叛逆案例

14岁是道坎,17岁是个坑!家长必知的4个真相,帮孩子顺利度过“叛逆期”(超实用)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最近,一位家长向我们求助:

 

“孩子14岁了,突然变得特别难管,动不动就发脾气,说不得、骂不得、打不得,还闹休学,我该怎么办?”

 

没想到,短短一句话,瞬间引得家长们纷纷讨论。

 

“我家孩子也是14岁,简直判若两人,不让管,不让说,说多了就和你急眼!”

 

“别说14岁了,我家17岁了,感觉完全失控了,整天不好好学习,有空就玩游戏,说也说不听!”

 

“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?怎么越大越难沟通了,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才好了......”

 

如果你家孩子也处于14岁或17岁,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?

 

14岁,是青春期的第一道坎;

 

17岁,是人生的关键节点。

 

这两个阶段,正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,家长稍有不慎,孩子就容易走偏,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。

 

可惜的是,很多家长往往等到孩子真正出问题了,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很多信号。

 

14岁,17岁,到底有哪些关键变化?家长要如何应对,才能少走弯路,帮孩子顺利度过“叛逆期”?

 

14岁,青春期的“第一道坎”

 

你家孩子14岁了吗?

 

有没有发现,曾经那个乖巧听话的“小棉袄”,突然变成了浑身是刺的“小刺猬”?

 

以前什么都愿意和你分享,现在却变得沉默寡言;

 

以前你说一句他听十句,现在你说一句他顶十句;

 

以前是家里的“开心果”,现在却动不动就炸毛......

 

其实,这些变化并不是孩子变“坏”了,而是他们正在经历青春期的“心理断奶期”。

 

14岁,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关键节点。

 

是孩子从“听话的小孩”“有独立思想的少年”过渡的关键阶段。

 

他们的心理成长速度远超身体发育,开始意识到:“我是一个独立的人,我不想被父母控制。”

 

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变化,让他们变得敏感、易怒,甚至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。

 

这个阶段,孩子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,但情绪管理能力还未成熟,因此容易出现“叛逆”行为

 

家长常犯的误区:越控制,越对抗

 

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,第一反应是:“你怎么变得这么叛逆了?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了?”

 

于是,开始用批评、训斥甚至“我都是为你好”来压制孩子。

 

然而,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的就是“被操控感”。

 

你越想控制,他越要反抗。

 

14岁是孩子人生的第一道心理关卡,如果家长没有学会尊重孩子,未来的沟通只会越来越难。

 

√√正确做法:做孩子的“成长合伙人”

 

与其试图控制孩子,不如换个角度,成为他的“成长合伙人”。

 

 

以下3个小技巧,帮你轻松应对孩子的青春期:

1少点命令,多点尊重

 

错误做法:“你必须听我的!”

 

正确做法:“你是怎么想的?能不能跟我聊聊?”

2少点批评,多点引导

 

错误做法:“你怎么又做错了!”

 

正确做法:“你希望我怎么做,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沟通?”

3少点唠叨,多点信任

 

错误做法:“你这样肯定不行!”

 

正确做法:“我相信你有能力做好这件事,你可以试试。”

 

14岁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分水岭。

 

跨过去,孩子会越来越懂事;跨不过去,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叛逆。

 

17岁,孩子的“人生拐点”

 

17岁,孩子的最大问题,不是叛逆,而是“迷茫”

 

如果说14岁是孩子的“心理断奶期”,那么17岁就是他们站在“人生选择的第一道大门”前的关键时刻。

 

这个年纪的孩子,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实压力:

 

“我该选什么专业?我到底喜欢什么?”

 

“学习这么累,考大学真的有用吗?”

 

“未来到底该怎么走?我完全看不到方向......”

 

17岁的孩子,已经开始思考人生,但他们往往缺乏清晰的方向感。

 

于是,有的孩子陷入焦虑,有的干脆“摆烂”,有的则被“躺平文化”裹挟,逐渐迷失自我。

 

家长常犯的误区:只盯成绩,忽视内心

 

很多家长在孩子17岁时,关心的只有一件事:“你考了多少分?”“能不能考上好大学?”

