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人:孩子妈妈
孩子年龄/性别:16岁/男孩
指导老师:陈贺祥老师及其团队
情况介绍:
中考一结束,就要求爸爸给他买手机。
高中开始住校,白天在课上看小说,晚上回宿舍在被窝里玩手机。
第二天上课没精神,看小说看累了就睡觉。
父母一跟他说话就情绪激动,天天和父母吵架,骂父母骂的很难听。
咨询师用CBT认知行为技术,对孩子进行认知纠偏,让孩子脱离小说、游戏虚拟世界,回归现实。孩子能自觉地放下手机,走出房间,躺平三个月后,复学成功。
儿子偷拿手机到学校,被老师发现,勒令回家反思一个星期。
“你哪来这么多钱买手机?”气得我声音发抖。
“借钱!压岁钱!要你管!”他突然从床上站起来,像要生吞了我似的瞪着我,“整天监视我有意思吗?滚出去!”
老公冲进来时,儿子正拿着枕头连续往我头上砸。
“你真是疯了,连你亲妈都敢揍!”老公拉开发疯的儿子后,作势就要抢过儿子手里的手机。
“非逼我是吧?你再敢抢我手机试试!”儿子猛地一推,老公重心不稳,跌坐在地上。
看着眼前像疯子一样的儿子,我悔得肠子都快青了。
当初就不应该给他买手机。
更不该相信他“我会控制好玩手机的时间”的誓言。
最后悔的是,我就不应该相信网上的那些毒鸡汤:
“要想给孩子好的教育,重要的一点就是信任,相信孩子天性是向上向善的,自觉的人,是个渴望自己越来越好的人。
所以教育的精髓就是,放手、不管、给孩子自由。”
这倒好,一放手,这小子就蹬鼻子上脸了,连父母竟然说打就打。
我们尊重儿子,儿子却打、骂我们
中考时候,儿子超常发挥,考上了我们市里排名第二的高中。
我和老公高兴坏了,抱着儿子一顿亲,儿子见我们高兴,趁热打铁向我们提出要一部手机当奖励。
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,他立刻找出本子来写保证书,一边写一边说:
“我保证,上学期间绝对不玩,只在周末的时候玩。”
看儿子这么有诚心,我心一软答应了下来。
没想到,这一心软却是噩梦的开始。
中考后的暑假,他开始黑白不分地打游戏、刷视频。
整个暑假,他每天抱着手机不撒手。
如果赶上吃饭,只要是一局游戏没结束,不论喊他几遍,他都不会放下手机。
好不容易等他打完游戏上桌吃饭,他还是捧着个手机不放,一边吃饭,一边刷游戏视频,一句话都不说。
我看不下去,忍不住提醒他:
“照这么个玩法,你眼睛还要不要?玩了这么长时间了,该学学习了吧?”
儿子拉着脸不说话,老公却在一旁帮着儿子说话:
“行了行了,好不容易放假了,玩就玩呗,你不让他玩,他心里就老想着,学习也学不进去。
暑假过足了瘾,等上起学来就不老想着玩手机了。”
饭后,老公单独找到我,说:
“人家教育专家说了,家长如果限制孩子玩手机,其实就是在暗示孩子:
你不行,你不能控制自己,你玩手机就完了。
孩子读懂了这样的潜台词,他就会慢慢变成这个样子。
每个孩子都是渴望成为好孩子的,他不是什么都不懂,他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差。
关键是你要给他自由,相信他能管理好自己,这样他才能学会自律。”
老公说的头头是道,我也觉得有道理。
从那以后,在儿子的手机问题上,我绝对不插手,让他自己安排好时间,给他足够的尊重。

