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瘾案例

毁掉孩子的不是手机!从“手机奴”到“学霸”,我花1年时间才懂:戒掉手机瘾的关键,是打掉孩子的“高自尊”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凌晨两点半,从儿子房间里传出来的游戏声,听得人心里直发慌。

 

他已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整整36个小时了。

 

从昨天早饭开始到现在,除了上厕所,连门都没出过,泡面吃了好几桶。

 

看着那扇紧闭的房门,我心里的火再也控制不住了,一边拍门一边喊:

 

“都几点了还不睡觉!没完没了了是吧,你不睡别人还睡呢!”

 

过了好一会儿,儿子怒气冲冲地打开房门,眼下一片乌青,不耐烦地冲我喊道:

 

“你有完没完,瞎嚷嚷什么!我玩我的,碍着你什么事!”

 

说完,“砰”地一声又把门摔上了。

 

那一刻我心里真不是滋味,还有什么事能比这更让人崩溃的!

 

养了15年的孩子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?

 

自打不上学之后,儿子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

 

白天呼呼地睡大觉,晚上就开始通宵打游戏,手机、电脑轮着玩,生物钟完全颠倒了。

 

 

想当初,儿子可是街坊四邻公认的小学霸,各种各样的奖状,贴满了家里的一面墙。

 

可自从上了初二,他就经常借着学习的名义玩手机,而且越玩越上瘾。

 

我一批评他,他还委屈得不得了,张口闭口就说“我把他管得太严”。

 

每次想找他好好聊聊,他就像“鬼打墙”似的给你绕圈子,从来不直面问题。

 

眼看就要面临中考,他的心思却根本没用在学习上。

 

一回到家,他就抱着手机玩个没完,就连吃饭眼睛也离不开手机,我别提有多苦恼了。

 

玩了还不承认,每次我提醒他两句,人家还理直气壮,倒打一耙:

 

“玩会儿手机怎么了?我连这点自由都没有?你管得也太宽了!”

 

我真的要被他气死了。

 

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,儿子的名次一下子下滑了十几名。

 

想想每年为他花的上万块的补课费,结果成绩反倒越来越差,我跟他爸简直都要气炸了。

 

本以为他考砸了,会低眉顺眼消停两天。

 

没想到,他就像个没事儿人一样,把门反锁,躲在屋里不出来,怎么敲都不开门。

 

他爸气得火冒三丈,一脚把门踹开。

 

看到儿子双脚搭在床上,嘴里骂骂咧咧地飙着脏话,游戏打得正嗨,我彻底绷不住了。

 

他爸更是火大,冲过去一把抢走他的手机,指着鼻子骂:

 

“考这么差,你还有脸在这玩游戏!从今天开始,你玩一次手机,我就砸一次,我看你还玩不玩。”

 

说罢,手机就被他爸摔成了几瓣。

 

这下儿子也炸了,立马跳起来,攥着拳头冲到我们面前,恶狠狠地吼道:

 

“凭什么?我又不是犯人,凭什么管着我,你敢砸手机,我就敢不上学,我看你能把我怎么着!”

 

看着儿子趾高气昂的样子,我气得差点晕倒过去:

 

“我们是你爸妈,我们不管你谁管你啊?再这么玩下去你就‘废’了!你怎么这么不知好歹啊!”

 

结果他喊得更大声了:

 

“我就是废物行了吧!废物还上什么学,我不上了!”

 

从那天起,儿子彻底躺平了。

 

除了上厕所,一整天都不出房间半步,一天就吃一顿饭,几乎都是泡面。

 

只要一玩起游戏来,他就像着了魔似的,经常深更半夜在房间里,又砸又吼。

 

刚开始,我跟他爸还耐着性子和他讲道理。

 

可不管说什么,他都跟没听见一样,游戏玩得越来越上瘾。

 

才一个多月,人就瘦了一大圈,整个人都没了精神气。

 

现在我是真没辙了,看着儿子这样,我心里又急又难受,到底该怎么管,才能让他摆脱手机上瘾的问题啊!

