厌学案例

千万别无底线纵容孩子!儿子休学躺平大半年,终于回学校了!我发现:想要孩子走出躺平,一定要狠下心,逼他吃这“3种苦”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暑假开学,看着儿子自信满满走进学校的背影,我忽然想起一年前的今天。

 

他说休学就休学了,在家一待就是大半年。

 

那段时间,我几乎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,小心翼翼地照顾他,凡事都顺着他的心意,接纳他的所有状态。

 

就盼着儿子能有一天突然醒悟,重新回到学校。

 

结果,他不仅没有半点好转,反而每天黑白颠倒,一门心思扑在游戏上,彻底躺平、摆烂了。

 

儿子的状态,几乎把我们家给拖垮了。

 

那种焦虑、无助、甚至绝望的心情,至今想起来还会觉得心酸。

 

如今,儿子重新走进了校园,而我也彻底明白:

 

要想让休学的孩子从“躺平”里走出来,父母必须“狠”下心,逼孩子吃点“苦头”,绝不能一味纵容。

 

现在,我想把这段难忘的经历写下来,希望能给那些正经历孩子休学的家庭,带去一点帮助和力量。

 

无底线的纵容,让儿子彻底躺平

 

去年期末考试,一向学习不错的儿子,几门主科成绩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。

 

就是从那时候开始,儿子整个人的状态就垮了。

 

刚放假那会儿,他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

 

整个人蔫蔫的,没有精神,不管叫他做什么,都提不起半点兴趣。

 

 

看着儿子这样,我心疼得要命。

 

想着他考砸了,心里肯定也不好受,为了安慰他,我对他几乎是百依百顺,凡事都顺着他的心意来。

 

他说不想出门,我绝不勉强;

 

他想晚点睡觉,我也由着他;

 

哪怕不学习,我也没多说一句,不给他添任何压力。

 

他爸说我太纵容孩子,可我却觉得:

 

儿子现在的状态只是暂时的,等他在家好好休养一阵,感受到家里的温暖,说不定就能慢慢好起来,变回以前那个勤奋努力的孩子。

 

我原本以为,没了学校考试的压力,儿子的状态会一天比一天好。

 

可结果却完全相反,儿子彻底躺平,直接过上了黑白颠倒的日子:

 

房门反锁,白天窝在床上睡觉,一到晚上就精神得不得了,抱着手机打游戏,经常玩到凌晨三四点钟;

 

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全没了,不洗澡、不刷牙,衣服脏了也不换,头发长了也不剪。

 

就连家里做的饭菜,他现在也懒得看一眼,饿了就点炸鸡、汉堡、麻辣烫这些垃圾食品。

 

眼看暑假过去大半,儿子没有半点好转,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

 

我心里想:再这么下去,不仅身体要垮了,学习也彻底跟不上了,这孩子不就“废”了吗?

 

我试着跟他聊学习的事,可每次刚提起“作业”“学校”,他要么装听不见,要么突然发脾气,冲我喊“别跟我说这些”。

 

有一次,我实在忍不住了,提醒他:

 

“儿子,你这就是在逃避啊!妈妈知道没考好你心里难受,我们没怪你,但你不能一直这么颓废下去,不然以后有你吃苦的时候!”

 

可他连头都没抬,一脸不在乎地说:

 

“我觉得现在挺好的,不用上学、不用考试,日子过得多舒服,为什么还要去遭那个罪、吃那个苦?”

 

我苦口婆心的劝解,反倒让儿子更加烦躁了,嘴里嚷着“别啰嗦了!快闭嘴吧!”

 

儿子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暑假开学。

 

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陆续返校了,可儿子就这么一直在家躺着,一提上学,他就冷冰冰地甩出一句“我不去”。

 

最后,儿子还是休学了。

 

 

我彻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:

 

不管他吧,年纪轻轻的,不读书不上学,天天沉迷游戏,以后可怎么办?

 

管他吧,他根本不听,还冲我大喊大叫、发脾气,说多了反而让他更抵触。

 

那段时间,我真的快被逼疯了。

 

我曾一度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:无条件接纳儿子,陪着他度过低谷,也给了他足够的空间调整......

 

为什么儿子不仅没有变好,反而彻底不想上学了呢?

