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案例

16岁女儿叛逆早恋,成绩下滑,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,父亲顿悟:“包办型”父母必定会失败!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1孩子年龄/性别:16岁女孩

 

2心理指导老师:王老师

 

3情况介绍:

有早恋现象,成绩下滑明显,不愿回学校上课;

自伤自残行为,整夜哭泣喊叫,用跳楼威胁父母;

经常发脾气、摔东西,情绪非常不稳定,对父母很排斥,拒绝沟通。

 

现在孩子生活态度积极,和父母关系缓解,愿意敞开心扉沟通;

认识到早恋的错误,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,有明确的复学意向。

 

“学习考试那么差,早恋倒是有一套!你还要不要脸?”

 

上高二的女儿因为“早恋”和男生拉手,被班主任抓个正着,我这个当爹的真是没脸见人了!

 

我又气又臊,狠狠骂了她几句出气,还忍不住踹了她卧室门一脚;

 

她妈妈则担心女儿“吃亏”,怕她被男同学占便宜,来来回回问了她好多事。

 

可女儿软硬不吃,大吼着说我们是“专制”、“封建”,疯了一样大喊大叫。

 

她跳起来把自己的学习桌砸的稀巴烂,还拿起文具盒里的美工刀抵着自己胳膊,威胁我们“闭嘴”。

 

女儿胳膊上居然有好几道伤口了!此刻拿着美工刀怒吼的样子,直接把她妈妈吓哭了。

 

我们俩不敢再轻举妄动,生怕女儿再有什么过激行为,可她倒好,一点不在意我们的心血,彻底摆烂在家:

 

每天不看书不学习,连话也不说,经常自己在房间里抽泣,大声哭喊;

 

一天到晚丧着脸,吃个饭还得我们求她喂她,一句话不对付就说“我要去死”

 

她妈妈还发现,女儿胳膊上的疤总是旧的没好又添新的,手指也被自己抠的都是伤。

 

一个16岁的大姑娘,放着好好的学不上,整天就知道发魔怔!

 

我又急又气,但也不敢表现出来,生怕哪句话说不对又刺激到她。

 

这日子到底哪天是个头?女儿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?

 

01

费劲心思培养女儿

她却“不争气”搞早恋!

 

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,我女儿小时候也是总粘着我。

 

小手小脚又软又暖,笑眯眯贴着我叫一声“爸爸”,那真是能把我的心叫化。

 

不过她长大一点之后,似乎就不再那么亲近我了,每次我俩说点什么,也都是关于她的考试和成绩。

 

 

我和老婆都是农村家庭出身,能有现在吃饱穿暖的日子,都是我俩辛苦工作熬出来的。

 

自己吃过苦,不想让孩子再受罪——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是这么想的吧!

 

女儿出生之后,我耗尽心力去培养她,好吃好穿好学校,连幼儿园都找的是双语,小学更是提前让她进了好几个兴趣班。

 

女儿从一年级开始,就背着古诗词、背着英语书、背着奥数题去上不同的兴趣班。

 

她有时候也会噘嘴撒娇,说不想去上学,都被我给批评了。

 

“爸爸现在都是在为你铺路,你听爸爸的话,之后才能有出息!”

 

从幼儿园到高中,每次下了课回家,她妈妈都会陪她在房间一起复习,几乎每一道题都陪她一起做。

 

我们钱和精力一起花,女儿的成绩一直高优秀而稳定:

 

 

以全班第一的成绩升了初中、以超出录取线30分的成绩进了重点高中、高一第一次月考又是全班前十。

 

这不妥妥重点大学的苗子吗!我几乎能看到女儿高考金榜题名的样子了。

 

但高二刚开始,女儿的成绩就开始起伏不定,最严重的一次直接下滑了二十多名。

 

我和她妈妈急得不行,问她是因为什么?

 

女儿怯怯的说,

 

“题目太难了,我不会,做不完。”

 

她妈妈嘴上训了她几句,埋怨她上课不好好听讲,但还是亲自检查了一遍女儿的作业,还给她找家教补课,生怕她落下一点学业。

 

我更是一气之下取消了女儿在家所有的休息活动,连《新闻联播》都不让她看了,吃饭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以内,吃完就去背书。

 

女儿不敢反抗,只是委屈的和我争论,说自己太累了。

 

我顿时上了火,觉得她不珍惜我的付出,把她骂了一顿:

 

“你一点也不知道争气!平时学习根本就不用心,考试错那么多,以后还能干成什么事啊!”

 

女儿被我们训哭了,抽泣着说自己会好好努力的。

 

我信了她的话,但怎么也没想到,这小丫头不仅没好好学习,居然还敢在学校偷偷早恋!

 

十几年勤勤恳恳培养的学霸女儿,居然成了早恋、偷尝禁果的问题学生,我气得脸红脖子粗,从来没觉得这么丢人,忍不住责骂女儿,

 

“只有不学好的小女孩才会早恋!你还要不要脸?还去牵人家男生的手,你想干什么!”