 

 

直到有一天,我跟专业老师沟通后才明白:

 

儿子沉迷手机只是表象,根本问题是他的“高自尊”在作怪。

 

每次我发现儿子玩手机,想要批评他,或者想要和他好好沟通时,他都有特别大的情绪。

 

只要我一开口,他就胡搅蛮缠,还把责任一股脑推卸给我。

 

明明在玩手机,却非要说我管得严,还说我在监视他。

 

老师说,这些都是儿子高自尊的表现。

 

这类孩子最典型的特征就是:

 

怕批评,不愿意直面问题,又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,甚至还会把自己的错误行为归咎到别人身上,却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。

 

而高自尊孩子的背后,往往藏着他深深的自卑。

 

记得有一次,儿子躲在厕所玩了半小时的手机。

 

我去敲门催他,结果他出来第一句就是:

 

“你老盯着我干吗,是不是不信任我?”

 

合着明明是他一直玩手机不学习,倒成了我的不是了。

 

现在我才知道,儿子这种“甩锅”行为,是因为他怕承认“我做错了”。

 

以前儿子当学霸的时候,习惯了被人夸,现在但凡有点错误,就觉得“我是不是不行了”。

 

所以,他宁可把责任推卸给别人,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。

 

他不知道该怎么证明“我还是个好孩子”,只能躲进手机里找安慰。

 

反过来讲,孩子自尊心比较强,不愿意接受自己犯错误,在某种层面上也是好事。

 

这表示他特别追求完美,对自身有着极为严苛标准和要求。

 

这样争强好胜的孩子,相比那些天生比较佛系、懒散的孩子更好引导。

 

面对儿子这种高自尊且又手机上瘾的孩子,解决的关键就是——让他获得对学习和手机的掌控感。

 

一旦他感受到自己的力量,自信就会取代自卑,从而把他的自尊水平拉回到正常线。

 

这个时候,他就会直面问题,解决问题了。

 

经过老师的引导和自我学习,我学会了3个不错的方法,分享给所有父母。 

 

 

1、避免触发高自尊,降低孩子的防御心理,在非情绪期沟通下达成共识。

 

以前,我和他爸一看到儿子玩手机,就习惯性地去批评他、嘲讽他,或者在他学习不认真的时候纠正他。

 

你怎么这么不听话,玩手机能提分吗!

 

跟你说过多少遍了,你能不能在学习上多用点心?

 

你看看谁家孩子和你一样!

 

结果他非但不听,脾气反而非常暴躁。

 

最后除了吵一架,什么问题都没解决,还会让孩子更讨厌学习,讨厌我想让他做的所有事情。

 

心理学研究发现:85%的顶嘴行为,是孩子对“无效沟通”的反抗,而非故意叛逆!

 

所以,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,在孩子非情绪期沟通,降低孩子的防御心理。

 

于是,当儿子再彻夜玩手机、打游戏的时候,我和他爸都忍着,不会立马要求他停下,也不会强制去抢手机。

 

而是等他心情好的时候再试着沟通。

 

有天,我看儿子心情特别好,还早起陪我们吃了个早饭。

 

吃饭时,我对儿子说:

 

“儿子,我觉得你说的非常对,我们大人每天都玩手机,凭什么要求你不许玩,我们对你管得太严格了!”

 

我趁热打铁:

 

“有时候玩得上瘾了,第二天我也会没有精力工作,手机真是太耽误事了。要不然我们一起制定个玩手机的规则吧,爸妈陪你一起戒掉手机。”

 

儿子一下愣住了,瞥了我一眼,想了想说:

 

“那我每天晚上玩2个小时,要是超时,你提醒我一次,但你不能一直盯着我。”

 

当用同理心和商量的口吻,儿子就算知道我的目的是让他戒手机,却不认为我又想控制他。

 

后来,他真的会在超时后,主动把手机还给我,还说:

 

“这次我说话算话了。”

 

就这样,我们在一片祥和中,达成了初步手机管理条约。

 

2、用“关键帧沟通法”化解孩子的高自尊,让他感受到被理解而非审判。

 

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,就像是有硬壳的坚果,你越硬碰硬,他们就越会把自己封闭起来。

 

只有在他们情绪松动的“关键帧”,用理解代替批判,用支持代替否定,才能慢慢敲开他们的心扉。

 

自从儿子休学在家,他就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有时候玩游戏玩得一整天都不吃东西。

 

每次饿了出来找零食,我就忍不住说他:

 

“你还知道饿?我以为玩手机可以不用吃饭了呢!”