 

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去学校,我心里的滋味别提有多复杂,既羡慕,又苦涩......

 

无条件的接纳,不等于无底线的纵容

  

后来,在专业老师的帮助和不断学习中,我才明白,在儿子躺平后,我陷入了一个严重的思维误区:

 

把“无条件接纳”当成了“无条件纵容”,这才给了他在舒适环境里不断沉沦的机会。

 

接纳是教育智慧,能帮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;

 

而纵容却会让孩子慢慢丢失责任感,觉得凡事都能随心所欲。

 

接纳孩子的情绪,跟接纳他的行为不是一码事。

 

真正的无条件的爱,是不管孩子当下是什么样子,我们都爱他这个人、接纳他的感受;

 

但这绝不意味着,要赞同他所有的做法,或者放任他的所有行为。

 

而我却混淆了人与行为的区别,将这两者混为一谈。

 

儿子躺平在家后,我对他百依百顺,家务一律代劳,怕他压力太大,学习不敢催、不敢管......

 

这些无意识的“纵容”行为,其实都在悄悄加快儿子的躺平速度。

 

其实,孩子休学在家,用躺平来应对学习压力,本质上是一个越陷越深的循环:

 

逃避压力——压力暂时消失——大脑就会记住“只要躺平就没烦恼”——不想改变,只想躺平。

 

儿子在家好吃好喝,没有学习的压力,还能随心所欲打游戏,父母小心翼翼顺着他......

 

这样舒服的日子过久了,又有哪个孩子还愿意主动上学呢?

 

我终于意识到:

 

是我对儿子的错误纵容,才一点点助长了他躺平的心理,让他越来越害怕面对上学,越来越习惯逃避。

 

 

真正对休学孩子有效的帮助,不是帮他逃避现实的压力,而是帮他尽早学会接受现实、面对问题。

 

要做到这一点,就需要父母“狠”下心来:

 

该管的时候绝不能松懈,舍得让孩子吃些苦头,尤其是这“3种苦”。

 

对休学孩子最好的爱

是狠心让他吃这“3种苦”

 

1、吃失败的苦:越早经历挫折,内心才能更强大

 

吃点失败的苦,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心理弹性。

 

就像被摔打后烧制的陶罐更坚固,经历失败的孩子内心才会更强大。

 

以前,我总想着把儿子护在身后,不想让他受一点委屈、碰一点挫折。

 

他考差了,我怕他难过,从不敢问一句;哪怕他明确说不想学习,我也会顺着他的心意。

 

我以为这是保护,却没想到,这份过度的爱反而让他在学习压力面前变得不堪一击,连面对失败的勇气都没了。

 

现在,我要学着“狠下心”,不再帮他逃避,而是引导他直面那些让他害怕的失败。

 

我没有急着催他学习,而是从他以前感兴趣的拼图入手,循序渐进地引导他。

 

有一次,我拉着儿子和我一起玩拼图,拼到最后发现少了一块。

 

儿子瞬间就炸了毛,把拼好的部分全都推散了,不耐烦地说:

 

“拼这些没用的东西干吗!”

 

我没发火,耐着性子把散落在地上的拼图一块块捡起来,说:

 

“咱们先别急着放弃,刚才那么难你都拼好了,又快又整齐,我们一起再试试?”

 

儿子梗着脖子不说话,却还是蹲了下来。

 

我趁机跟他说:

 

“你刚才差点就放弃了,其实很多事跟拼图一样,看着难,只要多试试,说不定就能解决。”

 

后来引导他接触学习时,他依旧特别抵触,故意磨蹭不配合,抱怨“我都说了不想学”,甚至还摔过笔。

 

但我始终坚守边界,不妥协也不指责,温和而坚定的告诉他:

 

“逃避解决不了问题,只有面对,才能慢慢变好。”

 

慢慢地,儿子在一次次挫折中逐渐明白:想要得到认可、做成一件事,都需要付出努力,逃避换不来真正的轻松。

 

2、吃自律的苦:打破舒适区的“懒癌”,才能重建生活秩序。

 

躺平在家的日子里,儿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毫无自律可言:作息颠倒、饮食没有规律......

