叛逆案例

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一个家庭给休学孩子最好的托举,不是溺爱和纵容,更不是为孩子铺路,而是父母坚持做这一件事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有位妈妈曾跟我说起她的烦恼:

 

她的儿子休学在家快半年了,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刷手机。

 

母子俩几乎没什么交流,称得上是“零沟通”。

 

从小到大,她跟儿子说过最多的话,无非是“作业写完了吗”“赶紧去写作业”。

 

这位妈妈说,除了问学习、问想吃什么、问要不要买东西,她实在不知道该跟孩子聊些什么;

 

而且在她看来,说些无关紧要的“闲话”也没什么用。

 

接触过不少有休学孩子的家庭后,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

 

一个家庭给休学孩子最好的托举,不是溺爱和纵容,更不是为孩子铺路,而是父母每天愿意花时间,跟孩子说些看似“没营养”的话。

 

可现实里,很多父母恰恰缺了这种“跟孩子聊废话”的能力。

 

父母和孩子说话时,总是习惯性地带着明确的目的:

 

要么追问“什么时候回学校”,要么忍不住教育批评,很少有不掺任何目的、单纯分享日常的闲聊。

 

等到孩子真的出现厌学、休学、不愿出门的状态,“学习”早就成了不能碰的“雷区”。

 

 

其实,那些看似“没营养”的闲话,正是重新拉近亲子距离、修复亲子关系的关键钥匙。

 

亲子沟通最大的陷阱

是只和孩子说“有用”的话

 

孩子一旦休学在家、不愿出门,很多父母很容易陷入一种沟通误区:

 

只跟孩子说自己认为“有用”的话,亲手切断了亲子间最后一点情感联结。

 

先看一组扎心的真实数据:

 

在有厌学情绪的孩子里,超过70%都表示“不想和父母好好聊”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“爸妈总爱讲道理,根本不听我心里的想法”。

 

这种沟通方式,在有休学孩子的家庭里格外常见。

 

比如孩子想跟父母闲聊几句时,常常会被这样的话打断:

 

“别说没用的,到底什么时候回学校?”

 

“你天天在家躺着,以后能有什么出路?”

 

“我都是为了你好,难道还会害你吗?”

 

父母和孩子聊天的话题,永远绕不开“学习”和“上学”。

 

这些话,父母说的时候或许是出于关心,可对本就情绪低落、对“上学”格外敏感的孩子来说,每一句都像在指责,都在给他施压。

 

这样的沟通,不仅没法让孩子重新燃起上学的动力,反而会让他更想躲进房间,用沉默和回避来对抗。

 

会说“废话”的父母,和孩子的关系更好

 

有位妈妈曾和我分享过她的真实经历:

 

儿子休学在家后,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几乎不和父母交流。

 

之前,她和孩子聊天总绕着“学习”“作业”转,可现在想好好跟孩子说说话,却不知道该从哪儿说起。

 

有一次吃早餐,她随口跟儿子提起了鸡蛋坏掉的事。

 

没想到儿子竟笑着接话:“幸好你没把鸡蛋打进锅里,不然一锅汤就全毁了。”

 

就是这样一句和学习无关、和未来无关的“废话”,让母子俩久违地相视而笑。

 

后来再聊起“学习”“上学”这类话题时,孩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抗拒了。

 

 

有心理学研究发现:

 

如果一个人说的话里,有90%以上是“废话”,这个人往往更容易感到快乐;可如果“废话”占比不足50%,那他的快乐感就会明显不足。

 

对那些厌学躺平的孩子来说,他们内心早已承受了太多压力,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理性的分析和规划,而是情感上的陪伴与理解。

 

如何和躺平的孩子说“废话”?

 

1、从日常小事聊起,别总想“聊有用的”

 

用轻松的话题开启对话,关键是只分享、不追问。

 

给孩子“想接话就接,不想接也没关系”的轻松感,不把聊天变成“任务”。

 

比如:

 

“刚才下楼取快递,看到邻居家的小狗跟着主人跑,还差点摔一跤,特别有意思!”

 

“我去超市买东西,看到货架上有款新零食,包装是你喜欢的蓝色,不知道好不好吃。”

 

这类话题不涉及学习或指责,只为拉近彼此距离。

 

2、说说自己的感受,让孩子看到“真实的你”

 

用“我”为主语开头,分享自己的情绪。

 

既能减少说教感,还能让孩子知道“爸妈也有压力,不是只盯着我”,慢慢放下戒备。

 

比如:

 

“我最近工作有点累,但看到窗外的阳光,心情又好了很多。”

 

“今天整理衣柜,翻到去年你帮我选的毛衣,我今天穿了,同事还问我在哪儿买的呢。”

 

要注意的是,分享感受时别掺杂“对孩子的期待”,只说自己的状态就好。

 

3、跟着孩子的兴趣聊,让他愿意主动说

 

休学的孩子经常靠刷视频、玩游戏缓解压力。

 

这些在父母眼里“没意义”的事,恰恰是最能让孩子打开话匣子的“钥匙”。

 

比如:

 

“我看你最近总玩那一款游戏,有个角度还带着翅膀,有不是有特别的技能?”

 

“你刚才刷视频的时候笑出声了,是不是看到好玩的了?能不能给我看看?”

 

不用纠结“兴趣好不好”,而是带着好奇去问,让孩子觉得“我的喜好值得被关注”。

 

即使你不熟悉,也要表达好奇,让孩子有倾诉的机会。

 

4、聊点过去的轻松事,唤醒亲子间的温暖

 

如果你和孩子已经很久没有好好说话了,“聊点过去的小事”是最安全的方式。

 

比如:

 

“还记得你以前养的那只小仓鼠吗?现在偶尔还会想起它吗?”

 

“我们好久没一起包水饺了,我记得你以前包的饺子比我包的还好看,咱们周末可以一起包包看。”

 

不涉及学习、只关乎“陪伴”的回忆,能让孩子暂时放下休学的焦虑,重新感受到爸妈的爱。

 

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打破僵局,让孩子逐渐放松下来。

 

 

5、带孩子关注眼前的美好,少想躺平的焦虑

 

休学的孩子容易陷在“对未来的担心”或“对过去的后悔”里;

 

而“关注眼前的小事”能帮他把注意力从躺平的焦虑里拉回生活本身。

 

例如:

 

“刚才我在阳台晾衣服,发现今天的晚霞比之前看到的都好看,你要不要来看看?”

 

“楼下的玉兰花好像开了,刚才扔垃圾的时候闻到香味了。如果你愿意,我们等会儿可以下去走两分钟。”

 

不用刻意“让孩子积极”,只需把“美好”分享给孩子,让他自己选要不要参与。

 

对休学的孩子来说,一句看似无意义的“废话”,就是重新连接彼此内心的开始。

 

当孩子在闲聊中感受到轻松,在分享里获得认可,才会愿意慢慢打开心扉,和你聊更多心里话。

 

而这份“被接纳、被理解”的安全感,才是孩子走出困境最踏实的支撑。

上一篇
亲历初中女儿成绩下滑、厌学、叛逆对抗到主动冲刺重点高中,我才醒悟:真正的教育是“唤醒”,它从平等沟通开始
下一篇
11岁女儿从“严重叛逆”变成“懂事上进”,我用了这个策略,成功改变了她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logo

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

教育局监管 | 一对一心理疏导 | 军事化管理模式

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、网瘾等问题解决方案

24小时专家咨询热线:15610130037