厌学案例

一个休学孩子的自述:从厌学躺平到学霸的转变,我只用了这3步(附具体操作指南,建议转给孩子)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休学在家的那一年,我把自己活成了家里的“透明人”。

 

房间的窗帘永远拉得严严实实;

 

白天窝在被子里刷短视频、打游戏,经常熬到凌晨三四点钟;

 

吃饭时,我要么躲在房间点外卖,要么一言不发地扒拉几口,转头又回了房间。

 

那时候的我,早就忘了上学是什么滋味。

 

书包被我扔在房间角落,一层灰盖得严严实实;

 

以前的同学发消息问“你什么时候回学校上课啊”,可我连点开的勇气都没有,只能装作没看见。

 

那段时间,爸妈为我操碎了心。

 

他们带我去看心理科,可我坐在诊室里,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说;

 

大夫说的“调整好心态”“慢慢适应就好”,在我听来全是废话。

 

他们也找过我的班主任,想让他们劝劝我,可我连老师的电话都不敢接,觉得所有人都在等着看我的笑话。

 

后来,爸妈也不怎么劝我了,好像是彻底放弃我了。

 

只有在我半夜打游戏时,他们会轻轻敲敲门,说一句“早点睡吧”。

 

可就是这一句话,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。

 

 

我心里清楚,与其面对上学时“学不会、跟不上”的挫败感,不如躲在游戏里。

 

至少在游戏里,我能靠打怪升级,赢来一点属于自己的成就感。

 

有一次,我半夜起来找水喝,撞见妈妈坐在沙发上偷偷掉眼泪,爸爸站在阳台上抽烟,头发白了一大片。

 

那一瞬间,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个罪人。

 

我也不想这样,可我就是没勇气去面对现实。

 

后来,爸妈说带我出去散心,却悄悄把我带到了一位心理老师那里。

 

我把自己伪装成一只“刺猬”,以为他会骂我“不懂事”,或者催我“赶紧回学校”,可他没有。

 

他只是看着我说:

 

“你不是不想变好,只是心里认定了‘学习=痛苦’,被这个想法困住了。

 

休学不是走到头了,相信我们一起努力,慢慢就能把你拉出来。”

 

之后的时间里,身边没有爸妈没完没了的唠叨,也没有让人放不下的游戏,只有一群和我有一样困扰的孩子,还有老师陪着我们。

 

半年过去了,我不仅重新回到了学校,成绩还冲进了年级前三十。

 

现在,我想把老师当初教我的3个方法,原原本本地告诉你。

 

如果你也像曾经的我一样,别害怕,跟着这些方法做,你一定也能走出来。

 

先给“躺平的大脑”松松绑

 

以前我的房间里,床上堆着一堆脏衣服,桌子上各种零食袋、饮料瓶,简直乱成一锅粥。

 

这样的环境,我连静下来的心思都没有,更别说学习了。

 

后来老师跟我说,环境乱了,大脑会不自觉地认为“这里不适合做事”,自然就提不起劲。

 

把环境理清楚,也是在给大脑发信号:“要开始不一样的状态了”。

 

操作指南(15分钟就能做完,别嫌麻烦):

 

1、清空“干扰项”:

 

把房间里所有会让你忍不住“分心”的东西都清走。

 

手机可以放进抽屉里,要是担心自己忍不住拿,就让爸妈帮忙保管;

 

零食、漫画书、游戏机也都收起来,别让它们出现在你能看到的地方。

 

眼不见,心就不容易乱。

 

2、只留“必需品”:

 

找出一本你觉得“稍微能看懂一点”的书,比如语文课本、英语单词书都行;

 

再搭配一本对应的练习册,其他的课本、试卷全收进书架里,别堆在书桌上。

 

东西越多,越容易让你看着就觉得“任务太重了,根本做不完”,反而更不想动。

 

3、固定“小工具”:

 

准备三支不同颜色的笔(黑笔用来写,红笔改错题,蓝笔划重点)、一本草稿纸,都放在书桌的右上角。

 

下次要用的时候不用到处找,伸手就能拿到,省得浪费时间又打乱心思。

 

 

这一步不只是整理书桌,更重要的是帮你找回一点“能掌控自己”的感觉。

 

每天花2分钟把书桌维持成这样,慢慢你就会习惯这种整齐的状态,也会越来越敢尝试做点不一样的事。

 