本以为,不跟儿子翻脸,给他足够的尊重,儿子干什么都会心中有数,越来越好。
可现实却啪啪打我脸。
等我注意到他有了沉迷的苗头时,情况已经不可控了。
写作业时,他会偷偷把手机藏在书下面,一学不进去,就拿出手机打两把游戏。
晚上,他继续躲在被子里玩,熬夜玩到凌晨两三点。
有次,我去给他送牛奶,一见我进来,他手忙脚乱地藏手机。
我发现后,指着他鼻子恨铁不成钢地骂他:
“还装上了?你是给我学的吗?上好学以后是你自己享福,我和你爸沾不了你的光!你假惺惺的给谁看?!”
面对我的责骂,儿子认错,向我保证不再这样了。
可好了没几天,他又控制不住游戏的吸引力,偷偷玩了起来。
晚上睡不够,白天在学校哈欠连天,上课困得直接睡着了。
成绩也下滑得厉害,考的一次比一次差。
老师直接找我,让我监督好儿子,告诉我,要是再不管,孩子可就掰不回来了。
回到家后,我埋怨老公:“要不是你那套歪门邪理,他玩手机能到这个地步吗?”
老公气急败坏的冲进儿子房间,夺过手机来,“啪”地摔碎在了地上,一顿臭骂:
“你说话是放屁吗?不玩游戏会少一块肉吗?手机没了,我看你拿什么玩!”
这一次摔了手机,下一次呢,万一他趁我们睡觉拿我们的手机玩怎么办?
所以,根本方法就是,让他接触不到手机。
和老公商量后,我决定,高二新学期,让儿子住校。这样就从根源上切断了他的手机瘾。
让我没想到的是,住了校,儿子也不老实。
处处找人借钱,和自己的零花钱、压岁钱一凑,凑了1200块钱,买了个手机。
有了新手机,住校还没人管,儿子彻底撒欢了——白天上课看玄幻小说,晚上躲在被窝里打游戏、看直播。
老师发现后,勒令儿子回家反思。

一个星期的反思期结束后,儿子说什么都不去上学了,在家一待就是3个月。
马上就要上高三,本来以为快熬出头,孩子就要懂事成人了,谁能想到现在他叛逆到学都不上了。
有天,他爸跟他说,要是压力大,要不就去学别的技术补足一下学业不足。
也不知道这句话哪里又刺激到他了,在饭桌上骂骂咧咧的,把桌面上的东西能砸的都砸了。
现在,屋子里什么东西都不敢摆,就怕哪天儿子“犯病”给砸了。
心累,我现在已经放弃了,连话都不想跟孩子说了。
对于没有定力的孩子,家长要学会翻脸,
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
老公没有放弃,不断地在网上看视频、查资料、向他同事取经。
最后在他同事的介绍下,我们联系上了一位心理咨询师。
咨询师说:
“放手不管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,这只对有自我要求的孩子有用。
但对于没有定力的孩子,家长必须狠心,学会翻脸,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学习内驱力。
如果学不会翻脸,不管孩子,他只会变本加厉的放飞自我,变得更差。”
我仔细思索了一番,才恍然大悟。
之前,我们一味地按照网上教的:
放手,不管孩子,给孩子自由,孩子的主动性才能激发出来,干啥都积极,母慈子孝,皆大欢喜。
而我却忽视了我儿子本身就不是那种积极主动的人。
我们尊重他、给他自由,儿子反而一直得寸进尺,把我们的话当耳边风。
特别是在玩手机、写作业这一类的问题上,我反复提醒他三五次,他仍然无动于衷。
咨询师告诉我:
“孩子这是在挑战家长底线,单纯的劝说已经没用了。
这时,我们家长必须采行动,必须要学会‘翻脸’,展现出家长的威严。”
那怎么正确的翻脸才能让儿子不发飙,能听得进去呢?
具体这样做。
怎样才能让儿子不发飙,听得进去话呢?
1、咨询师用CBT认知行为疗法介入到儿子,纠正他错误的认知,让他放下手机回归到现实
儿子性子倔,他绝对不会老老实实听我们的话去做心理咨询。
咨询师以网友的身份和儿子取得联系,咨询师告诉我,这种方法能让孩子放松警惕,心理介入也容易一些。
为了让孩子能听得进我们的话,咨询师先给儿子做了CBT认知行为调整。
他问儿子:
“孩子,玩手机、看小说,这些可能是你放松和逃避现实压力的方式。
但你发现了没有,玩手机、看小说的时间久了,是不是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?
情绪是不是也变得特别容易暴躁?”
儿子点了点头,回答是。
咨询师:
“因为小说里有很多情感冲突,你不自觉地就把自己代入进去,产生强烈情绪反应。
如果长期接触这些强烈的情感刺激,就会导致你情绪波动得厉害,在现实生活中,也很难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。
这就是在提醒我们,现实世界同样充满了美好和挑战,值得我们关注、珍惜。”

咨询师引导儿子放下对我们的怨恨,控制好情绪:
“我知道,你可能觉得父母和老师的劝阻是唠叨,是限制,他们一跟你说话,你就控制不住情绪,容易激动。
但请相信,他们之所以这么做,是因为他们深爱着你,关心你的未来。
你发脾气,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,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理解、被尊重。
当你感到愤怒或不满时,你要不试着用更平和、理性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看看是不是更容易解决问题?”
接下来的几天,咨询师手把手教儿子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,比如深呼吸、冥想、写情绪日记。
他还担任起了营养师的角色,专门为儿子制定了一个健康饮食计划,让儿子戒掉垃圾食品和饮料。
当然,咨询师也没有把儿子的学习落下。
他和儿子一起,设定好学习和阅读的时间,为的就是让儿子平衡好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。