 

结果,他要么装听不见,要么回怼一句“要你管”,然后把门关上继续玩他的游戏。

 

后来,老师教给了我“关键帧沟通法”才明白:沟通要抓住孩子“心理防线最弱的时候”。

 

有次半夜,我听见儿子摸黑去厨房找吃的,我没像以前那样直接骂他,也没提他玩游戏的事。

 

而是默默煮了碗加蛋的速冻水饺,放到他房间门口:

 

“我刚才听见你去厨房找吃的了,是不是饿了,我煮了你爱吃的饺子,先吃了再玩吧!”

 

儿子没搭理我,可屋里的游戏声音却突然间变小了,几秒钟之后,他突然冒出一句:

 

“放门口吧。”

 

那天晚上,儿子破天荒的在半夜12点前就熄灯睡觉了,还把用过的碗筷都收拾干净了。

 

第二天,他一大早就起来,还主动要求说:

 

“妈,早饭能做点清淡的吗?我吃泡面吃腻了!”

 

后来我用“关键帧沟通法”,解决了好几次同样的状况,结果儿子发现我态度变了,慢慢地他也发生了改变。

 

他开始主动走出房间,有时候还会在吃饭的时候,主动和我们聊起游戏里的趣事。

 

虽然还没完全戒除手机,但是会主动将手机放到客厅去充电,而且有时候还会和我说:“妈,等我打完这一局,陪你去超市。”

 

你看,当孩子在封闭状态中感受到“被理解”而非“被审判”时,他才会愿意从虚拟的世界中走出来。

 

3、建立“我有掌控力”的强大认知,用“好结果”打掉高自尊,取代自卑感。

 

当孩子没有掌控力时,就会习惯性地用吼叫、发脾气的方式跟父母争夺权利。

 

只有看见孩子的好行为,更新他对自我的认知,他的自信就会逐渐替代自卑,才会变得更加从容。

 

每次儿子主动上交手机,或者主动停止游戏的时候,我都会及时给他一个肯定:

 

“儿子你太棒了,你战胜了自己,我知道对你来说这很难,但是你做到了,特别牛!”

 

儿子撇了我一眼,“哼”了一声,但我知道他心里是高兴的。

 

但以前我不是这样做的。

 

每次朋友来家里,大家都会七嘴八舌地吐槽自己家的孩子。

 

我也跟着一起吐槽儿子的各种缺点,说儿子玩手机上瘾,不学习不上学,彻底没救了。

 

但现在,我总是趁着这些机会去赞美他:

 

“我家儿子现在懂事多了,越来越能控制自己了,尤其在玩手机上,我相信他。”

 

当我潜移默化给他灌输他有自控力,他管理好自己的意识时,他会下意识地去做被我认可的行为,来证明自己。

 

他会给自己设一个玩游戏的时间,不用我们催,只要闹钟一响,就会主动停下。

 

虽然现在还会玩游戏,但门却是敞开的,偶尔还会在我和他爸聊天的时候随意插上几句。

 

甚至还会在玩游戏累的时候,翻出以前的课本看一看,也会给之前的同学煲电话粥,问一下学校的近况。

 

为了证明自己能管好手机,儿子还在网上找了一套手机管理方法,每天监督自己执行。

 

结果,不仅成功戒掉了手机,学习状态也积极起来了。

 

恍惚间,我仿佛看到了儿子以前的“学霸”样子。

 

 

为了让儿子更快调整到原来的状态,我和儿子彻夜长谈了一次。

 

最后儿子答应我,去到老师所在的基地接受更加系统地成长。

 

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,他能在老师的引导下,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标准。

 

重新找回往日对学习的热情与自信,做一个眼里有光、心中有目标的好孩子。

 

经此一事,我终于懂得:

 

毁掉孩子的从来不是手机,也不是游戏,而是他的“高自尊”,和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的价值感。

 

当父母用理解敲开孩子的心扉,用信任托举他的自尊时。

 

那个躲在手机屏幕后面的孩子,才会抬头看见比虚拟世界更辽阔的天地。 

上一篇
一位网瘾孩子妈妈的经验之谈:儿子厌学摆烂不想上学,根本不是懒,而是能量不足的“求救信号”
下一篇
我,厌学网瘾、两次复学失败!很欣慰父母做对这件事,如今回归正轨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logo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教育局监管 | 一对一心理疏导 | 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网瘾等问题解决方案

24小时专家咨询热线:156101300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