 

“你以后不准再和男生聊天,给我好好学习,要是考不上大学,你这辈子就没指望了!”

 

她妈妈拉着女儿左看右看,一直问她有没有被男生欺负,还问她平时有没有“出格”的行为。

 

女儿痛哭着说没有,她妈妈不信,还说她不知道自重自爱,行为太“轻浮”,心思不用在正经地方,以后“没出息”。

 

这场风波之后,女儿就彻底摆烂在家,变得叛逆又冷漠。

 

她的生活完全失去了规律,不看书不学习,也不跟我们沟通,白天就躺在床上睡觉;

 

晚上却在屋里一直哭,我经常能半夜听见她哭喊、摔东西跺脚的声音,能把人吓出心脏病。

 

每次跟她说话,她要么大喊大叫,要么干脆不理人;

 

最让我害怕的是,女儿竟然有了轻生的念头。

 

她一天到晚丧着脸,经常说一些让人后背发凉的话,不是“活着太累了”就是“活着没意思”

 

我和她妈妈实在看不过去,想劝她早点回学校。

 

“你不能这样任性,你要知道我们都是为了你好。”

 

可女儿软硬不吃,逼急了,她就当着我们的面拿刀往胳膊上划,鲜红的伤痕触目惊心。

 

我和她妈吓得腿软,她却跟没有知觉一样,狠狠盯着我们:

 

“为了我好?你们根本就不理解我!你们只知道让我学习,从来没有关心过我的感受!” 

 

“我不想跟你们说话,你们也少来烦我!不然明天我就直接从楼上跳下去!”

 

那段时间,我和她妈妈天天过得提心吊担,晚上整宿整宿睡不着觉,生怕一不留神,就再也见不到她了。

 

我快被女儿折腾崩溃了,实在不忍心看她这么折腾自己,也不甘愿自己这么多年的培养成了泡影。

 

02

是我们的“不赋能”

导致了女儿的能量被过度消耗!

 

我和她妈妈像无头苍蝇一样,到处查资料找专家,还想带着孩子去做心理检查,可孩子并不配合。

 

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,我听朋友介绍了基地,联系上了心理咨询师王老师。

 

慢慢地,我终于发现问题的原因:

 

女儿的“厌世”和“叛逆”都是表面现象,她这样做的根本原因,源自能量被过度消耗!

 

“教育的本质,是父母给孩子赋能,而不是耗尽孩子的‘能量’;

 

“好的父母,要做孩子最重要的能量源泉!”


心理咨询师告诉我,我和妻子属于典型的包办型父母。

 

而我们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,采用的“包办式教育”,看似是为了孩子好,但一直在削弱女儿的内心能量。

 

我们自以为“倾其所有”,为女儿安排了一切,甚至不惜包办和控制孩子,想让她朝着我们设定的方向发展。

 

只要孩子稍有不如意,我们便认为孩子不够好,对她严加管教,把原本严格的标准更进一层。

 

我在发现她成绩下滑之后,单方面取消了她的所有休息时间;

 

在发现她早恋之后,更是简单直白阻拦她不许和其他男孩说话聊天。

 

表面上看,我是为女儿好,是在为她的未来做打算、想办法。

 

 

但事实上,我只是强硬要求她顺着我的要求去做,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。

 

尤其是,后来经过我们的了解,女儿和那个“早恋”的男孩根本没有任何“出格”的事情。

 

两人只是因为脾气合得来,平时会多说几句话。

 

女儿不敢跟我们说的“学习好累”“上节课没听懂”这种琐碎的心绪,都会跟朋友分享。

 

同龄人之间彼此鼓励,这才有了我们大人眼里的“早恋”举动。

 

我心里又酸又疼。

 

回想起这么多年我对孩子的教育,真是狭隘又盲目,单纯地自以为感觉良好,从来没问过她自己是怎么想的。

 

以至于女儿的很多心事都不敢告诉父母,只能试着从朋友那里获得力量。

 

心理咨询师耐心告诉我,想让女儿恢复心理状态,当务之急就不能逼孩子学习,而是要帮孩子补充内心能量。

 

03

停止包办,用“341”赞美法

把自主权还给孩子

 

我和她妈妈商量之后,给女儿换了一个新的环境,把她送去了有专业心理疏导的基地。

 

在基地,老师耐心和女儿谈心,不仅给了她无条件的关爱和支持,还主动提起女儿之前避而不谈的“早恋”问题。

 

在基地老师的引导下,女儿知道了恋爱的美好,也意识到过早恋爱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
 

感受到身边人愿意倾听她时,女儿逐渐敞开了心扉,内心的压抑情绪逐渐得到了释放,抑郁情绪也在缓解。

 

 

更重要的是,女儿也能理解我们对她早恋、成绩下降方面的焦虑,认识到爸爸妈妈之所以对早恋问题感到担忧,都是源于对她未来的担心和期望。

 

之后女儿还给我们写了信。

 

信中言辞恳切,女儿说自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,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。

 

而且女儿还明确表示,自己想结业之后去学校复学,补上之前的功课。

 

这简直让我喜极而泣! 