 

然而,孩子内心真正的困惑却很少被问及:“你最近怎么样?”“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喜欢什么?”

 

当家长的世界里只剩下分数,而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梦想,孩子会觉得自己只是“学习机器”,逐渐失去对未来的期待和动力。

 

√√正确做法:17岁,孩子需要的是方向感,而不是压力

 

17岁,是孩子迈向成年的重要阶段。

 

他们开始思考未来,但同时也面临着学业、社交等多重压力。

 

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给予支持和引导,孩子很容易陷入迷茫,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。

 

作为家长,我们不应该每天只盯着成绩,而是要帮助孩子找到前进的动力和人生的意义。

 

 

加入以下是3个实用的建议:

1帮孩子找到兴趣点

 

提问方式:“你最喜欢做什么?有没有想过以后从事相关的职业?”

 

作用:激发孩子对未来的热情,帮助他们找到兴趣与职业的结合点。

2帮孩子看到成长的意义

 

提问方式:“大学不是唯一的路,但努力学习能让你拥有更多选择,你觉得呢?”

 

作用:让孩子明白学习的价值,而不是仅仅为了分数。

3帮孩子建立自信

 

提问方式:“你不是为了考高分而学习,而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,你怎么看?”

 

作用:增强孩子的自我认同感,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未来负责。

 

17岁是孩子人生的关键转折点。

 

跨过去,他们会找到目标,未来充满方向;跨不过去,他们可能会越来越迷茫,甚至厌学、放弃自我。

 

家长必知的“4个真相”:

 

1、 14岁、17岁,孩子不是变坏了,而是他们在寻找方向

 

14岁、17岁,孩子的变化并不是“问题”,而是他们正在经历成长的必经阶段。

 

这些变化是正常的,是他们探索自我、寻找人生方向的过程。

 

作为家长,我们需要理解并接纳这些变化,而不是将其视为“叛逆”或“失控”

 

2、别把孩子当“听话机器”,学会尊重与引导

 

孩子越大,越渴望被尊重。

 

如果你总是把他当作“小孩”,他只会和你对抗;但如果你把他当作“成年人”,他才会愿意和你沟通。

 

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,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。

 

3、别只盯着成绩,孩子需要的是认可与方向

 

成绩再好的孩子,如果内心没有目标,未来依然会迷茫。

 

家长的任务,是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感,而不是仅仅关注分数。

 

让孩子明白,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成绩,更在于自我提升和未来选择。

 

4、家长要不断学习,跟上孩子的成长节奏

 

14岁、17岁的孩子,早已不是小时候的“听话宝宝”。

 

如果你还用过去的方式去管教他们,只会适得其反。

 

家长需要不断学习,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,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度过这一关键阶段。

 

家长能做的,远比想象中重要。

 

14岁,是孩子“告别童年”的分界线;

 

17岁,是孩子“迈向成人”的起点。

 

在这两个阶段,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管教,而是理解、尊重、引导和支持。

 

作为家长,我们的任务不是控制孩子,而是和他们站在一起,让他们知道:

 

“你可以成长,你可以独立,但我永远是你的后盾。”

 

“你可以有困惑、有迷茫,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”

 

最后,送给所有家长一句话:

 

孩子的人生,不是靠父母逼出来的,而是靠父母点亮的。

 

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,也是家长的一次“考试”。

 

愿每一位家长,都能用“理解”代替“指责”,用“支持”代替“控制”,帮助孩子顺利度过14岁、17岁的关键阶段,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。

 

上一篇
目睹儿子从“抑郁躺平玩游戏”变得“积极主动复学”!我顿悟:真正厉害的父母,早就戒掉了“焦虑与内耗”,对待孩子就6个字
下一篇
11岁女儿从“严重叛逆”变成“懂事上进”,我用了这个策略,成功改变了她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logo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教育局监管 | 一对一心理疏导 | 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网瘾等问题解决方案

24小时专家咨询热线:156101300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