 

我知道,想要让他重新回到学校,必须先帮他打破这种无序的舒适区。

 

我试着跟他商量:

 

“咱们定个规矩吧,晚上11点前必须放下手机,早上8点起床,晚了就没饭吃了”。

 

儿子一听就炸了,冲我喊:

 

“我想几点起就几点起,你管不着!”

 

我没有和他争吵,也没有妥协。

 

当天晚上,我就把写好的作息表贴在了客厅最显眼的地方,对他说:

 

“这不是只要求你一个人,我和你爸也会一起遵守。你做不到也没关系,可以慢慢调整,但不能一直像现在这样。”

 

 

刚开始执行时,儿子根本做不到。

 

有好几次,我半夜起来喝水,还能看到他房间亮着灯。

 

第二天早上,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特意给他留饭,只是淡淡地说:

 

“早饭时间是8点到9点,想按时吃饭,就得按时起床。”

 

他没说话,默默地泡了碗面。从那之后,儿子熬夜的次数明显减少了。

 

除了作息,我还让他承担起了家里的一部分家务。

 

以前,他的衣服、东西扔得满地都是,房间乱得像“垃圾场”。

 

现在,我不再迁就他,认真跟他说:

 

“自己的房间得自己整理,每周六我们全家大扫除,你的书桌、床铺,都得自己收拾干净。”

 

第一次打扫时,儿子一脸的不耐烦,摔摔打打,但还是认真扫完了。

 

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,儿子逐渐养成了规律的作息。

 

晚上不再熬到凌晨,早上能按时起床吃早饭;

 

房间虽然不算一尘不染,但也不会再乱得插不下脚。

 

当生活有了秩序,他身上那种颓废、懒散的感觉,也一点点淡了。

 

3、吃责任的苦:明白“有所得必有所付”,才能扛起成长的担子。

 

以前,儿子不管有什么要求,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满足他。

 

却没意识到,这种不设门槛的满足,让他慢慢忘了“想要就得付出”的道理,失去了承担责任的意识。

 

 

想让儿子从躺平里走出来,必须让他知道“想要得到什么,就得先付出什么;自己做的选择,就得承担后果”。

 

有一次他又闹情绪,跟我要钱买游戏道具,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妥协,而是认真地跟他说:

 

“家里的钱都是按计划花的,你想要什么,得用自己的零花钱买。如果不够,就想想怎么通过做事多赚点。”

 

儿子愣了一下,一时没反应过来。我接着说:

 

“你可以选择帮爸爸洗车,凑够剩下的钱。”

 

儿子虽然不情愿,但为了游戏道具,还是顶着大太阳帮他爸擦了半个小时车。

 

我趁机跟他聊起身边人的经历:

 

“儿子,你表哥去年大学毕业,找工作时投了几十份简历,才找到喜欢的;你小姨开早餐店,每天早上5点就得起床,晚上10点才能关门休息。

 

每个人都有要扛的责任,现在你是学生,责任是好好学习;以后你长大了,责任是养活自己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。”

 

他虽然没说话,但眼神里没有了以前的抵触。

 

有天晚上我路过他房间,发现他没像往常一样抱着手机玩游戏,而是找出以前的课本,漫无目的地翻着。

 

 

见我过来,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:

 

“妈,我突然觉得以前总逃避上学挺不对的,学习好像也不是那么讨厌。”

 

那一刻我知道,“责任”这两个字,已经慢慢在他心里扎了根,而他也终于开始朝着成长的方向迈步。

 

 

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准备,今年9月,儿子终于顺利返校了。

 

儿子休学在家的这段日子,我走过不少的弯路。

 

但我也庆幸,自己没有一直纵容下去,能够及时醒悟,学着“狠下心”让他吃苦,陪着他一点点调整。

 

这个过程,不仅让儿子懂得了承担责任、直面困难,我也有了新的认知:

 

给孩子最有效的帮助,不是替他遮风挡雨,而是做一个和他一起成长的父母!

上一篇
千万别把孩子“喂太饱”!女儿厌学躺平,主动复学后我醒悟:真正有出息的孩子,都是“饿”出来的
下一篇
16岁孩子摆脱叛逆厌学、躺平摆烂后成功复学——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人深思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logo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教育局监管 | 一对一心理疏导 | 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网瘾等问题解决方案

24小时专家咨询热线:156101300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