 

女儿在基地接受疏导的时候,我和她妈妈也一起在家里学习,怎么能更好地给予女儿“能量”

 

下面是我和咨询师沟通后,总结的两个“父母为孩子能量赋能”的实用方法,推荐给所有父母学习:

 

 

(1)停止包办,学会选择性地放手,把自主权交给孩子

 

 

龙应台说:“如果你把孩子盯太紧,那你就成了他的绊脚石! ”

 

不管是出于对孩子好,还是对孩子的期望过高,父母过多的关注和要求,都是对孩子的一种逼迫。

 

一方面,随着孩子年岁渐长,他们的自我人格觉醒,会和父母的强制性意见产生冲突。

 

如果孩子天性偏激,那么她/他很有可能会和父母顶嘴吵架,变得狂躁叛逆、难以管教;

 

而如果是像我家闺女这样胆怯敏感的孩子,被我们训得不敢争论,负面情绪难以宣泄,就会跟自己较劲,变得孤僻、抑郁,甚至会进行自我伤害。

 

另一方面,不管孩子是属于上面说的哪一种情况,他们都属于长期被过度保护的温室花朵。

 

生活的一切都被“包办”的状态下,他们就会缺乏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,内心能量薄弱,即便成年后步入社会,也只能变成一个“提线木偶”。

 

 

(2)多赞美孩子,重视夸赞的力量,掌握“341肯定法”,赋予孩子内心力量。

 

 

父母说什么样的话,就散发什么样的能量。

 

有远见的父母,会借助语言的力量,多给孩子赞美和鼓励。

 

可父母如果把孩子当成自己的“情绪宣泄场”,孩子得不到正能量的反馈,还会不断消耗自己。

 

父母平时可以多用“341肯定法”,为孩子的能量“加油”。

 

如何运用“341肯定法”,我这里举例说明:

 

孩子考试排名掉了10个名次,按照传统的反应可能是:

 

“你怎么退步了?最近是不是都没好好学习?”

 

这样的否定必定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和抵触情绪,所有的不好情绪都只能自己消化。

 

而运用341肯定法,我们可以这样处理:

 

首先,在任何时候(比如发现成绩的当下)、在任何场合(可以是孩子卧室里)、针对任何事件(这里是考试成绩)、都可以运用以下四个步骤:

 

肯定情绪:“爸爸知道,这个成绩让你也不高兴了,对不对?”(认可孩子的失落感)

 

肯定动机:“我知道你其实很想考好的,你复习的很认真。”(理解孩子想要进步的心情)

 

肯定做得好的地方:“这次虽然总分不太理想,但我看到你选择题只错了两个,说明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。”(找到闪光点)

 

肯定可改善的地方:“要不我们一起看看大题,看看哪一步计算出问题了?多练习几次,你一定能做得更好。”(建设性地指出提升空间)

 

通过这四个步骤,父母子女之间形成了一次完整的沟通,孩子的内心也能感受到正能量,避免了一次“单方面内耗”。

 

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经历,我不由得感慨万分。

 

 

我之前一直认为女儿成绩下降和“早恋”这些行为,都是单纯的青春期叛逆。

 

然而事实的真相是,我和她妈妈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“控制”着女儿,希望她事事按照我们的想法做。

 

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,女儿内心的真实情绪被压抑,在自己家跟“坐牢”一样,有情绪都不敢提,憋到最后,不惜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“释放”

 

现在女儿正在基地积极调整着状态,我和她妈妈也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教育理念。

 

期待再过一段日子,女儿能结业回到家,我们一家人能用更好的方式相处。

 

我想说,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的耐心和陪伴,而不是高压力和高期待。

 

想要养出一个内心富足、积极向上的孩子,父母一定让自己保持较高的能量。

 

父母能量层级越高,才越能全方面地看待孩子,激活孩子内心的能量,给孩子注入温暖的人生底色。

 

每个父母都是发自内心地真正地爱孩子,有些父母不愿意放手,很多时候是担心孩子做不好,会受伤。

 

但是你要知道,孩子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。

 

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,孩子完全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,过上最合适的生活。

上一篇
亲眼见证女儿抑郁厌学、沉迷游戏,我濒临崩溃,终于明白:她不是不想学,而是在向父母求救...
下一篇
16岁女儿抑郁休学后,彻底躺平!当我放下期待不再和她较劲,日子越过越幸福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logo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教育局监管 | 一对一心理疏导 | 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网瘾等问题解决方案

24小时专家咨询热线:156101300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