心理咨询师陪伴了孩子还没一个月,儿子就变了。
最明显的是他对手机和小说的依赖大大减少了。
以前,他为了玩手机、看小说,天天跟我们对着干。
但现在,他竟然变得自觉起来,到了咨询师给他规定的时间,他也愿意走出房间,和我们在沙发上看电视。
虽然不说话,但他肯迈出这一步,一切都好说了。
2、当孩子不听话、不尊重你时,我们家长要学会翻脸
心理学上有个词叫“癌症性格”,也就是说:
压抑负面情绪、不敢表露情感的人,患癌症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15倍。
所以,我们家长不要做情绪的奴隶,该出手时就出手。
如果我们太相信孩子、给孩子太多好脸色,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、缺乏责任感。
家长会无条件包容孩子,但社会不会无条件包容。
如果我们一味退让,孩子很容易在外部环境中受挫,被同伴排斥、被老师批评,都会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所以,我们要学会翻脸,翻脸代表你的态度、底线和原则,更摆明了告诉孩子“你要尊重我”。
当孩子一次又一次挑战你的底线的时候,我们必须亮出自己的爪牙。
比如儿子跟我说话没大没小的,咨询师就教我这样跟儿子说:
“儿子,你这样的说话方式让妈妈很不舒服,妈妈觉得不被尊重,妈妈希望你能用友好的方式和妈妈说话。”
我问咨询师:“如果他还是对我大喊大叫呢?”
咨询师:
“那您就先不理他,孩子什么时候心平气和的说话,您再什么时候理他。”
为了能让我把这部分内容用起来,咨询师帮我拆解了几个具体的场景,并且把话术一句句教给了我。
几个练习下来之后,我终于有些概念了。
一周过去,我和儿子的矛盾越来越少,他话越来越多,情绪也越来越好。
3、父母说话温柔但却充满底气和自信,威而不怒,沟通才可能发生
在儿子玩手机的问题上,咨询师教我温柔而坚定。
当我们语气平和时,孩子也会不自觉地用低声调来说话,在双方情绪都平和的状态下,沟通才可能发生。
温柔但却充满底气和自信,所谓“威而不怒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比如孩子手机时间超时了,我们除了催,还能怎么沟通呢?
咨询师教我这样做:
1. 提前告知
手机必须由父母保管。
给孩子手机的时候,一定要先告诉孩子:可以看多久,比如看半个小时,还是看一个小时。并且,家长做好计时。
一定要留意时间,随时告知孩子还剩多长时间。
比如说还剩十分钟,那我们就在倒计时五分钟时提醒孩子一次。
最后十秒钟开始倒计时,时间一到要坚决地收走手机。
对于一些收走手机容易发脾气的孩子,提前告知是非常有用的。
2. 坚持原则
既然定好了规矩,就不要再讨价还价。
该收的时候果断收,定规矩前可以好好商量,执行的时候要坚决执行。
如果收走的过程当中,孩子发脾气,我们要保持平静,并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忽视孩子发脾气。
3. 前后一致,全家统一
态度要前后一致,不能今天同意给了,明天不同意给,今天到时间收了,明天又忘了收了。
如果爸爸妈妈不给,但是爷爷奶奶会给的话,孩子就会去找爷爷奶奶哭,要手机。
规则不统一的后果就是,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会更严重,玩手机也越来越上瘾,规则跟没有一样。
其实,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明确,孩子的边界感也会越明确,他心里越踏实,做事越有分寸。
这就像给他设置了一个隐形的安全屋。
他知道在这个范围内是安全的,就不用老去试探边界在哪,更不会故意挑战家长的底线了。

在家躺平三个月后,儿子复学成功。
复学之后,儿子像打了鸡血一样,天天使不完的牛劲,白天上学,晚上放了学后还和同学组建乐队练吉他。
儿子那份由内而外散发的快乐与自信,之前我从没在他身上见到过。
经历了这一遭,我终于明白:
当孩子吼你、骂你、对你发脾气时,我们家长要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,学会翻脸。
这才是保护自己,成就人生的方式。
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
身为父母,温暖纯良固然美好,但带点锋芒才能让人生变得更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