启动“5分钟法则”

别被“大任务”吓住

 

休学那段时间,我最怕听到爸妈说“今天必须学习1个小时”。

 

一想到要坐在书桌前熬那么久,还要面对那些看不懂的题,我干脆连书桌都不想靠近。

 

后来,老师教给我一种方法——“5分钟法则”:

 

大脑其实很“欺软怕硬”,它会害怕做“大任务”,但绝对不会拒绝“做小事”。

 

操作指南(我自己试过很多次,真的有用,别偷懒):

 

1、先定一个“5分钟闹钟”:

 

当你坐在书桌前,心里又开始打退堂鼓、想着“不想学了”的时候,拿出手机,设一个5分钟的闹钟,然后马上把手机放回远处。

 

记住,别让它在你眼前晃。

 

2、给自己“松口气”的承诺:

 

对自己说:

 

“我就只学5分钟,不管这5分钟里会不会、能不能做出来,只要时间一到,我就能放下笔。”

 

3、只做“一件小事”:

 

这5分钟里,别想着“要学一整个章节”“要做一套题”,就挑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来做。

 

比如背5个英语单词(不用管会不会用,先记住意思就行)、把一道数学题的题目抄一遍(不用解题,抄完就结束)、读一段语文课文(不用背,能读通顺就好)。

 

其实大多时候,等5分钟过去,你会发现好像也没那么难,会自然而然地想再学一会儿。

 

就算你真的不想继续,停下来也没关系。

 

至少你已经完成了5分钟的学习,这比躺着荒废一天、什么都不做,要强太多了。

 

慢慢你就会发现:

 

“原来我能坚持的时间,比5分钟还长”,心里的底气也会一点点变足。

 

建立“成就感流水线”

让进步“看得见”

 

以前我总觉得“只有考高分才算进步”,可休学后我连课都没上,哪来的高分?

 

后来我慢慢明白了:

 

能让人一直坚持下去的,从来不是“遥远的好成绩”,而是“每天能摸到的小进步”。

 

操作指南(准备一个普通本子就行,特别好上手):

 

1、先做一个“成就日记”:

 

找个普通的笔记本,在封面上写上“我的进步小本”;

 

不用特意买多好看的,能写字、方便拿就行。

 

2、别记过程,只记“结果”:

 

每天晚上花2分钟,在本子上写一条“今天做到的小事”。

 

别写“我学了1小时”这种模糊的话,要写具体的、自己能感受到的成果。

 

比如今天早上背的5个单词,现在能说出3个的意思了;

 

数学题里的第一步,我终于看明白怎么来的了;

 

语文课文里那句没懂的话,现在知道是什么意思了。

 

3、给自己一点“小奖励”:

 

等“成就日记”里攒够3条记录,就给自己一个早就想好的小奖励。

 

不用多复杂,比如听一首喜欢的歌、吃一块爱吃的巧克力、看5分钟短视频,只要是能让你开心的小事就行。

 

每天睡前翻一翻这个本子,你会发现:“原来我每天都在进步啊”。

 

慢慢地,这种“看得见的成就感”会越来越多,你也会越来越想知道“明天我还能做到点什么”。

 

现在,我早就不用依靠“5分钟法则”才开始学习,也不用每天写“成就日记”来鼓励自己。

 

因为我知道,学习不是为了考高分,而是为了证明“我能行”。

 

 

如果你现在还在休学,还躲在房间里不想上学,甚至认为“自己好像没救了”,请你一定相信:

 

休学不是“失败”,只是你暂时需要一点时间调整,就像跑累了需要停下来喘口气一样。

 

从躺平到重新站起来,不需要你一下子变得多厉害,只需要你先迈出整理书桌的那一步。

 

一步一步来,一点都不晚;

 

别害怕做不好,也别担心赶不上。

 

我曾经比你现在的状态还糟糕,都能慢慢走出来,相信你一定也可以。

 

从今晚开始,先试着整理一下你的书桌,明天启动第一个“5分钟”学习吧!

上一篇
别再和休学的孩子共生了!女儿厌学躺平,2次休学!当我放手不再跟她“共生”,她竟主动学习,顺利复学
下一篇
16岁孩子摆脱叛逆厌学、躺平摆烂后成功复学——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人深思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logo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教育局监管 | 一对一心理疏导 | 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网瘾等问题解决方案

24小时专家咨询热线:156101300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