜜水'。

 

那一刻我就想,像你这么温柔、理解人的妈妈,不是每个小孩都有,但我有。

 

只要你在,我就很安心,我就不怕输给任何人。因为,你是一个满分妈妈。”

 

听完儿子的话,我眼泪再也止不住,抱着儿子大哭。

 

寒假开学一直到现在,儿子没有请过一天假,甚至越学越有劲。

 

经历了这么多风波,我终于理解了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就是个骗局:

 

无条件接纳没有错,是一种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。但真正运用起来时要灵活、有选择性,接纳孩子的情绪,理解孩子的需求,但不能接纳孩子全部的行为。

上一篇
亲眼见证女儿抑郁厌学、沉迷游戏,我濒临崩溃,终于明白:她不是不想学,而是在向父母求救...
下一篇
16岁女儿抑郁休学后,彻底躺平!当我放下期待不再和她较劲,日子越过越幸福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logo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教育局监管 | 一对一心理疏导 | 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网瘾等问题解决方案

24小时专家咨询热线:156101300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